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这项迄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为全球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环保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按照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率先动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08亿元。有关专家预计,南水北调工程历时50年,总投资将近5000亿元。专家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所需技术与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中国目前还难以完全自行解决,很可能要采取技术引进,以合作生产或纯进口方…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这项迄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为全球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环保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按照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率先动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08亿元。有关专家预计,南水北调工程历时50年,总投资将近5000亿元。专家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所需技术与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中国目前还难以完全自行解决,很可能要采取技术引进,以合作生产或纯进口方…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的水价如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下旬,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宣布,中国政府批准“南水北调”的总体规划,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分三期实施。首先开工的是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548亿元,工期为5至10年。至此,“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实施。 “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这样浩大的工程自然引人关注,人们谈论最多的要算是复杂的工程技术向题,但是专家们现在最关注的却并不  相似文献   

4.
滕玥 《环境经济》2023,(9):30-31
<正>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道道灌渠穿行沃野、一条条输水管道巴山越岭……近年来,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提速,水利工程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水网建设不断推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以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以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为重要调蓄结点形成流域区域防洪、供水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根据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初,工程累计供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1.4亿人口,为优化我国水资源格局,满足沿线群众生活用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也日渐显现出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为沿线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生态用水,湖泊、湿地等水域面积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6.
张宇  齐欢 《经济论坛》2006,(19):20-22
一、沧州水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一)开源1.跨区域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引江中线和引江东线工程,这是解决沧州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因此,要继续做好“引黄入淀”、“王大引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做好“两横一纵、一淀十库”引黄配套水网工程建设。“两横”,一是南水北调中线上的邢沧输水干渠,二是从王快水库引水的王大输水干渠;“一纵”是指东线总干渠工程;“一淀”是加快大浪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3亿立方米的引蓄能力;“十库”是谋划建设10大平原水库。2.充分拦蓄雨洪资源。利用行洪排涝河道、坑塘、洼淀及沟渠,拦蓄洪、沥水资源,回灌补充浅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对受水城市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首先运用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技术设定双重差分模型,再通过测算东、中线工程受水区与非受水区共76个城市的农业水足迹及其Tapio脱钩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受水区农业水足迹整体平稳,但2015—2016年农业水足迹出现明显下降;(2)2014—2015年,南水北调受水区脱钩城市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扩张性负脱钩城市数量激增,其中东线工程是主要成因;(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有利于受水区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但2016年以后该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脱钩效应;(4)东线工程全面通水促进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脱钩,而中线工程导致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负脱钩。研究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讨论发现,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促进农业水足迹脱钩不具有动态可持续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充足、节水管理不足,中线工程供水不足等。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50年的规划论证,我国水利工程的一个宏伟战略构想—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2月动工。据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介绍,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江都到达山东威海,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到达北京团结湖,两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工程贯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9.
略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属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其补偿方式有着复杂的多样性,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应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和补偿主体多元化机制,强化和完善生态补偿的税收调节机制,实行水源区生态标志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孙昉 《经济改革》2014,(9):76-78
调取汉丹江之水缓解京津等地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如何在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同时,有效实现自身的循环发展和科学发展,成为摆在中线调水工程重要水源地——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等陕南三市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专家建议:建立国家级汉丹江水源地保护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让供水区和用水区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使南水北调工程真正成为南北双赢工程。  相似文献   

11.
水源区财政移支付生态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是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区,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除改革用水技术和用水制度、水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制度以及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海水利用等措施外,还应从调整工业布局,实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找出路。分析了调整工业布局,迁移工厂,产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划算,鉴于我国三峡工程尚未完工,为再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国家财力负担过重,这一代人负担过重,建议“南水北调”缓行。  相似文献   

13.
王芳 《经济》2012,(10):5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共落实资金3452亿元.三峡工程、治淮工程等开始发挥巨大的防洪抗旱减灾效益;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助力我国粮食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八连增;世界最大引水工程南水北调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4.
《经济月刊》2008,(10):48-53
近来,百湖之市的武汉投巨资启动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东西湖区电厂循环经济圈”、“青山区多条循环利用产业链”等项目,着力培养“两型企业”、“两型园区”,受到了广泛注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华北地区属资源短缺型严重缺水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不足愈演愈烈.为缓解这一状况,开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工程计划于2010全线建成.实现引长江水进京的目标.该工程的实施从供给方面解决了水供给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仍需加强需求方面的管理,以保证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效益的长久性.本文提出建立中线水权交易制度,使得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通过市场使水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化,并以此对节水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制是制度化的方法。水质保护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水质保护效果,是事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续利用并发挥其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3省8市(区)的实地调研发现: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虽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但水质保护协调机制临时,多主体水污染防治机制滞后,河湖健康保障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机制和水资源价格机制等不健全,导致水质保护措施难以落实、水安全难以保证。为此,文章建议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水质保护机制改革与创新,以确保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进行水资源优化调配,解决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资源性缺水的21世纪重大战略工程。丹江口水库汉江上游地区为水源地.由于其水土流失和局部水体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中线工程的建设使得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更为紧迫,因此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的重点在于水源地的综合治理,其关键是加大水源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并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体制,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抓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重点,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水源地生态安全相关课题的研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文章在总结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基础上,从国家水网建设的地理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途径。研究认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经历了政策调整、管理变轨、民生发展和制度保障4个阶段,2023年进入全局统筹阶段,形成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效益。(2)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瓶颈制约,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3)未来应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流域、分层级推进国家水网“一张网”建设,促进人水关系协调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整体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实施的跨区域水源调动的重大工程,而中线工程是其中的一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陕南水源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陕南水源地产业发展现状,找出陕南产业发展的障碍进而提出水源地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规划构建“两库同流”的中线格局,对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两库同流、南水北调中线贯通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大意义。围绕规划构建“两库同流”格局提出建议,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建设、“坝上补水”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