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与未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张玉倩 《北方经济》2007,(11):61-62
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就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劳动力的价格有所提高,仍慢于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中国有效劳动力供应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同步甚至快于经济增长,因此我国仍能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但近期有两个几乎相似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一是德国纽伦堡调查研究中心所分析出结果--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起码还能持续3至5年;二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判断--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找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从显性比较优势看中国后发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数量变化的历史现实,分析了比较优势在中国的适用情况。本文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的阐述来引入中国实际总出口方程,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论证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后发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开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加工贸易活动的开展,开展该项活动的经济体都是通过开放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市场吸引外部直接投资来从事加工装配活动。我国加工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我国在加工贸易分工和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基本合理的,实施新劳动法等因素导致了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上升已使我国东部地区在劳动密集产品加工装配环节的比较优势丧失,次贷危机也使加工出口的外部环境恶化,加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应鼓励加工企业及其配套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UN Comtrade和世界银行数据库中中国和波兰2007-2020年货物贸易数据,计算并比较两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产业出口优势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从宏观产业层面和中观制造业层面对两国各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扩大波兰对中国食品、饮料和烟草的出口有助于改善中波贸易不平衡现象,两国均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优势,出口产品出现部分重合,可以通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有效利用对方地缘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出口附加值,切实保证双边经贸合作长期互惠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就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劳动力的价格有所提高,仍慢于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中国有效劳动力供应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同步甚至快于经济增长,因此我国仍能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口是否能够重新恢复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于这一判断,本文对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2009年以后,我国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从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则通过在赫-俄模型中加入要素收益的变量,建立了要素收益与赫-俄一般均衡扩展模型,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为什么没有能够转化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得出的农业比较利益影响农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结论.也为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力要素的特征和赫-俄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的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在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使生产率提高的源泉逐步替代人口红利源泉。  相似文献   

9.
马丽丽  李强 《南方经济》2015,33(5):82-96
文章旨在分析知识产权保护能否成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新的比较优势,利用我国1992-2012年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理论命题。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门槛,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跨过“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后,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才能有利于形成新的出口比较优势;从R&D投入强度、专属性投资强度以及关键要素投入强度三个方面,把我国24个制造业行业分为高行业特征和低行业特征分别进行估计后得到不同结论,低R&D投入强度和低关键要素投入强度制造业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作用显著的有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相反则不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从我国出口方向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特征的协同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于我国的地区来说,不能够显著提升出口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发现,在制度越是完善的省份,越是制度依赖型的行业越具有较高的出口份额。进一步,从东、中、西分地区的估算结果来看,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制度因素仍然是影响行业出口差异的重要因素。我们还发现,在东部地区,资本禀赋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禀赋不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禀赋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资本禀赋不是影响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禀赋对行业出口的影响效应似乎要高于中部地区,远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1983~2004年中国出口商品的类别数据和国家数据,采用Gini-Hirschman系数对我国出口商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进行了测算,并引入RCA指数对2004年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最后对出口不稳定性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目前对我国出口有特殊意义的中等技术含量工业制造品在世界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商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对出口不稳定性有显著的负影响,其中商品集中度的负影响系数更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出口市场分散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快出口产业升级并实行商品结构多样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作为四川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贸易保护大行其道,四川省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冲击,竞争力明显下降,出口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竞争力指数N TB和优势变差G的变化情况,来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亚信息》2011,(2):27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纺织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行业之一。我国纺织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发展成熟。塔吉克斯坦纺织品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同时纺织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塔吉克斯坦的劳动力供应比较充足,而且劳动力价格较低。但纺织工业比较落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许多纺织产品依赖进口。塔吉克斯坦的棉花供应比较充足,而且每年有大量的棉花用于出口。棉花历来是塔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的差异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98-2006年的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低技能劳动力、技术水平、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政策和人民币汇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出口的原因,并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数据的分别回归,比较了两个区域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基于H-O理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利用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令中国外贸出口额逐年增加并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转变中国的比较优势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改善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迫在眉睫,并用"比较优势陷阱"等观点作为其理论支撑.文章在H-O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仍旧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给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2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面板模型对我国劳动力社会阶层认知分化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显示,具有先赋性和自致性因素优势的个体更倾向于作出较高的阶层认知;主观认知因素显著影响劳动力的社会阶层认知,"相对剥离感"不利于阶层认知的提升。上述结论关于主观认知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和有序模型的非正态性设定都是稳健的。此外,这些因素对劳动力社会阶层认知分化的边际概率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这些结果对我们正确评估社会转型期的代际传承、弱势群体生存状态、青年人职业选择、劳动力身心健康等都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一个经济地理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影响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地理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将在契约密集度高的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中国省份细分产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要素禀赋、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后,地区地理集聚对契约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四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与泰国产品出日结构最为相似,但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出口结构上有很高的趋同速度。同时,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过于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一点与印尼相同。最后本文给出了中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