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大部分行政村社区是半熟人社会性质的。笔者打算分析这样的社会背景对村委会直接差额选举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来阐述:与一个熟人社会相比,在一个半熟人社会性质的行政村范围内实行农村民主直接差额选举有利于在任村干部获得连任,而与在任干部的“好”或者“差”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民安居养息之处,建设和谐社区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环节,是为社区范围内的“管理、服务、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表达和交流提供完善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它以数字社区为目标,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为市民提供服务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完成“搬身体”“搬物体”后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仍然面临“搬文化”“搬人心”,以及内生动力激活及社区秩序重建等现实挑战。在构建“空间-主体-公共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贵州省黔东南州S社区的个案经验,考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从现实经验来看,易地扶贫搬迁首先表现出搬迁群众主体在承包地、集体资产、公共服务、家庭生计、户籍身份等方面,依然延续着迁出地原村庄空间导向的行动逻辑,使得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秩序重建面临“无主体性”困境。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秩序重建表现出“组织翻牌”与居委会“缺位”“意识阙如”与业委会“缺场”,以及“大杂居、小聚居”与行动网络“内聚”等“半融入”特征,导致安置区空间导向的社区公共性无法重建。另外,“无主体性”与“半融入性”在实践中会诱发安置社区返迁、返贫以及其他社会稳定风险。因此,要突破“无主体半融入社会”秩序重建困境,必须遵循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规律,聚焦搬迁户主体性再造与安置社区公共性重塑,从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既要转变治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郊型农村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型农村社区(下文简称“城郊村”)作为郊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产物,处在“城市边缘的新社会空间”之下,由于城乡交接、外来人口多、基础设施滞后、管理困难等原因,成为矛盾集聚带、多发带,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很多难题。城郊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城郊村发展中的社会资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对培育城郊村社会资本提出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自由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御,实施“民生金融”战略,打造“社区银行”,为社区居民和区域经济提供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浙江鹿城农合行的网点转型很灵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撤村建居工作的加快推进,社区已经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地。随着“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得到进一步落实,社区的各项经费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新形势下,发挥好社区的自治效果、管理好社区的财务,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区组织建设、廉政建设、维护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在社区财务管理模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2005,(11):38-38
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城市社区服务。90年代初,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原先构成中国城市社会的组织架构基础的单位体制动摇了,并且趋于回归其本性——经济的或工作的单位。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推出了“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明确了城市社会的主要载体是社区,并将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重任寄希望于城市社区及其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从长远看,同样的思路也适合农村。在这个领域,我们也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海市H区市民驿站的建设为例,采用政府、社区与社会纵横双向的共演框架,探寻其由1.0过渡到2.0模式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传统的政府角色正在逐渐弱化,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之间的“纵向合作”及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之间“横向共治”格局已经在驿站出现。当前,H区政府正在深化市民驿站建设,以期建立成在党建引领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网格管理圈和“15分钟生活圈”,打造H区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大部分行政村社区是半熟人社会性质的。笔者打算分析这样的社会背景对村委会直接差额选举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来阐述:与一个熟人社会相比,在一个半熟人社会性质的行政村范围内实行农村民主直接差额选举有利于在任村干部获得连任,而与在任干部的“好”或者“差”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来考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变迁。在传统农村社会,互助换工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对社区认同、互惠规范以及社区参与等社区社会资本的要素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村庄内部劳动力商品化改变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方式,直接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各要素的流失,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社会内部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制度环境的发展,基层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通过吸纳枢纽型社会组织来构建具有整合性和扶持性的培育主体平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之一,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实践经验揭示其以独特的角色优势发挥着孵化培育、资源整合和桥梁纽带等功能,有效补充了政府培育职能。然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培育过程中面临认知、能力、发展等多重困境。基于此,文章从困境背后的逻辑出发进行分析与探讨,为相应防范与矫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城乡社区功能定位,改善城乡社区工作环境,提高城乡社区自治水平,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村即是农民聚居生活的基层社区,又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层次。研究“三农”问题,不能不研究村。笔者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深深地感觉到村一级为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所做出的不可低估的贡献,同时也深感村级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需要解决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黎珍 《农业经济》2023,(3):50-5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的是推动社会自治,而农村治理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打造共建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至关重要。在推动农村社区协同治理过程中,面临着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与服务能力低,农民自主意识薄弱,农村地区法治文化及法治意识缺失等困境,制约了农村社区“共建、共治”格局的形成,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农村社区经济活力,保障农村治理设施建设,转变农村社区传统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引领作用,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在社会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其发展工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八五三农场社会治理工作现状,结合八五三农场社区实际,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治理方面阐述几个观点,力争促进社会治理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斯 《农家之友》2006,(11S):12-12
日前从广两区民政厅获悉,今年下半年前,广西将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劳动、法律服务进入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了社会流动,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农村社区治理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依靠政府和村委主体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况,协同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具有应用的可能和必要。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更为完善的协同治理体系,创新社区治理路径,发挥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作用,主动应对社会流动对农村社区协同治理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解决政府部门与社区关系不顺、职责不清、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等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此,铜官山区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尤其是"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社区组织架构有效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为此,笔者进一步提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的毒见》)。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干名老年人35~40张。同时特别明确了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着文化滞后的困境,其中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低下,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公民主体性严重缺失。社区公民缺乏主体意识,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发展。城市社区面临的这一问题与社会资本的缺失或下降有关,集中体现在社区文化层面上的社区社会资本。文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社区政治文化的核心缺失,并从培育和重建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社区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