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SITC将中国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将初级产品按照用途分为食品类原料、非燃料原料和燃料.将工业制成品按照部门分为纺织服装类产品、化学产品、机械及交通运输产品、金属冶炼产品及电子产品等.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计算各分类产品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比重,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其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和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是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燃料出口比重上升对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起主要作用,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和电子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对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国际初级产品分类价格对中国物价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动态机制特征,其对PPI和CPI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各分类价格指数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燃料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最大且持续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中国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性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1987~2006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年均波动9%,其中初级产品、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较小,而高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则波动较大;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美国及欧盟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相对较大,而与日本、韩国及东盟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则相对较小。然后,本文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从进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和国别角度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同美国价格贸易条件的较大波动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对美国、日本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基于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长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恶化着我国的贸易条件,这其中又以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恶化效应最大,但这种恶化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最后基于此分析和全球化的视角得出贸易条件的含义有所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我国出口的因素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规模经济优势和人民币汇率等多方面因素,人民币汇率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改变贸易条件对我国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对初级产品和资本品等出口数量价格弹性较低的产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对出口价值增速的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6.
多种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初级产品与工业品需求收入弹性之间的差别、技术进步导致替代产品的出现、技术进步导致消耗系数的降低、出口结构的刚性、技术进步导致的垄断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存在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的趋势,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为避免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应该积极实施促进技术进步的各种措施,以改善贸易条件,并最终改变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邓创  吴超 《南方经济》2020,39(7):1-17
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条件的DSGE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依次对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展开理论解析和动态计量检验。研究发现:(1)贸易条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弹性的高低,当贸易弹性较高时,贸易条件恶化尽管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但对消费和投资将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2)货币政策目标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动态传导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条件恶化对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3)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在短期内和中长期内存在明显不同,并且在不同时期也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相比于两次金融危机时期,经济新常态下贸易条件恶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相对较小,并且对消费和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投机基金的炒作之下,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实在是已经过度透支了其增长潜力无疑,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最显著的趋势之一就是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牛市自有其基本面支持,首要因素当属宏观经济走势,其次是美元汇率的疲软。此外,中国因素、伊朗核危机、一些矿产地的罢工和暴力冲突、某些国家强化对大宗初级产品产销的控制等都刺激了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9.
王文治  扈涛 《世界经济研究》2013,(1):47-52,66,88
本文通过建立SITC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个行业的对照表,基于微观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并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从行业层面分析了FDI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都恶化,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其次,实证研究证明FDI与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FDI不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最后,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实施规模生产是改善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能全面、准确反映贸易利益的收入贸易条件为着眼点,力图说明FDI对其影响。首先,利用回归方程测算出1985~2008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得出由于出口量的扩张,导致中国在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同时,收入贸易条件却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的结论;其次,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利用协整模型对收入贸易条件与FDI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由此得出,长期内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与FDI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FDI的增长正是中国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2002~2009年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了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动和进口关税削减对产出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们的检验结果表明,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价格贸易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体现为一种结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的综合。在结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总体为正的情形下,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才能体现出正的生产率效应。进口关税水平的削减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因为削减进口关税税率所推动的进口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的负的竞争效应要大于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战略,尤其是对我国进行区域间的经贸合作或者建立自由贸易区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96~2006年期间细分至HS-10位数编码分类的商品贸易数据分别测度了中国产品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出口复杂度,考察了不同投资贸易类型出口产品复杂度的演化趋势,并引入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对我国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6年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虽然从行业层面而言是逐步改善与提升的,但加工贸易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高于非加工贸易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并且国内投资的加工贸易产品为最主要的推动力;就1996~2006年而言,我国出口复杂度的主要推动因素仍为非熟练劳动力和价格,但价格主导的影响机制正逐渐向利率主导的影响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厂商利润最大化模型,验证了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然后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对传导机制进行验证,并具体考察了1981~2010年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能够通过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和FDI 3条路径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价格水平和进口是两条重要路径,FDI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上的统计资料,研究了我国五大类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及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变化,从而探讨我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地位及其变化。结果发现:一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上升;二是大宗农产品中的油籽与植物油和棉花进口比重偏大;三是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差异很大;四是我国部分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匹配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中国出口六分位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出口企业竞争强度对出口低价格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论发现:尽管出口企业竞争强度降低了中国出口价格,但是其影响程度不到1%;相反,进口国价格水平这一"非中国因素"却解释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变化的50%以上。因此出口企业竞争强度以及中国自身行业特征并非中国低价出口的主因,这意味着获得"出口定价权"是解决中国低价出口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测度国际贸易相对技术水平的方法,并在SITC三位编码分类水平下,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1992年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本文建立了全球视角下测度国际贸易产品技术含量的一个新指标体系;第二,利用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通过国际比较,从多个方面分析了1992~2006年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呈现了一定的优化;与其他经济体出口技术水平呈现不规则变动相比,中国的出口技术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并向世界平均水平微弱收敛;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仍然处于东亚地区国际生产和分工中的相对低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raightforward model for analysing the impact of export commodity price fluctuations on open macroeconomi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major commodity exporters in the Asian region. It extends the dependent economy approach, first by re-specifying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tion as either exportable, importable or non-tradable, and second by adding a monetary sector to highlight key linkages between commodity prices, the exchange rate, price level, national output and trade account. The framework sheds new light on the phenomenon of ‘commodity currencies’, how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shield national output from terms of trade shocks,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openness in this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for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y of short term, versus sustained, commodity price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美国也保持着连续增长的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已成长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本文就此问题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和竞争力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市场相似度很高,但出口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中美两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是以竞争为主的,而是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The formation of new or geographically expanded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is one of the dominant trends in the world econom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a new generation of arrangements has gone much beyond the removal of border-trade barriers to the harmonization of non-border instruments such as national subsidies and commodity taxes, standards, business law regulations and competition policy. They also, in some cases, cover service trade and factor trade. These extensions beyond the scope of traditional customs unions and free trade areas pose new questions about the meaning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efini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price convergence and looks at the ext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20.
杨春艳 《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59,88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