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口可乐,市场营销工作如此出色,且与国内饮料企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奥妙何在?经过一番对可口可乐青岛公司市场营销工作的深入调查,并以国内饮料企业销售工作与之对比,最深切的感受概括地说,就是许多国内饮品企业还没有真正步入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作套路、甚至还没有搞清在市场经济的战场上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工作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这就是国内饮品企业百思不得其解、百做不见其效的症结所在,相信可口可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6,(6)
<正>NO.1 权威为可口可乐“平反”上榜企业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关键词危机公关、权威认可、公开表态概述 3月,可口可乐公司的芬达饮品被疑苯含量超标, 引起大范围消费者质疑。可口可乐紧急通过媒体发出声明,并促使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对芬达涉嫌含致癌物苯的问题做出公开表态,正式为可口可乐平反。  相似文献   

3.
百事的算盘     
继2009年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被否后,国内饮料行业又一次为商务部送来了“反垄断”的案例:11月4日,国内饮料业两大巨头百事、康师傅公开了二者的联盟计划。根据协议,百事将把其在华的24家装瓶厂中的72%间接持股移交给康师傅饮品,由此获得在康师傅饮品5%的间接持股。  相似文献   

4.
饮料,是人们夏季消署解渴的必需品,随着盛夏的到来和饮品厂商促销手段的升级,今夏饮料市场硝烟渐起。记者从5月8日至12日首届中国(武汉)饮品饮料博览会上采访获悉,今夏饮料市场景观别致,各领风骚。碳酸饮料:风光依旧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健力宝等品牌为代表的碳酸饮料,在饮料大战中的插主地位不动摇,一路风光依旧。这些品牌饮料强大的广  相似文献   

5.
难以跨越的"王老吉"品牌 无论如何,广药拥有它最强有力的武器,那就是王老吉品牌. 美国可口可乐总裁曾经说过,"即使我们的全部工厂被大火毁灭,但只要给我留下可口可乐的配方,我还能东山在起,还能重新开始,因为我们拥有可口可乐的品牌." 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也强调:"对于企业而言,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土地、厂房、设备,而是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市场做得再好,也如同没有地基的海市蜃楼一般,很美好,却容易塌陷."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的饮料市场中,一直以来都是被国外的两大巨头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占领市场,它们品牌下的各类碳酸饮料都成了饮品市场的霸主。但跟着经济增长及人民的知识进步,意识到碳酸饮料的危害性后,以"营养健康"为口号的本土牛奶及果汁开始受欢迎。随后,以"凉茶"饮料的王老吉品牌也开始争夺饮料市场份额,也因为凉茶市场的这块大蛋糕,一些企业也慢慢进入凉茶行业。但目前的广药王老吉品牌经过与加多宝的商标权纠纷案后,虽然回收了商标权,但依然还没从王老吉品牌中获取真正的收益。本文针对广药王老吉品牌,制定对广药王老吉有效的营销策略,重新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健力宝——神奇的“中国魔水”,国内第一家直面对抗可口可乐的饮料企业,第一家摆上联合国安理会办公桌的国内饮料品牌,在市场的海洋里几番起伏,几经生死,气息奄奄。  相似文献   

8.
"健力宝"中国味道和第五季 健力宝--神奇的"中国魔水",国内第一家直面对抗可口可乐的饮料企业,第一家摆上联合国安理会办公桌的国内饮料品牌,在市场的海洋里几番起伏,几经生死,气息奄奄.  相似文献   

9.
果汁:饮品市场新贵族在目前的饮料市场上,以可口可乐系列、百事可乐系列、健力宝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其独特的口、消暑止渴作用以及适中的价格,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上述三种饮料已占据饮料市场的五成。而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进入销售排行榜前十名的竟有七...  相似文献   

10.
面对本土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可口可乐丝毫不敢松懈。这一全球碳酸饮料巨头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种饮料产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姚永斌 《企业文化》2004,(8):174-175
自从推行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对“营销”的重视日增。中国加快了短缺经济的转变,特别从1997年以来过剩经济导致了买方市场的产生,所以更多人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虽如此,然而还有巨人集团、爱多这样特重视市场营销的企业仍然难逃厄运。究其原因,虽有更多的企业重视营销,却疏忽了市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企业无论是管理的竞争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对手。十几年里,中国各地曾经先后出现过十几家“可乐”型饮料企业,最后几乎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到1995年,我国饮料行业的老八大名牌汽车水厂,七家已与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合资,这种现象曾被饮料业人士称为“水淹七军”。可口可乐与晚三年到中国的百事可乐被指责为众多国产饮料品牌消失的“罪魅祸首”、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的“传播者”。90年代末,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加快本地化的进程。这个本地化进程包括几乎所有采购都在中国进行,从玻璃瓶、塑料箱、包装、运输工具及冰…  相似文献   

13.
自从推行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对"营销"的重视日增。中 国加快了短缺经济的转变,特别从1997年以来过剩经济导致 了买方市场的产生,所以更多人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的 关键。虽如此,然而还有巨人集团、爱多这样特重视市场营销 的企业仍然难逃厄运。究其原因,虽有更多的企业重视营销, 却疏忽了市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企业无论是管理的竞争还 是科技、资源等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通过学习名牌产品的长处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并获得了成功。但企业通过吸取名牌的“短处”求得发展的也不乏其例。 80年代初,当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公司的饮料产品潮水般地涌进国内市场,广告铺天盖地时,河北省运动保健饮料新产品开发公司基于自身实力,没有立即采取针尖对麦芒的竞争策略,而是从容不迫地进行市场调查。结果他们发现“百事可乐”太酸,而“可口可乐”太甜。找出它们的“短处”后,  相似文献   

15.
对于巨能公司来说,做饮料行业称得上是大胆之举。从1996年7月成立以来,巨能一直在做保健品、药品和食品,三业并举。对于一个擅长做药品和保健品的企业来说,涉足已经硝烟弥漫的饮料行业当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国内饮料市场,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茶饮料青春渐逝,果汁饮料的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想要立足于纷争的市场,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巨能选择了平衡饮料。一、“聚能”的滑铁卢 1998年,巨能到日本去考察,发现日本有个叫宝康力的饮料,它在日本就叫平衡饮料,生产宝康力的日本公司叫奥司卡公司。平衡饮料在90年代末流行于欧美市场,在欧洲、北美、日本市场风靡一时,尤其是在日本、韩国市场,是唯一能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抗衡的饮料。平衡饮料的特点是在饮  相似文献   

16.
你的品牌灵活性有多大? 很多市场营销人员不时面临品牌灵活性的决策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新产品是沿用现有品牌的名称呢,还是建立自己独立的品牌形象?举例来说,可口可乐能否应用于牛仔裤的品牌形象?耐克的品牌名称用于运动饮料好不好?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关于品牌的话题像品牌灵活性这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可口可乐:借力运动,打造第一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喝过可口可乐的请举手! 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形象代表,已经渗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管你喜欢还是抗拒,你都必须表示自己的态度,因为你已无法回避,在现代社会里要找到一个没有被它们所渗透的地方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可口可乐成为美国的标签之一,而在可口可乐的扩张过程中,体育又成为可口可乐极力给自己粘贴的标签。这种据说添加了“7X神秘配方”的深褐色的液体,已经不是单纯用来解渴的饮料了,这其中的微妙感觉就是可口可乐打造品牌形象的精髓之处。 2002年8月8日,全球品牌管理咨询公司Interbrand  相似文献   

18.
<正>选准媒体突破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培育,我国的饮料行业已经成长了一批规模大,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企业,这里面既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全球经营的跨国饮料公司,也有娃哈哈、乐百氏、健力宝等立足于国内市场的本土企业,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宣传理念,塑造出各自独特的  相似文献   

19.
益生园实业总裁蔡启水原来并不是做饮料出身,而是靠做润滑油起家。因此当益生园想进入饮料行业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之时,它还不是算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要进入相对成熟的饮料市场,没有独到的策略与操作手法,要想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发展,市场营销管理的创新对经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市场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来看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