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导和推进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任务.但是目前中国劳动力却仍呈现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大批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空心化现象.基于这种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呈逆向路径的现实,以及中国制造业在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的特征,本文从集聚经济产生的微观机制入手,分析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劳动力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作为推动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在空间均衡分析框架下分析劳动力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以及均衡问题,并进一步探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企业提供补贴所具有的劳动力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规模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业转移不仅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腾龙换鸟",而且也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可把承接产业视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资源优势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如何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的“断层危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或级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等制约因素。政府应实施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养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大量产业将转向中西部。西部欲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一是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西部产业集群,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二是构建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与西部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还存在着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约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资本效率,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方位产业价值链竞争,重新塑造国家及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构建跨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推动产业整合和市场整合.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均较低的比较优势可以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降低加工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应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实现加工产业的顺利转移,还应采取政策引导、改善软硬件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台商投资大陆在当地形成的产业网络是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台湾制鞋业在广东东莞产业网络的形成,既与其以中小企业为主有关,也与台湾地区政府的政策引导、商誉和信用以及人际关系有关;产业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台商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生产技术,并保持企业间稳定的关系,保证货源的充足和供货的及时,有利于营运效率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东莞制鞋业由于有着完善的产业网络而仍将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但也应在区域转移的同时积极转向高端发展;中西部地区应以“全产业链”模式吸引台商投资,注重感情招商,实现产业转移从“外生性嵌入型”向“内生性根植型”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一些区域已经出现产业向外转移现象,但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分析表明东部区域存在的产业转移粘性阻碍了东部产业的向外转移,而东南亚及印度等周边国家的竞争优势也使得未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充满了挑战,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产业高梯度的中国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的集聚趋势和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目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河南省有效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对于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流通产业规模稳中增长、城乡流通从单项流通转向双向流通、传统流通转向现代流通方式、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以及传统技术手段向现代技术手段转变等方面。但是,流通业取得的成果与流通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还有一些差距,因此继续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不可懈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合理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路径选择成为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了产业升级分析框架,据此设计产业升级识别方法并判别潜在优势产业与生产能力禀赋,对中西部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态势进行梳理,甄别未来产业升级的机会,探索潜在的产业升级基本路径。结果表明:以武汉、长株潭、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典型中西部城市群处于相对边缘的产品空间位置,由此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导致现状生产能力禀赋对于产业升级具有较大约束,具有便捷升级能力的潜在机会有限。基于此,促进中西部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选择有利于缩小产品空间距离与加速显性比较优势扩散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本文结论表明,初始产品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这直接决定了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数量、类型以及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难度,并由此进一步指示了实现较快产业升级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前,上述作用和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大幅下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调整区间.但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普遍好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除了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推动作用的显现.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在1995年至2005年间呈现出地理集聚加速的状态,并且偏向东部地区集聚。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工业过度向东部地区集聚将导致中西部地区工业"空心化",造成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当前产业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产业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世界的产业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是要想在变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应该正确结合这一理论.本文考察了中国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提出对中国产业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不均衡的发展模式也加剧了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距,R&D经费投入不足削弱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外资对中西部区域经济安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一直在快速增长,外资对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外资对中西部区域经济安全运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产业结构二元性、区域经济非均衡性、民族品牌竞争力、产业技术控制、产业组织垄断、国有经济冲击和金融服务业安全等。因此,我国应在利用外资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和采用协调产业导向与区域经济中心建设、有效保护品牌、强化政府监管、适度规模控制和完善相关外资法律法规等对策,以抵消外资对中西部区域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由粗放式增长转向以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需要国家的财政政策给予关键性的引导和支持.在技术创新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提出了由技术改进向技术创造的迫切要求,在财政政策方向上来讲,需要从目前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优惠辅助型财政政策转向激励创新导向型的财政政策,本文从激励型的税收政策、研发激励型的政府资助政策、激励型的政府技术采购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潮中,中西部地区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承接基础和空间。研究表明,重庆市作为中西部最大的产业转移承接地,要充分利用承接外来服务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外包承接、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的服务业,着力提升重庆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外部压力,并分别提出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