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一系列与食品有关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了非常态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引发的危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经济生活。如何预防和应对食品供应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及其引发的危机,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广大老百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我国当前各地方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2011年3月发生的食盐抢购事件为例,浅析了食品供应突发事件中政府管理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危机管理,即对突发性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它是专门的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必须增加危机管理这一新的管理元素,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应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处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实际上是一个政府常态管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的集中体现。政府应急管理的对象是各种危机或称突发性公共事件,即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状态.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危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健全机制。科学管理,应对和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煤矿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等突发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政府的应急管理政策带来了挑战。因此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健全完善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应急体制虽不能杜绝突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度。此次温州动车事故虽然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做出了相应的应急政策,但也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重点以此次动车事故为例,分析目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应急体制现状,并对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应急体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丽 《河北企业》2018,(9):11-12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复杂多变。面对复杂的危机情境,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必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了解,以"涉县719特大洪灾"为例,着重探讨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危机管理的相关事宜,推进政府与媒体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良性互动。通过文献梳理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当前我国政府和媒体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呈现出的环境特点,通过对我国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明确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公共危机事件下如何加强政府与媒体互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邵佳 《价值工程》2010,29(1):76-77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而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其自身的突然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其爆发时往往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给政府的应急管理政策带来挑战。因此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从而提高执政部门的威信度。我国的应急体系可以说是初具雏形,很不完善,尽管从非典、雪灾、汶川地震到H1N1禽流感的全球爆发,几场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做出了相应的应急政策,但也同时暴露出了我国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的一面。因此本文重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分析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发展,评价一个政府的善治和管理能力,不仅要看它在社会生活正常情况下的表现,更要看它在出现灾难和危机时候的表现,即政府的危机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从而增加了对其管理的难度。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健全危机预警机制,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已成为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规模和频率在不断增加,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因此,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研究,先对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再分析其体系建设上的现状,最后结合西方国家的宝贵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洁 《企业导报》2011,(13):16+120
拆迁事件频发已然构成社会危机,这类由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结构失衡引发的对立冲突型社会危机也是当前中国最为常见的一类危机。本文分析了拆迁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常用的手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公司出现了危机管理预案中没有准备的突发性危机。智联招聘,作为国内三大知名招聘网站之一,目前正陷入一场因高层变动引发的危机。试图通过智联招聘危机的案例分析,探究突发性危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并给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中度过的。现代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应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从而化危机为转机。因此,关注危机,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增强危机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企业危机是指危及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企业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潜在性、破坏性、舆论关注性、社会敏感性和扩散性等特点。企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遭遇危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危机管理体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应对突发实践的危机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我们必须做好危机发生前的管理和危机发生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与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国突发性个体事件频繁发生,引发了公共安全的问题,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及到了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并解决它成为了当前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篇文章从界定突发性个体事件问题出发,分析了突发性个体事件产生的某些具体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突发性个体事件的措施和对策。加快对它的解决,对于维护群众的利益,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维护公共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加快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国突发性个体事件频繁发生,引发了公共安全的问题,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及到了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并解决它成为了当前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篇文章从界定突发性个体事件问题出发,分析了突发性个体事件产生的某些具体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突发性个体事件的措施和对策.加快对它的解决,对于维护群众的利益,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维护公共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加快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各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然而,当前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还存在许多困境,与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尚静 《中外企业家》2009,(2X):35-37
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社会风险日益增多,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公共安全体系,而且直接考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决策机制是否健全。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政府危机管理决策机制还十分的欠缺和不足,必须不断完善和重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实现从被动反应到主动保障的战略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带来了挑战。青年是思维活跃、受网络舆论的影响较大的群体,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加强对青年网络舆情应对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斯蒂文·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汉斯·塞里耶的心理应激理论建立起突发性公共事件生命周期与青年心理变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探索相应的应对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钊  周俊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7):123-123
公共危机事件不可避免,信息公开是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方法。文章通过此次猪流感事件,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要建立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