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毛泽东曾说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不妨“在危机中学会应对危机”。作为企业经营者,有了这段经历后.可以琢磨出几条经验教训,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罗影 《英才》2010,(4):71-71
领跑者如家:“希望他们耐心一点。” 从创业、高速扩张到上市,如家被业内公认为总是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在孙坚眼中,连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是机遇:“这次危机间接地救了如家,让我们在高速扩张中被动地踩了刹车。”  相似文献   

3.
杨桂华 《活力》2011,(12):180-180
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举办的主题为“危机管理与媒体责任:金融危机引发的反思”论坛上,道琼斯兼华尔街日报总编辑汤姆森语出惊人:其实今天的危机不见得只是食品安全或者日本的危机、中东的危机.传统媒体也面临着危机,尤其是西方传统媒体。读者在各个时空进行漫游,使得传统媒体已经落伍。这对媒体机构提出了一些问题,同时对信息质量本身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章盈洪  孙宏琴 《公司》2001,(5):35-36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意外危机事件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世界500强企业成长过程中也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各种危机甚至灾难。谈到企业应对危机,“教训”似乎多于“经验”,但我们需要的就是“经验”,就是该“怎样去做”。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危机,力挽狂澜,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转机,化干戈为玉帛,这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盛衰存亡。  相似文献   

5.
孙永波 《活力》2009,(6):4-4,7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也积极采取了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全力“保增长、保就业”,省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题研究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省就业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万科归零     
黄秋丽 《中国企业家》2009,(7):50-56,58,60-62
“2008年把我的自大全部都打回去了。”王石说。2008年是万科24年成长史中“非常特别的一年”。顺风顺水做了十几年房地产行业领袖的万科在最近一两年间接连遇挫:所在行业在连续8年高速增长后第一次遇冷,企业更是接连遭遇“降价门”、“捐款门”和“质量门”等危机,  相似文献   

7.
吴建民 《中国企业家》2009,337(8):34-34
年初以来,我参加了五次国际会议,不论会议的主题如何,大家关注的热点都是这场目前已经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在会上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不要浪费这次危机”.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会后我问这位先生为什幺要这样说,他解释说今天的这场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危机对世界所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这是七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使世界进入了一种非常的状态,人们的精神都紧张起来了。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挖掘各种潜力。当然最后,有的国家做得好,有的做得羞。做得差的国家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浪费了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8.
领导在召开会议、检查工作或听取工作汇报时.下面的回答常常是:“已经说了”,而不是“已经做了”。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张国清总裁对此颇有感触,多次谈到:我们要认识“说了”和“做了”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是企业,面对市场要快速反应!希望今后布置工作后.反馈的结果不再是“已经说了”,而应是“已经做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城市.今天以高楼为美.明天以假古建筑为美.后天又以大广场为美.显得缺少审美“定力”:这是因为存在一个民族身份和化认同的危机。“身份”与“化”认同危机是我们的城市景观“不伦不类”的根源。中华民族有煌煌5000年明史,我们的身份便是帝王们的紫禁城、大运河以及无数同胞血汗构筑成的长城。这种民族身份和化认同是很鲜明的。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开始,化认同危机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日前,美国《广 告时代》杂志对20 世纪广告业做了 一次回顾性的评 选,其标准是:影 响力、持久力、认 知率和文化上的 冲击力。下面是本 世纪最佳广告策 划前20名: 1.德国大众: “小即是好。” 2.可口可乐: “享受清新一刻。” 3.万宝路香 烟:“万宝路的男人。” 4.耐克:“说做就做。” 5.麦当劳:“你理应休息一天。” 6迪比尔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7.通用电气:“GE带来美好生活。 8.米勒牌淡啤酒:“美妙口味不可言传。” 9.克莱罗染发水:“她用了?她没用?”110.艾维斯:“我们正在努…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06,(6):22-26
当重复抵压、逾期交楼、质量风波、霸王条款、拆迁争议、面积缩水、物管纠纷等有关房地产行业的的投诉上升到“霸道”地位时;当“资金链断裂、政治风波”等让企业无所适从、焦头烂额时;当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格外“垂青”陷入危机的企业,“滔”声不绝进—— 房地产企业所潜伏的品牌危机、管理危机、财务危机、政治危机等扑面而来,每年都有房地产企业遭受危机困扰,每年都有企业在重重危机中倒下,不再醒来。 中国房地产企业急需补一堂危机公关课!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企业的危机就象得了“伤风感冒”,有的企业足以被这个“伤风感冒”致死,但是也有企业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冷静“把脉”,开出“药方”并及时“施治”后,身体不但不会受影响,而且体能等机能状况可能还会好于感冒前。这便是危机攻关的技巧,谁能有效避免和控制危机,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正确地面对危机,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或者将企业的劣势变为优势,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这便是本刊所欲揭开之谜局。  相似文献   

12.
王能高 《科技与企业》2014,(17):291-291
随着社会管理的日益复杂化,政府管理的对象、层面也日益多样化,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决策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危机。“4·11兰州水污染”事件,由于政府部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原因,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讨论。本文结合“4·11兰州水污染”事件,反思了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了政府危机公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德隆危机看企业“体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者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本文调查资料均基于零点调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次晚餐会上,在座的发达国家行长和著名经济学家们对此次危机几乎都持无所谓态度,使林毅夫“感到惊讶”。他们轻描淡写地表示:“30年后,大多数人都将不记得这场危机,顶多在经济学教材中作为一个案例。”林毅夫由此感慨:“这些行长,专家的‘过于自信’,正是这次危机不可避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李白曾作诗以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大曲酒品至醇至香.名传中外。然而市场上的“李鬼”却让这一品牌遭受信誉危机。兰陵人及时发起维权,维护了这一千年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领导者们把奖和罚的功能神化了。在他们心目中:无“奖”不能兴邦,有“罚”才能治国。于是乎,监奖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久而久之,人们对奖和罚也就听惯了看淡了。奖与罚的关键是“度”,有“度”才能设之恰当,加之合理。否则,奖不能激励斗志,罚亦不能以一做百。那么,如何把握其“度”,达到“恩”。“威”并举呢:)笔者认为应在“四讲究”上下功夫:奖不虚设,讲究及时。古语云:“赏不逾时,欲民速得善之利也”。这就是说褒奖要及时,让人民大众及时得知为善的好处Q设奖行赏的目的,在于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斗志,…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度经济述评之一:“V字”是怎样炼成的 V在英语里是“胜利”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人们在表达信心和良好祝愿时,常做V字手势。 2009年在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了一条漂亮的V字反转曲线。这既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同时,这个V字也使人们对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8.
一、现阶段我国“信用危机”的现象 1.商业领域的信用危机。如:企业之间相互的拖欠“三角债”问题;合同违约和欺诈屡禁不止,其中合同欺诈手段之繁多令人瞠目结舌,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以合法的形式——合同为欺诈手段,诱使他人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9.
幽他一默     
1.理想 某小学班主任要同学们谈理想.长大后做什么。李小燕:“我要当作家。”王东东:“我要做大老板,挣很多钱,带着老婆、孩子周游世界。”李小燕:“老师,我想改变一下理想,我想做东东的老婆!”  相似文献   

20.
阳桀 《上海企业》2009,(6):48-49
5月22日.在恒源祥大楼举办的第一届实践管理论坛上迎来了二位大师:一个是在管理学界.被称为实践管理异端的加拿大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一个是被中国品牌界称为“异端”的“品牌策划第一人”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异端”遇上“异端”.碰撞出这次论坛的主题:明刘共论管理。双方在危机管理、战略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超越时空.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时时进发出真知卓识的熠熠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