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几个重要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接着,在探讨了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几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微观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践状况,得出了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金融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上海与世界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瞿兵 《特区经济》2007,(12):50-51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业飞速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上海的定位应以内需型国际金融中心和类似伦顿城的集中型模式较为适合。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和金融人才的培养,在强调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专家观点     
<正>易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是使得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中心。"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他说,未来全球的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点也在金融科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对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考虑,全国30多个省市积极筹建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更是掀起了新一轮中亚金融中心建设的热议。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对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认为经济实力、金融集聚、地理位置及政府支持是促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最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乌鲁木齐与西安的比较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更具有建设中亚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为此,乌鲁木齐应利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建立中亚融资中心、中亚清算中心、中亚金融市场中心和中亚外汇交易中心来实现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因其自身完善的金融体系和资本集聚与幅射功能,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或本地区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和提高了国际金融资源配置程度,而 CBD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载体和全球资源配置的控制中心,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承载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 CBD将是实践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步骤。纵观全球 CBD 的发展,尽管背景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基本功能与发展方向都是基本一致的,即以金融保险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是 CBD 的主导产业。北京 CBD 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通过大力发展金融产业,突出国际金融核心区功能,努力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经济决策中心和金  相似文献   

8.
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发展状况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用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和与香港、纽约等主要标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横向比较的方法,构建了上海金融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的预测模型。在评估上海金融人力资源现状和与香港、纽约的金融人力资源总量和人均贡献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预测了上海至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人力资源总量的需求,计算和分析了金融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缺口。对未来十几年上海金融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作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面临来自国际及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挑战和竞争。本文探讨了香港金融证券业的个别特定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增强了香港与内地金融证券市场和客户的接近度,促进了香港金融证券业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交流、香港中小银行的合并以及证券市场的融资和交易。本文进而提出,一方面,香港需要与中国内地经贸合作而增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香港以泛珠三角地区为平台,上海以长江三角地区为平台,可以促进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金融证券业相互补充和相互帮助,并带动亚太区域金融中心的互动。通过竞争与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和融通,进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经济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2,(9):38-40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十二五"规划陆续出台,也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视作重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创新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伴随着金融一体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等现象,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非线性特征检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叶 《特区经济》2007,225(10):114-115
本文突破了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线性框架,视股票市场为一非线性系统,运用R/S、BDS等非线性方法对沪深股票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沪深两市的非线性特征,并探讨了这些实证结果对股票市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证券市场设立国际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惠斌 《特区经济》2011,(5):128-12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建立国际板是大势所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国际板没有管理、技术和法律上的障碍,而且已具备跨境监管能力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各方利益目标不一致、圈钱风险、股市抽血和运行机制不畅等障碍因素,需要提前做好制度建设和规则制订,把对现有市场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崛起与沪港竞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崛起为基本背景,探讨了中国可能出现全球性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依据,并且认为,虽然当前香港的微观金融市场条件超过上海,但从长期看,在宏观基础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等基本因素的作用下,上海可能成长为比香港更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沪港未来金融发展可能出现的基本竞合结构及双方各自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4.
私募证券基金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规模逐渐壮大,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和引导民间资本的可能途径。但是目前相关的量化研究较少,无法为金融监管与制度设计提供行为基础。本文以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者人力资本特征作为主要切入点,建立包含组织制度因素和管理者特征差异的多因素模型来考察投资行为倾向、风险特征的综合效果。主要的发现是组织制度因素在市场环境整体表现中有助动效应以及基金管理者人力资本特征与投资绩效有显著关系。这些发现可以为面向新型金融形态的金融监管体系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一敏 《特区经济》2007,219(4):109-110
本文就金融期货和卖空机制的缺位及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这三个制度因素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组织管理和资金运用,及其引发的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的差距进行了探讨。但是,本文认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将要实行的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与我国逐步开放的资本市场都将使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最终演化为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causal factors in the onse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boom and bust in the housing market precipitated serious strains in financial markets. These strains resulted in the onse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August 2007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This collapse occurred because the solvency of a number of large financial firms was threatened by huge losses in complex structured financial securities. Why did these firms have such high concentrations in mortgage-related securities? Give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firms at the time, these high concentrations in mortgage-related securities violated basic principles of modern risk management. We argue that this failure to apply well-understood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was a result of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internal to the firms and to breakdow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s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causal factors in the onse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boom and bust in the housing market precipitated serious strains in financial markets. These strains resulted in the onse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August 2007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This collapse occurred because the solvency of a number of large financial firms was threatened by huge losses in complex structured financial securities. Why did these firms have such high concentrations in mortgage-related securities? Give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firms at the time, these high concentrations in mortgage-related securities violated basic principles of modern risk management. We argue that this failure to apply well-understood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was a result of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internal to the firms and to breakdow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s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如同许多金融创新一样 ,最早起源于美国 ,而美国也是目前资产证券化最为发达的国家。资产证券化 (Securitization)的内涵是 ,将在当前和未来可产生现金流而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组合为特定的资产集 ,再配以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 ,将之转变为可在资本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资产支持证券 (Asset -Backedsecuritization)的过程。简言之 ,资产证券化是将特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金融过程。与一般的金融过程或融资过程相比较 ,资产证券化具有独特的金融特性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引发了各界的大讨论。对于最受关注的金融领域,市场开放将带来的机遇或许无法想象,但同时带来的风险却是可以想见的。更多的金融争端即将涌现。金融争端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上海自贸区的整体环境,还关系到中国的金融稳定。在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确立金融争端解决的基本价值追求,将有利于自贸区金融领域乃至全国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闫星 《上海国资》2004,(3):45-46
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与枢纽,产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板块,具有带动资本链的“龙头”功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产权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