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市与农村地区过渡地带,其地价具有复杂性.城市边缘区土地估价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因素,文章详细分析了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如土地估价机构委托风险、土地估价人员执业素质风险及评估方法的选取和参数确定风险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估价的风险预控系统,并阐释了该系统的施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减小评估误差,提升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价格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亟须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影响的过渡地带,是多数城市的主要扩展地,其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异常活跃.一些城市由于采取了不合理的土地生产与管理方式,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城市边缘区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发展问题.因此,加紧开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对缓解边缘区用地矛盾、优化边缘区用地结构、提高边缘区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多维视角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一体化战略“扩容”及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路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文以 2003—2018年中国 285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探索性构建“市场 -技术-产业”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挖掘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与未实施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相比,一体化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高出 0.124个单位,并且这一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第二,通过对多维作用机制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建设依赖市场关联、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变量的中介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环境空间和农村环境空间过渡地带,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区,更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对于城市边缘区来说,要面对特殊的土地利用环境,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的创新研究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是城市各种资源配置的载体。由于多年来城市政府未能按照资产经营规律对土地予以经营,致使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在城市管理概念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经营”,已经引起了城市政府的重视。土地经营在县级城市中推进的十分缓慢,本文从县级城市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灰色关联度定权的方法测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逐层测算综合评价值;指出天津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呈逐年递增趋势;进而针对天津城市土地“十一五”期间的土地承载状态进行了分析评价,基于此,并对“十二五”期间的土地承载状态进行了预测,为保障天津城市土地资源持续健康的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就城市边缘区土地存在问题,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管理机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介绍了城市经济动态模型。通过利用在经济学中广泛的效用函数及对效用函数的优化 ,得出城市土地地租有三部份构成 :农业土地地租 ;土地发展成本的租金 ;和区位或可达性所带来的级差地租 ,并进一步推出城市土地价值有四部分构成 :(1)农业土地价值 ;(2 )土地发展成本 ;(3)可达性的经济价值 ;(4)可预见的未来土地地租增值所带来的价值。相对应 ,城市边缘非城市土地价值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与农业土地地租有关的土地价值 ,另一个是可预见的土地转变成城市用地后未来土地地租增值所带来的价值。城市经济动态理论及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土地地租和土地价值理论 ,加深了对土地价值形成和发展的理解 ,有利于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 ,以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推动城市发展。最后 ,结合中国国情 ,文章分析了城市政策及土地政策对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随着“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和“福利经济”等现代规划理念逐步融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社会人本主义与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Bootstrap-DEA方法,测算了2010年全国622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效率均值仅为0.371,整体偏低,内涵挖潜空间较大;土地利用效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利用效率越低; “土地招商”和“卖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废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功能,盘活存量土地,是破除城市化面临的土地约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生态演替的区域生态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建设应采取主动的生态修复与建设措施,积极打造适应区域生态循环和演替过程的生态格局,从而增强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提高其相应生态服务功能。根据对以往生态格局规划案例的总结发现,现有规划模式对土地的动态变化考虑不足,对主导土地自然演替规律的区域综合自然地理过程缺少分析,因而构建的生态格局体系可能存在着生态稳定性差、绩效成本高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河南省汝州市王寨工业集聚区规划为例,通过推断土地的自然演替规律,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区域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以期在适应区域土地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新城区建设呈加速发展态势,使城市发展获得质的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失地农民问题非常突出.目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主要依靠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为主,很难实质性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以洛阳市洛南新区为例,对失地农民创业者特征、创业项目、创业融资、创业绩效和创业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自我创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路径,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示范效益,但失地农民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创业环境不完善、创业项目层次不高、创业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应该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自我创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宜范  梁峙 《价值工程》2012,31(31):61-63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剖析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调查徐州市棉布村的土地规划利用对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合理规划与利用对村庄发展的意义。认为当前农村只有通过合理征地有偿搬迁、建设集约化住宅区、特色田园区、养殖区和乡镇企业工业园等方式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整顿村容村貌,才能真正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土地发展权转让制度和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耕地指标交易等地方创新实践,指出在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创新中,应借鉴美国土地发展权转让的经验,引入市场机制,重点关注土地发展权的界定、配置及价值确定、发展权市场的建立及发展权转让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对各方面的效应进行充分的分析及权衡取舍,努力形成更为合理、完善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16.
徐坚 《城市问题》2005,(4):65-69
从城市环境、居住需求、旧城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边缘区住宅建设在实际运作中的若干弊端,并提出体现城市发展的城市边缘区住宅可持续性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生态文明重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价值体系,在价值观念上强化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意识,在生活方式上强调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文明消费,在管量行为上注意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土地政策改革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北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文探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并探究空间发展的特征与正在发展壮大的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利用1993年到2000年上半年北京城市建设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实证分析显示土地价格及土地开发密度都随着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还表明地租的曲线的空间变化与土地使用类型相关.这些实证证据支持如下结论:正在形成的土地市场确实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和空间形态.实证分析还显示地租曲线的斜率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正如城市经济理论所预测,地租曲线斜率的下降是由于北京大量的交通投资降低了交通成本,从而又反过来使城市土地地租空间变化曲线发生旋转.土地-资本替代弹性指数的增加意味着价格影响土地开发密度.这两者的变化都反映出北京的土地市场正走向成熟.应该指出,在土地市场之外(在行政划拨的土地上)进行的大量开发对北京正在形成和发育的土地市场会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19.
地政为城市发展第一要素,德占时期青岛创立的胶州土地法规与税制整合了西方土地理论与中国现实,成功预防和控‘制了城市发展中垄断与投机等潜在危机,不仅创造了青岛迅速崛起的奇迹,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榜样,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胶州土地法规与税制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演绎了地政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联,至今仍具可资借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是世界上唯一位于市区的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随着深圳市30多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生态环境趋于脆弱。不少学者已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无机环境以及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从居民感知的视角对城市化认同度及湿地资源环境评估的研究在国内较少见。研究运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对保护区周边居民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居民存在环保意识强、环保知识弱、对城市化社会认同度高、对现状满意度低的结果,为城市的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