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点摘要     
李爱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撰文,题为“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文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第一,认为国家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的共同利益的代表者。国家利益是个人特殊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发生矛盾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个人利益与原来的社会共同利益逐渐分裂并对立起来。靠旧的氏族制度来维护共同利益已经不可能,国家便应运而生,国家利益也随之生成。马克思说:“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国家利益是出于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它既不可能否定个人利益,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共同利益。它以个人利益为基点,是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但在表面上代表共同利益,是共同利益的化身。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既维护国家利益,也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其中国家利益是基础,共同利益是本质。本文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方面特征进行阐释和说明。分别从国际公域、海洋环境、便利国际交通、公平原则和国际犯罪的规定等方面对海洋法的共同利益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魏婷婷 《大众商务》2010,(12):52-52
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就好似天平两端的砝码,只有重量均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营者受到利益的驱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状况导致了利益失衡,那么这种失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反映出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失衡的原因入手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平衡提出法律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就好似天平两端的砝码,只有重量均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营者受到利益的驱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状况导致了利益失衡,那么这种失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反映出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失衡的原因入手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平衡提出法律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益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环节,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是促使马克思发生世界观转变的前提,关于物质利益关系决定政治和法律关系的阐释是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键,对物质利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是唯物史观利益的核心。物质利益是最基本最首要的利益范畴,分工和私有制导致社会利益矛盾产生,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因,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6.
利益范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范畴,重视研究现实利益问题既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客观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必然.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人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实现利益的和谐,研究利益问题,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和谐是我们研究解决社会问题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柳 《企业家天地》2009,(12):200-20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群体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入手,对社会利益群体进行分析,指出了社会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分化过度的现状,特别是强调了当前社会利益群体结构的失衡及其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否正确处理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处理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产力发展,深化制度变革,通过建立经济利益教育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机制,力争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实惠或经济利益,并且这种经济利益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或增加,以最终实现邓小平所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财务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非“股东至上”的传统财务学观点,而是倾向于企业全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责任、财务利益和财务权力及其运作,以及维护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客户、政府、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等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等种种原因,财务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中,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影响财务活动,降低财务效率,致使财务关系恶化,从而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为了企业的持续良性经营,必须对财务利益冲突进行合理有效的协调,建立一套可行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的矛盾都缘于利益的大调整、大变动。因此,社会政治体系在经济转轨时期如何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品牌关系界面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品牌关系管理中面临多个关系界面,每个关系界面都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品牌关系中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总结出影响品牌——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界面类型,分析了这些界面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成因,提出了基于品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品牌关系界面管理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龙脊梯田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关系问题对于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龙脊梯田景区作为案例地,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及文献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政府、旅游公司、外来投资商、社区和普通村民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发现:各利益主体参与旅游方式不同,其利益关注点差异较大,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多萤利益矛盾和冲突,尽管旅游公司、政府和外来投资商处于“强势”地位.但作为“弱者”的村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一旦拿起“武器”,以“强者”的姿态进行斗争乃至对抗,必将造成恶劣影响和不良后果,最终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政府预算工作中应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现实中存在着“机械论”、“官本位”等观念下的利益割据,因此在政府预算编制过程中,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各为利益谋划。为矫正畸形的分配关系,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协调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很多,但利益应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厘清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及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内涵和关系,并在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石范畴的指导下,架构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体系,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经济法应在坚持“个体基础,社会优位”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协调个体赢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5.
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及利益的异质化将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利益者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由此导致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愿意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来,并积极为自身的利益去“会计寻租”。从政府、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社会公众六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偏好进行分析,认为会计准则的形成过程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依据某项规则相互协商而确定的特殊契约的交易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是公共契约与私人契约的磨合过程。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是会计准则高质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利益协调是发挥党的社会功能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资源优势和制度保障,同样也面临着利益失衡和利益冲突给群众工带来的巨大挑战。在社会管理的任务要求下,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坚持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探索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失衡,使得资本主义必然陷入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相背离的困境。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划分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使得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矛盾显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应积极借力于新科技革命,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各场域内部利益关系趋于均衡,有效保障基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利益创造水平和基于制度及体制改革的利益享有水平同步提升,以之实现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治理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股东至上论”只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个层次;企业是契约的联合体,利益相关者模式是必然选择;最大化股东财富绝不等价于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两种:一是以董事会为中心,二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除了是一种共同治理、相机治理外,更是一种动态治理。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央政府利益的实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必须依靠制度与法制来建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政府间新型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20.
任何社会都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和谐社会也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协调与整合利益矛盾冲突的社会。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矛盾和冲突存在着特殊性,具有新的特点。因此,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利益的大体均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