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东道主的凝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与精神指向的文化符号,两主体依托文化符号产生互动,而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层次较浅.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具有丰富的徽文化特征吸引物.在案例地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定量和定性资料,并对相关网络文本及图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微州村落旅游中的游客凝视行为及东道主凝视行为,梳理游客凝视行为和东道主凝视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研究发现,徽文化的内涵、徽文化的精神内髓在旅游过程中鲜有彰显.游客对文化符号需求层次较浅,东道主对文化符号认识层次较浅.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极其更新(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嵩龄 《旅游学刊》2002,17(6):10-18
黄山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的样板单位。本文基于对黄山诸多侧面的认真调查,在肯定黄山模式成就的同时,指出黄山模式更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认为,黄山模式的意义在于它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遗产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遗产管理费用问题以及对当地的经济贡献问题。同时,本文还认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世界遗产管理单位,黄山正面临着命运攸关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丁雨莲  陆林  黄亮 《旅游学刊》2006,21(7):12-16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平稳下降,中国家庭与休闲相关的消费在不断攀升.文章从丽江大研古城沿街店铺经营业务入手,搜索大研古城的文化休闲旅游符号,分析其形成机制:外在动力机制有休闲时代的即将到来、市场需求的拉动;内在动力机制有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和政府决策因素.对比丽江大研古城和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遗产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特征: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观光旅游.文章认为,在休闲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文化型遗产地应冷静对待,避免盲动,做出适合自身文化本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3-5年的轮休中,景点并不是一封了之,而是定期体检,不断采取保护措施。轮休期满,由专家评估,植被恢复健康、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野生动物恢复到一定水平、旅游设施没有安全隐患等几项标准齐备后,再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中,传统民居保留还是舍弃?如何人性化地引导老屋的精神回归,旅游开发的尺度怎样把握,不同管理模式将带来怎样影响,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旅游学刊》2008,23(7)
自1995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而从事旅游规划的人也来自各行各业,带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背景。他们各执己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无法构建一致的话语平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旅游规划各具特色。尽管出现不少规划案例,但是,在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30年中,  相似文献   

7.
地方感研究是人地关系调整过程中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关键领域。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旅游地方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厘清该话题的研究脉络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研究发现:(1)国内旅游地方感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呈“上升-稳定”趋势,大致形成了理论导入(2007—2010年)、议题扩展(2011—2015年)、本土创新(2016—2020年)3个阶段。(2)旅游地方感研究视野与内容越来越多元、丰富,研究热点较集中于地方感理论探讨、不同主体地方感特征、不同类型旅游地地方感构建、地方感实践价值等。(3)旅游地方感研究总体上从本体、主体、客体3方面展开;旅游地方感理论、旅游者与居民地方感构建、地方感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地方感的实践意义等内容在关键词共现、高频及高中心性方面表现突出,呈现出从理论导入走向理论建构、从议题集中走向视野多元、从学术关注走向多元关注等热点演进脉络;当前旅游地方感研究聚焦于新时代人地关系演化所引发的行为和情感的变化。(4)未来旅游地方感研究应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和新时代战略,重视旅游地方感研究的理论创新,拓展旅游地方感研究的范畴内容,加强旅游地方感研究的方...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红线与旅游规划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土开发的生态红线,国家发改委提出主体功能区划,国土分三类开发:禁建区、适建区、限建区。旅游发展与这三类区均有关系。禁建区往往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地域发展旅游,必要的游憩与服务设施是不可缺少的,修路盖房子必然要改造地形,砍树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是否与禁建区政策相违背?大量客流进入所产生的废物废水给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山前风光秀丽山后垃圾成堆"是过  相似文献   

9.
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旅游界钟爱节会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对节会的理性认识却一直甚为笼统。围绕北京奥运的一系列判断、行为以及绩效的戏剧性变化,就是很好的注脚。回想北京申奥成功之后,许多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无不豪情万丈,争先恐后出台宏大计划,意在搭奥运的车,唱旅游的戏,随着奥运临近,才发现“挤出效应”绝非危言耸听,无奈已无多少调整的余地了。  相似文献   

10.
张晓 《旅游学刊》2012,27(5):6-8
截至2011年,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已达41个(中国世界遗产网,www.whcn.org),我国政府对中国世界遗产的认识定位是很高的,认定它们是“全球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世界人民精神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构建,对保持人类文化多样化、生态多样性和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对历史人文环境、自然演变的科学印迹和优美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延续,进而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并因此指出,“保护和保存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法治健全、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一、境内外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不均衡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出现长期化与扩大化趋势。由于出境旅游消费的大幅增长以及入境旅游收入的相对平稳,2009年中国出现了自改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目前正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不足的地区更是受到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重视.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旅游发展效率,更需要我们关注生态旅游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全域旅游发展:逻辑与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域旅游发展的逻辑 在中国的发展环境下,全域旅游从地方探索和学术研究中走出来,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战略部署,并非是地方官员或院校学者的功劳,而是有赖于我国的行政动员与管理机制.没有这套机制,大抵很难出现学术概念和战略对策成为全国性实践的可能.同时,如果完全依赖这套行政机制,完全借助行政资源甚至压力来推行全域旅游战略,其前途命运也令人堪忧.因此,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有必要从市场逻辑的视角来更客观地看待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只有在市场内生动力的支撑下,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才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