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11月21日,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农共体”)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农共体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具有农业保险经营资质的保险公司和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组建。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形成了“安信模式”、“安华模式”,“互助制模式”、“共保体模式”和“安盟模式”五种模式。模式一:"安信模式" 2004年9月,我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开业。与传统的经营农业险的保险公司不同.上海农业保险公司走的是'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性经营财产保险公司,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在“笃守信誉,服务至上,回报社会”的经营思想指导下,业务经营迅猛发展。公司目前开展了机动车辆保险、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10大类近百个险种。  相似文献   

4.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组织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大国需要农业保险,发展农业保险需要有合适的组织形式。国有保险、保险集团、保险合作社和私人保险公司等组织形式在国外都有成功的实践,我国也对保险企业专业化经营、联合共保和互助合作等组织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支持下的多种商业性保险公司是近期迅速启动我国农业保险的最好选择,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则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取向,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发展农业保险的经营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经营中承担适宜的风险,对于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方法分析了再保险对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的影响,考察了因公司规模差异而引发的异质性问题,并检验了农业保险竞争优势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再保险能够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承保风险,在第二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实施情况下效果更强。其次,再保险对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的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小规模保险公司中。最后,农业保险竞争优势发挥调节效应,表现为削弱了再保险与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的负向影响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动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建设与发展、完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通过产品差异化和服务专业化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付娟  李岩 《农业经济》2005,(4):57-57
随着“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自从1982年恢复业务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一直进行商业化经营,由于国家政策目标和保险公司经营性质的冲突以及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的特点,我国的农险业务日渐萎缩。当前,对于农业保险的纯商业化经营的否定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农村保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这是由于“三农”问题正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保险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而与“三农”问题受重视的同时,也有不利的消息传来。前不久农业保险被仅有的两家经营此项业务的保险公司彻底抛弃,农业保险将被搁浅。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恢复农业保险业务的地区。2004年,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十年来,上海农业保险工作依托各级农业部门,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以险养险"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和保障补偿功能,有效化解了农业自然风险,降低了农业生产市场风险,保障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生产持  相似文献   

9.
兵团保险公司成立于1986年,成立之初以农业保险为主。农险的基本条款大部分是1987年制定的,当时正值兵团农场实行联产承包,以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为目的,也考虑保险公司自身的承受能力,在条款制定和投保中以“三低”即低保费、低保额、低赔付为原则。其后,经过几次修改,但基本条款、基本原则没有大的改变。一兵团农业保险在几十年的实行中,对于农业的稳健经营、稳定职工队伍、增加农场职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农场体制改革的发展,两费自理的普遍推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保自身的不足也越来越显露出来。1.实行…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兵团保险公司经国家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成立。十多年来,兵团保险公司立足新疆兵团大农业保险,以“丰年加速积累,平年略有节余,大灾之年综合调剂”的原则,实行农业保险费“单独立帐,单独核算,结余留给当地作为农业保险基金”,以不赢利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恢复农业保险业务的地区之一。2004年,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专业运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近年来,上海农业保险依托各级农业部门,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2.
论相互保险制度在农业保险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宣布,在上海、黑龙江、吉林、江苏等九省市开始农业保险试点,分别采取设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和相互制保险公司、批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引进国际上经营农险较为成功的保险公司等多种模式,并且研究制定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方案,发挥再保险的分保作用。随着上海安信、吉林  相似文献   

13.
对兵团大农业保险的若干思考张效琪宗成龙一、成就1986年7月15日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是国家农牧业保险的试点单位。由于新疆自然条件恶劣,风险大,试办前几年因为灾害多,赔付率高,保险公司连续发生亏损。实践证明,单...  相似文献   

14.
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祖荣 《农业经济》2007,(12):64-65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已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必须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兼顾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并结合其他农业风险管理手段,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是成立于黑龙江省的一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该公司成立8年来,一直承担着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给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对农业保险,农民们最关心的是受灾后多久能拿到赔款,能赔多少?而保住受灾农民的"钱袋子",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拿到农业保险赔款,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及保险公司在执行中央这项惠农政策时最为关注和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但是,当灾害覆盖面广,赔偿金额巨大、涉及农户众多时,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农业保险公司来说并非易事。自2009年开始,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就探索银保合作试行理赔款打卡、折制度。实践证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款通过国家发放粮补的"一折通"等卡、折发放,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理赔款发放环节多,发放成本大,发放周期长,容易产生截留、挪用、抵扣农户欠款及涉农部门搭车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各地政府部门加入了农业保险的试验行列,中国农业保险出现了多种模式的经营和试验。本项研究即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理论分析及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为个案的考察,探讨以互助合作经营为基础的政策指导型农业保险模式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淮安模式”的调查分析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海英 《农村经济》2006,(10):57-59
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共保”,是淮安地区独特的农业保险模式。笔者通过对淮安农业保险试点镇农户的问卷调查,以及乡镇干部的座谈,发现淮安农业保险在运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淮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实现淮安农业保险持续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日前正对《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条例明确了农业保险的定位以及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降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成本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业保险在保监会的推动下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试点,试点的重心是探索政策性框架下的农业保险模式选择。然而,笔者认为,农业保险模式选择固然重要,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面临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高管理成本与农民低购买力之间的矛盾问题。当前,在政府财力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降低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是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我国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实行农业保险代理人制度、推行农业保险互助合作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等4个方面破解农业保险高经营成本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谢建辰: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出台完善农业保险的办法,由中央、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补贴,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保险的需求,吸引农户、农业企业参加财产保险、种植保险、养殖保险及其他保险业务,努力使贷款户遭受自然灾害等风险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