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重要保障."九五"以来,国民经济减速运行,尽管服务业增长速度也在放慢,但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却在逐步增强.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我国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分别下降了4个和1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40%,呈现与工业并驾齐驱的态势.物质产品的短缺消除后,经济增长必将更多地依靠服务业的带动,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五"期间,受市场需求制约,农业很难快速增长,工业增长的空间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国民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倚重于服务业的带动.  相似文献   

2.
林燕纯 《潮商》2016,(6):70-71
文化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媒介,以文化艺术和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特点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面对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技术进步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一是内需增长的良好势头为高技术产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民经济延续了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的经济繁荣,宏观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一是总供给增长和总需求增长均呈明显的上行态势.从供给看,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产品销售额稳步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二是货币信贷持续过快增长,狭义、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幅度较高;三是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价格总水平继续保持低位增长.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2009,(9)
《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提到,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软件产品收入占据主体地位。累计完成收入3165.8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1.8%,同比增长32%。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完成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19.2%,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达100%以上。嵌入式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6.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连续第5个年头的快速、稳定增长的格局.GDP比2006年实际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2008年,在世界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以"双防"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有望出现高位稳中回落态势.预计2008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受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强的反弹压力:消费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地方政府换届效应等.预计全年GDP增幅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财经时事     
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5大趋势总体上看,200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好于上年,2003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2年的发展势头,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将呈5大趋势:1.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稳中加快态势,由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的新一轮景气周期正在逐步形成,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历史机遇。只要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保持必要的国债投资建设规模,适当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顺势而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  相似文献   

8.
张艳辉 《上海企业》2006,(Z1):11-13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虽然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经济总体上仍在高位平稳运行,GDP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上海实现生产总值(GDP)914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海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2003年3月11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更深化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等工作的新要求.基于我国环保行业的现状及潜力和中央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承诺,有关经济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的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成为最具增值潜力的产业.我国环保产业近几年以高于10%的速度迅速增长,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态势.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经济运行避免了由偏快转向过热,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1~6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如果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这表明,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有所显现,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有所减缓。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严重影响依然存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依然不稳,经济调整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依然存在。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一系列结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静莹 《潮商》2015,(5):5-7
近年来,汕头市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重大决策,以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引擎,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抓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847.35亿元,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内地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呈高速发展的态势,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柳云  崔章国 《河北企业》2012,(10):40-41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起始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在2009年的时候,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文化产业发展从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提法,在中央一系列有关政策的推动下,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文化产业从一个学术概念上升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国民经济保持了“高经济增长、低物价上涨”的平稳增长格局 1997年,我国在顺利完成香港回归,圆满召开党的十五大的同时,各项经济改革继续取得积极进展,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适度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纵观1997年的经济发展,可以肯定,继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1997年成为国民经济实现第二个以“高经济增长、低物价上涨”为特点的年份已成定局。归纳起来,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多数指标好于预期,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增势强劲,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为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最大的隐忧就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导刊》2010,(6):10-10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显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增强、更趋于协调。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继续延续了一季度回升向好的态势,总体上运行平稳,且基础不断巩固。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国民经济仍然处于高增长态势,投资和工业增速下降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全貌。2007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GDP增速将达到10.2%,增幅较2006年四季  相似文献   

19.
张硕 《经营者》2015,(2):62-63
1月,汽车产销总体呈增长态势,乘用车产销形势良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商用车产销持续低迷2015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总体延续了上年的增长态势,实现开门红,产销量环比微降,同比呈一定增长。乘用车产销形势良好,拉动了汽车总体增长;商用车持续低迷态势,客车和货车产销环比均呈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北京市旅游业稳步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旅游业主要行业收入快速增长.政府国际往来对首都旅游业影响显著,旅游配套设施继续完善.产业经营方式不断发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