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导致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建立国际复合货币体系的问题,对建立国际复合货币体系的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组建世界中央银行、建立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和新的国际储备机制的构想。本文认为,国际复合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它的建立必将为建立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创造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最终形成一个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统一、稳定、健全、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宁 《时代金融》2009,(3X):4-5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反思危机,本文认为此次危机是由现行的以美元为世界本位货币以美国为世界本位货币中心国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美元在全世界的泛滥,而美元的泛滥又造成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面对流动性过剩的情况,金融机构加剧了竞争,从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风险,最终导致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贷币制度),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机构,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货币兑换、资金流动及债权债务关系清算所涉及的规则和秩序。通常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和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的机制;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碳金”本位新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的金融专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本位货币体系已经严重威胁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且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目前国际经济不平衡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6.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一种必然要求,东亚金融危机反映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体制的严重缺陷,现实促使东亚各经济体将东亚货币合作提上了日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和不可逾越的阶段,它有利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稳定,有利于避免东亚各经济体间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有利于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规模和政治实力依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美元和欧元联合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一既定前提下,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应当是现实的选择,而汇率问题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建立超主权货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它在某些方面依附于某个国家或某些国际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这种依附性决定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必然要受到这些国家或国际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或干预。而新一轮美元的"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以及美国滥发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使得全球经济金融局势动荡,中国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主张恰逢其时,但分析发现,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同时指出中国当前最应该努力实现的是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9.
全球流动性膨胀与图际货币体系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描述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本位货币美元以及欧元向外过度提供引致全球流动性膨胀的机制和规模,指出了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的过程,进而从境外美元资产规模和投机资金力量、美国外汇储备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不可避免的原因,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只是美元危机的一个前奏。最后文章指出国际第二大本位货币欧元已经加入了无节制扩张行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张亢 《金卡工程》2009,13(12):162-162
国际货币秩序以国家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支撑,当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国际货币秩序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货币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增加了改革的可能性。国际货币秩序将从单级到多元,形成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