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We conduct a series of Becker–DeGroot–Marschak (BDM) auctions to elicit consumers' willingness‐to‐pay (WTP) for organic and local blueberries. Participants' intentions to purchase the auction product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how purchase intentions for the auction products affect their partial bids (WTP for an additional attribute) as well as full bids (WTP for the auction product). The results suggest, as expected, that full bids from participants with purchase intention for the auction produc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participants without purchase intention. However, the partial bids, which are inferred from the full bids, for organic and local attributes are consistent across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purchase intentions. Therefore, if the focus of a BDM auction is consumers' WTP for product attributes, purchase intentions may not b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value.  相似文献   

3.
One important property of a preference measure is its reliability.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reliability of experimental auctions in measuring the market demand for five types of fish. We use the test‐retest method to compare demand curves from two Becker–DeGroot–Marschak experiments with the same 116 participants conducted 7 months apart in time. The individual bids are not stable for these perishable products, but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individual bids are stable. We find that the unsystematic individual variations cancel out in the aggregation of bids in a typical sample size for experimental valuation stud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xperimental auctions provide reliable market demand estimates even though the individual bids may change substantially over time.  相似文献   

4.
Economic theory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auction systems may lead to different price equilibria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y changing the trading rules,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clock auction systems (ECAS) on primary fish markets is likely to modify the price formation proces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s of live prawns (Nephrops norvegicus) in two French ports where different ECAS have been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is estimated through two univariate models and 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applied to stationary weekly data series. Using a recent multiple break searching procedure (Econometrica, Vol. 66, 1998, 47;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Vol. 18, 2003, 1; Econometrics Journal, Vol. 6, 2003, 72), a single structural change matching the date of implementation is discovered in the two ports and shows a different impact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type of auction system in for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 in January 2002 also appeared to play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clock auction markets.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验证杭州市区内各类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并定量评估教育设施的资本化效应程度。研究方法:特征价格法。研究结果: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的资本化效应。小学和初中存在显著的学区效应,小学质量、初中质量每上升1个等级,将给其学区内的住宅价格带来2.3%或2.6%的增幅。幼儿园、高中和大学则通过可达性提高了周边住宅的价格,小区1 km 范围内每增加一所幼儿园,住宅总价上升0.1%;处于高中或大学1 km 范围内,住宅总价分别上升1.8%和2.1%。研究结论:证实了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的正向影响,购房者和投资者愿意为教育质量或可达性支付附加价格。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价格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本地与溢出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之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互动影响,城市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并未出现协同演进,相反,演变过程呈现出类似“零和博弈”的特点。(2)总体层面上,土地价格的提升推动了本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抑制了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演进。(3)分用途层面上,商服、住宅用地价格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论:政策工具层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可以适度提升其工业用地价格;对于较高的城市,则可以降低其商住用地价格,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安排层面,应通过财税、政绩考核、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联动改革,减轻土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从全局和局部双重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面板Tobit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其空间分布格局由“中心低、四周高”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江浙沪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江苏的增幅要高于其他省份。(2)全局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引导工业用地资源流向高技术绿色企业,实现选择优质企业、优化工业结构、优化制度环境,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3)局部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在苏中、浙西南、皖南表现正向作用,与全局视角一致;在苏北、皖北、皖中表现出Ⅰ型负向作用,这源于非预期的挡板效应;在苏南、浙东北、沪表现出Ⅱ型负向作用,这源于工业政策优惠弱化效应。研究结论:虽然全局视角显示整体影响效果为正,但是局部视角显示部分区域存在抑制作用,可通过改进地方产业发展导向来引导差别化价格供地政策进一步释放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employed stated preferences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non‐market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contingent valuation (CV) still generat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riticism. Besides ethical concerns, two of the key criticisms relate to insensitivity to scope and order effects. We examine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presence of order effects in stepwise disclosure procedures affects the degree of scope sensitivity. We use data from a CV exercise asking farmers in Southern Spain to value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guarantee of water supply for irrigation in a context of water scarcity. We find that despite order effects being present, they do not affect the existence or the degree of sensitivity to scope. We conclude that, in the light of the mixed evidenc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t does not seem justified to ascribe order effect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sensitivity to scope to study design alone (e.g. step‐wise versus advanced disclosure, top‐down versus bottom‐up). The nature of the environmental good under valuation also matters. Our study of irrigation water as a common‐pool resource suggests that, when clear private benefits also exist, these appear to override any ‘good cause dumping effect’ that might arise from the public good component.  相似文献   

9.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供给侧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角度,还是从遵从国际社会道义,承担起大国应有的担当出发,我国都面临的巨大的减排压力,在国内企业减排自觉性不强,碳排放权交易收效不明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再次被推上议事日程。选取1970—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全球碳排放总量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对全球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认为将单次价格变化的政策,如征收碳税,作为控制碳排放的手段措施,在短期内收效明显,并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短期效果越明显,但政策作用期也更短;长期内,不管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还是市场化较低的区域,单次石油价格变化对碳排放量都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0.
陆良县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项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的方法为:区别对待耕地质量非突变区和突变区,非突变区采用属性传递实现分等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信息与二调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有效挂接;突变区进行耕地质量重新评定。研究以陆良县为例验证了此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库整合前后,陆良县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比例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相对稳定。研究结论:这是一种既能保持对原分等成果的继承性,又能保持分等成果现势性的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此方法获得的与二调时点相一致的分等成果可作为后期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三者之间关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面板数据,从收入分配的角度,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收入分配程度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即存在单门槛效应,且城乡收入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将有利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大力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北京市作为实证案例,基于多源数据探究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对大城市租金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结合空间权重和XGBoost算法的空间异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SH)。研究结果:(1)居住地的就业可达性、区位条件和轨道站点可达性会对住房租金水平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2)“运动场馆”、“公园/广场”和“教育设施”等公服设施变量与住房租金水平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关联和阈值效应,而“医疗设施”和“公交车站”等公服设施变量对住房租金水平的影响较为有限。(3)此外,改进后的XGBSH模型也表现出比GWR模型和XGBoost算法更好的预测解释能力。研究结论:掌握公共服务设施要素与住房租金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以及提炼其中的关键影响要素,有助于从公共服务供需的视角理解城市空间结构,使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大城市租赁住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考察建设用地管控对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为完善高质量发展下的土地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随机前沿模型、综合绩效评价、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2005—2017年全国建设用地管控绩效由0.432上升到0.529,经济技术效率从0.368提高到0.529,二者时序上显著正相关;(2)建设用地管控绩效与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明显,该时期东部地区建设用地管控绩效均值0.532,总体优于中部地区(0.508)和西部地区(0.480);东部地区技术效率达0.578,优于中部地区(0.537)和西部地区(0.457),二者空间上高度正相关;(3)综合考虑城镇化率、产业结构、投资水平、科教投入等因素计量分析显示,建设用地管控绩效总体上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土地供应管理在各类地区均对技术效率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土地利用管理对东部、中部地区技术效率提升作用显著,以耕地补充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安全管理、西部地区的土地秩序管理与地区技术效率表现为负向关系。研究结论:(1)日益完善的土地供应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做出重要影响;(2)对土地安全和秩序管理的考量应主要基于国家发展安全而非地区层面的经济增长;(3)新时期应加快土地市场体系完善,继续通过土地供应和利用管理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构建,同时统筹地区公平与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地方土地安全和秩序管理责任,筑牢可持续发展底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构建一般化的理论框架,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供给程度、非国有工业企业占比及高科技产业企业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工业发展规模遵循着规模经济的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的条件下,规模并非越大越好;(3)从短期来看,工业研发投入未能有效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增加。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能刺激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并揭示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高度化和服务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及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较直接效应更为显著;(2)在引入城镇化的扩张效应、规模效应和迁移效应后,产业结构合理化、服务化和高度化分别呈现出“倒U型”、“正U型”和“梯度式”增强的特征。研究结论: 在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来加强土地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不断提高,但食物消费不平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本文基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引入价格和收入两个中介变量,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多元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不仅可通过提高中国居...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布由点状演变为片状;(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各维度指标对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省份异质性、阶段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4)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激发信贷、投资和保险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向作用,精准匹配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改进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于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机理,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农业生产绩效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农地经营权的时间持续性对农业生产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作用路径主要是农业生产投资、抵押信贷金额和农地转入规模等;农地经营权的权利保障性对农业生产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但提高了转入农户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同时,也有利于获得规模效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结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必须充分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建立农地经营权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农地经营权权利保障,规范农地流转管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从土地托管视角考察三大粮食区域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对家庭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个体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2)劳动力分化能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提升,是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1)完善土地托管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以提升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2)加强政策帮扶,保障资源禀赋较弱农户的土地托管服务需求;(3)因地制宜,加强各粮食生产区域之间土地托管服务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稻农农药投入的影响机理,为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药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使稻农的亩均农药投入降低22.12%;(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农药投入位于低分位点的农户和规模户产生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参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药投入减量化;(4)不同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生的农药投入减量效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论:通过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农户采取差异化的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扩张土地规模实现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药投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