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岳明 《当代经济》2006,(19):17-18
一、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不同,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不存在所有者缺位这一先天性的缺陷.但高科技企业在我国大多数还是家族式经营,企业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营初期,由于规模小,业务少,公司治理结构简单,企业老板还能管得过来.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老板就力不从心了,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资金(风险投资)等.这时企业原有的简单经营模式就不适应了,如果不及时建立符合各方利益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就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这一问题在国企的跨国经营中呈现出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使得委托人 (国家出资人 )和代理人 (海外公司经理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为突出 ,“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越位”问题将严重侵蚀国有资产。本文试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 ,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营高科技企业股票期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公司法》与《证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中,诸多制约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条款都有了大手笔的修改,带来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重大突破,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在我国企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与传统企业相比更适于实施股票期权。由于我国目前民营高科技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特点、资本市场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实施股票期权还存在一些障碍。本文对这些障碍进行了仔细剖析,并针对如何通过完善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配套措施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成长期高科技企业在我国非常普遍,但关于成长期高科技企业治理的研究较少。将资源基础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相结合,指出成长期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必须以战略资源为基础,并与资源所有者的需求和效用结构相关,是资源所有者在激励和控制权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基于此,在成长期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中,要求研发人力资本获得高激励、低控制权;管理型人力资本获得高激励和高控制权;风险资本获得低激励、高控制权。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体现独立自主的经营原则所谓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公司)内部的组织体系和权利配置关系。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作为直接的经营者时,他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期望使资产获得最大的增值。但是,当所有者将其资产委托给代理人——经理去管理和经营时,由于资产不归经理人员所有,经理人员如果由于能力不足或失职造成的损失则要由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来承担。由于利益冲突,也就存在着经理人员通过牺牲股东利益而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由于经理人员能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公司治理,也称为法人治理、公司管理,是随着现代公司制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出现的,是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机制。这个机制能保证公司的管理层在股东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的情况下,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或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现阶段,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过高、股权过于集中,存在“所有者缺位”或“产权虚置”的现象,企业治理结构效率大大降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冲突,是我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民营经济承载主体的民营企业却普遍推行的是一种单边治理结构,表现为民营企业的老总既是企业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同时又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剩余索取权等企业全部重要权力。在这种单边治理结构下,企业的权、责、利高度统一,因而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是有效率的。但当企业准备扩大经营规模时,这种单边治理结构的缺陷就凸现出来了。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融资困难,容易形成以内部人控制为主的家族式管理,忽视企业制度建设,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  相似文献   

8.
深化公司制改造的核心是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从代理所有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出发,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深化公司制改造的关键在于塑造出行为规范的代理所有者。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以构造出行为合理,不是“老板”胜似“老板”的代理所有者  相似文献   

9.
石书灿  任孟坤 《经济师》2000,(11):30-31
一、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透析现代企业即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 ,大都实行“委托——代理制”。这是因为 ,股份公司作为资本社会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于众多股东的存在 ,使所有者直接控制和经营自己的财产变得不可能。同时企业规模巨大 ,对经营者的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非所有者可以达到。所以 ,股份公司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特征。股份公司中 ,存在着三方面的当事者 ,即投资者或所有者、投资者的代理人和经营管理者。这三者在股份制企业中 ,投资者是股东 ,投资者的代理人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 ,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 ,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 ,但也带来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1)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 ;( 2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不对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 ,企业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融资收购与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内部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产权现状分析 (一)产权与企业内部治理的关系 内部治理即通常所说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钱颖一在文章<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中,综合了经济学家对公司治理的理解,"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用以支配在企业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的公司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形成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早在10多年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就已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分析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企业治理与重组滞后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我国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是由政府授权经营的,企业的监督者和经营者往往都由政府委派,委托代理结构并不完善:委托代理者之间并不是一种责权利相对称的相互约束关系,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产权制度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产权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其深刻的产权制度根源。笔者认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台于传统国有企业体制,其产权制度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产权界定模糊,权责不对等,产权超经济性质,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是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出现政企不分,内部人控制,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引入股票期权制度来支撑.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高速增长性、现金投资现状及外部条件决定了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必要性.针对实施股票期权的障碍,加快建立规范有效的证券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改善制度环境,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加快建立竞争充分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极力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公司内部治理论出发,在公司规模和董事会规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对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2004-2013年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对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进行了门槛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会因为公司规模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表现为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两者关系负相关,而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二者负相关的程度有所减弱。同理,在董事会规模存在差异时,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也会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修正了原来基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董事会治理理论,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出了民营企业应基于具体规模采用不同的成长战略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自筹、借贷等方式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企业内的控制格局以及公司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为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力推进管理层收购,主要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希望通过MBO这种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9.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构建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二者是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激励包括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激励和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同样包括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的约束和对经营者的约束。一.对所有者所有权的激励和约束对我国国有公司的所有权激励和约束问题,依笔者之见,主要是所有权激励不足问题,所有权约束问题不是主要的,至少目前是如此。我国国有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国家,由于国有资本不明确和缺乏人格代表以及国有产权中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国有资本所有权激励明显不足,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