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45-49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一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进、制度创新及继续大量资本投入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聪 《特区经济》2013,(10):57-61
本文采用MalmquistTFP指数法,对国内主要商业银行1995—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考察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规模效应与银行效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经验结果显示,1996—2002年期间国内商业银行垒要素生产率呈现衰退状况,其中技术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总体下降,可能在于这段时期内宏观经济环境及调控政策的变动。2003—2008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总体好转,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改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加入WTO开放银行业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举措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股份制银行的金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高于国有银行,主要得益于其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相对较高,因而在技术效率改进方面表现更佳,充分体现其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替代落后的农业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要素价格变动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和实践模型的结论提出建议,在发展生物化学技术的基础上,联系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业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吸收能力理论补充了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吸收环节,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内生化技术进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IV)证实了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对我国省际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指出,人力资本对FDI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进口渠道显著,而R&D存量对进口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FDI渠道显著。  相似文献   

5.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索洛增长模型,测度了1978-2013年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云南省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呈现先急剧上升后平稳下降的态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仍处于依赖资本与资源投入推动的粗放型、外延扩大式增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吸收能力理论补充了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吸收环节,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内生化技术进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IV)证实了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对我国省际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指出,人力资本对FDI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进口渠道显著,而R&D存量对进口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FDI渠道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相对效率评价方法,对2004-2008年上海市制造业35个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业这两方面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同时实现技术与规模有效,并且五年间多数行业的这两方面效率出现一定的退步,说明上海市制造业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提高余地;在此基础上用Malmquist效率指数计算了上海市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技术效率出现一定的退步,提升技术利用效率和调整生产规模应成为上海市制造业未来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TFP和产业结构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在影响TFP的因素中,FDI、市场化以及基础设施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终消费率与能源效率呈倒U关系。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利用效率呈反方向变动.第三产业比重与其呈正方向变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TFP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油价格冲击、内生技术进步与日本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利用1970-2006年数据检验了石油价格冲击时日本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发现日本的实际GDP、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原油实际价格以及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原油实际价格波动是日本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其短期效应为负而长期效应则为正:原油与成品油进口量对日本经济有着的长期影响也方向各异.经验性证据表明,日本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成本推动的内生技术进步机制.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tests three models that predic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ility of relative price changes (RPV) and aspects of inflation such as expected inflation, unexpected inflation, and inflation uncertainty. These are, respectively, the menu-costs model, the Lucas-Barro signal-extraction model, and the Hercowitz-Cukierman extension of the Lucas-Barro model that allows for different price elasticities of supply across markets. The results imply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that any one of the models entirely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RPV and also imply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hree models together jointly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与我国出口贸易模式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我国1980-2006年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技术进步、资本积累、FDI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技术进步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14.
The hypothesis that exports in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have a higher potential for positive externalities coupled with higher productivity levels (due to higher rates of capitalization) is tested using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data set, covering 45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ncluding exports of 33 industries over the time period 1981–1997. The estimation results, using a random effects model and employing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estimator,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and low-tech exports with respect to output growth.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exports stems from their positive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 to the domestic sector, while the externality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at any meaningful level of significance. The positive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 is only significant for the subsampl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found to be present in the subsample of OECD member countries. JEL no. O41, O50, C23, F14  相似文献   

15.
16.
17.
Export Depend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owt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exports to growth in China since the early years of the decade. It is estimated that, despite a high import content ranging between 40 and 50 percent,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Chinese growth before the global crisis was a result of exports, due to their phenomenal growth of some 25 percent per annum. This figure increases to 50 percent if spillovers to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re allowed for. The main reason for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foreign markets is underconsumption. This is due not so much to a high share of household savings in GDP as to a low share of household income and a high share of profits. It is argued that China can no longer maintain such high growth rates for its exports, and, therefore, needs to turn to consumption‐led growth by expanding the share of wages and household income in GDP and accelerating public spending in social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R&D投入经费测算出代表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存量,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能源强度,对两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实证关系研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制度、技术和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 ,欲实现快速的工业化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就必须能够以最低廉的成本来获取技术的进步。半个多世纪以来 ,大量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文献均对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说。 80年代中期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 ,无疑再次对发展经济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近二十年来发展 ,是否真正使发展经济学摆脱了以往的困境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 ,对现有文献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并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进而对将来的理论进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