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借改制逃废信用社债务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时下又有不少地方开始了新一轮企业改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改制企业都有了一个好的“态度”。譬如说,改制前企业领导会主动跟信用社打招呼,提供一些有关企业珠制的信息资料,积极邀请信用社参与企业改制过程,或出台一些落实信用社债务的政策、办法等等。 毫无疑问,企业的这些态度,有益于信企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警惕企业这种“好态度”。因为,改制的这些企业大多负债可不效益低下,其改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现状,说白了就是为了卸包袱。甩债务。所以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乡镇企业普遍推行了“二次改制”。在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由于种种原因,预期的企业职工广泛参与的“股份合作制”并未成为农村集体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模式,而是被“经理(层)持大股”所代替。改制后,仅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传统落后的家族化管理方式仍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不仅违背了乡镇企业改制的初衷,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改制企业的管理“空档”不可忽视。作者分析了企业改制后管理“空档”问题的主要表现,提出了解决改制企业管理“空档”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地勘单位企业化取向的改革,可以由事业体制直接转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即“跨跃式”改制,文章作者就为什么要进行“跨跃式”改制?如何进行“跨跃式”改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误区之一:“一哄而起”。即上级政府采取行政手段,不管当地企业改制条件是否成熟,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改制任务。误区之二:“一股就灵”。认为股份制是包活企业百病的灵丹妙药。误区之三:“换牌代改”。政府和企业为了完成企业改制任务,企业原有的经营体制、管理方式、用人制度等依然照旧,只是换个牌子。误区之四:“强迫入股”。企业转换成股份公司后,强迫原企业职工集资入股,并规定凡不集资入股的职工将做辞退处理。误区之五:“政企不分”。政府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同时,在自身的管理经济职能上没有进行相应…  相似文献   

6.
翁旗企业改制使用“明白卡”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土地局针对工商企业改制中国有土地资产流转实际,推广使用“明白卡”,为企业改革积极服务。这个旗的土地局对改制涉及的每宗地都填写“工商企业转制办理土地手续收费明白卡”,一是注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移时依法按...  相似文献   

7.
农业系统各行业的国有企业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广泛地开展了企业改制,已取得很大成效。不少濒临破产的企业,经过改制重获新生,效益倍增,重振雄风。但有些地方由于种种因素,对国企改制只变成“改字”,把放活变成了“放弃”,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当前,剖析农业系统国企改制中的正误,推动改制规范运行,已是迫在眉睫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国企改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业系统的国有企业包括农机行业的国企,有些地方用简单化的方法进行繁杂的企业改制,产生了不少问题:1.误改。一些地方及部门领导,对企业改制的内涵和…  相似文献   

8.
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影响着改革的成败。误区之一:改制就是“退出”改制就是退出国有,实行民营化,搞私营经济。认为粮食行业属一般性竞争领域,“退”是大势所趋,因此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凡事“退”字当头,把国有粮食经济一退了之。改制是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对适宜国有粮食经济发展的,以及国有粮食经济能够发展的行业及企业,要以“进”为改革方向,积极通过优化重组、结构调整、机制转…  相似文献   

9.
第一种心态“改制”政策得不到落实,或者久拖不决,职工感到前途十分渺茫。第二种心态企业无所适从,说“改制”,变卖闲散资产买断工龄,至今没见“红头”文件,职工要求买断工龄的较多,企业无资金,无法兑现补偿费。说让职工进入市场找饭吃,由于政策等原因,无法像个体户那样去竞争,因此,干部职工认为,企业“改制”越改越看不到成效。第三种心态职工生活困难,“低保”政策迟迟不能兑现。职工要求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认真落实“低保”政策,以稳定民心。第四种心态基层粮食职工普遍认为,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在风风…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两年来,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我国中部各省乡镇企业普遍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制工作。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中部各省乡镇企业的改制与转机。但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改制后的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改制后的运行情况表明,乡镇企业并非“一股就活”。显然,我国中部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探索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笔者认为我国中部乡镇工业股份制健康发展宜实行“二步走”战略:第一步,以全面规范企业行为为核心内容,促进股份合作企业逐…  相似文献   

11.
企业改制不等于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朱红春(江苏省盐都县委)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试验,通过改制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要认清改制不等于“一改就灵”,企业的运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把机制产生的活力与市场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实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十五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国各地掀起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热潮,许多企业进行改制转机。但在企业改制中农业系统的不少企业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厂房、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却忽视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使无形资产没有参与改制而被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10日,全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棉检体制改革”)棉花加工企业、棉纺织企业峰会暨市场衔接会在宁波召开。从会上我们了解到,参与改制的企业已从2004年的14家,发展到500多家,改制企业的年产能力达5000吨以上,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按规划全国累计将增加2400条400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亏损挂帐越来越大。要走出这个困境,除开辟多种经营门路、人员分流减负外,最主要的是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方针,进行企业改制,变国有企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粮食企业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不属“抓大”的范围,只有做好“放小”的文章,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才会走出当前的困境。笔者认为,认真研究以下3个问题,求得统一认识,改制才能获得成功。一、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是否都是国有资力。一般地说,国有企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但从实际看,并不确切。粮食企业在八十年代中期利…  相似文献   

15.
改制程序、股权结构及设置一、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复告中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股份合作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出现的新事物。企业实行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这种财产组织形式,适应了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从当前企业改制情况看,其基本模式是“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即将评估且经国资部门确认后的企业生产经营性净资产一次性出售给企业的职工集体经营。自此,原有企业便改组为由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  相似文献   

16.
1995年许昌作为河南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地市之一,在全市开展现代企业改制试点,企改中首先遇到的是土地资产的处置问题:改制企业要把原划拨用地变无偿为有偿使用,而大量没有参与改制的企业,在土地使用上仍吃大锅饭,分毫不取。这一方面造成了企业间的不平等竞...  相似文献   

17.
我是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粮食局主管党务工作的副局长,同时也是《中国粮食经济》的忠实读者。从杂志上我学到不少外地粮食企业的先进经验,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干部,我参与本区粮食企业改制的全过程,耳闻目睹了全局收储企业改制职工的全部心声。这才感到企业真正改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它改掉了计划经济几十年粮食企业职工的“荣耀”感,也洗刷了市场经济下职工那种无活干、下岗待业、求人谋业的“耻辱”心态。改制给新企业带来了活力,带给了广大职工的医保,也带给了自谋职业、职工失业、保险福利,也带给了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欲求生存则生存的痛…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国有粮食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涉法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企业改革前的债务如何落实,改制中遗漏的、潜在的债务如何处理,如评估不实,购买者是否承担超出部分的债务;企业改制后,如何理顺新、旧企业的关系,如何确定改制企业的主体资格;企业改制后,如何做到既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依法维护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如何解决有关劳动争议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改制能否顺利实现。由于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问题,须从法制层面上分析研究,加以解决。1关于债…  相似文献   

19.
河北积极推进乡村企业股份合作河北省在各地乡村企业“改制”的实践中,探索了多种“改制”方式和途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将原企业存量资产折股量化到不同产权主体名下,同时吸收社会法人和个人入股,扩股组建股份合作制企...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改制的资产重组问题潘均均,王德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在逐步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许多企业在改制中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过分依赖债务,尤其是依赖银行的短期借款,以致无法正常进入市场经济参与竞争。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