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曾被国际社会喻为hungry tiger(饥饿的老虎)。目前国内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一期工程即将陆续建成,国际社会担忧:中国实行石油储备制度,会进一步推动已经高企的国际油价再创新高。值此之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明确表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的资源短缺面临着巨大风险: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66%;而同期中国石油的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75%。2002年,中国石油的产量为1.68亿t,而石油消费量达2.45亿t。而未来10年净进口需求仍将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专家的解读是“对进口 相似文献
3.
“当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能源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严峻考验的时候,石油不仅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格局。”王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开始就指出了石油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强调:石油与人类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高明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3):19-20
在日趋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储能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其光明前景早已形成共识。然而,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市场机制尚未理清、补贴政策尚不明确等发展障碍。为了探求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的发展路径,近日,本刊记者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来小康所长进行了专访。在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储能的商业模式时,来所长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5.
高明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5):19-20
在日趋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储能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其光明前景早已形成共识。然而,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市场机制尚未理清、补贴政策尚不明确等发展障碍。为了探求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的发展路径,近日,本刊记者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来小康所长进行了专访。在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储能的商业模式时,来所长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经历了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快速积易社会财富和迅速提升生活水平的过程。如今,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仍然消耗着世界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矿产资源。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特别是石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及安全约束警示我们,中国不能走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中国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制定油气战略,需要以新思维、新观点、新目标去丰富油气发展战陈。为了便于有识之士在前人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工作,本刊将近年来国内部分专家的有关观点和建议摘录集纳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是我国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要走的一步,同时标志着我们即将由“市场开放阶段”向“规则开放阶段”过渡。作为电建企业,在这个更为深刻的变革中如何发展,如何定位,笔者就此谈些看法: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敢“与狼共舞”,就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狼”,如果把自己当成“羊”,最后肯定被狼吃掉。那么电建企业是羊还是狼?前几天,有机会与一位电建企业老总接触,谈到企业发展,在他的思维中,根本看不到一点狼的影子,连羊的影响都找不见,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能源战略和政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重化工业为主拉动工业增长的阶段、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发展过程,将使中国对能源增长有更高的依赖。本世纪头20年,中国要实现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就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即:能源供应要从以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保障需求与环境效益并重;政策重点由注重供应方的能力保障,转向提高供应能力与需求方提高能源效率联劝;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能源发展从依赖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到2020年,中国将力争达到如下目标:一次能源需求少于25亿吨标准煤,相应节能达到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比例控制在60%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5.25亿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控制在6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为45%~60%。 相似文献
9.
对"入世"后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我国石油、石化经营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即减让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和逐步放开分销服务。面对来自国外石油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1)加强长远战略规划研究;(2)加强与中国石化、中海油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寻求双赢良策,同时加强与跨国大型石油公司的合资合作;(3)建设一支精干的专职贸易保护的人员队伍,建立预警系统,运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及相关国家的行规和技术标准来保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节能潜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产品单耗比较的方法检测中国的节能潜力,虽然受到很多制约条件的限制,但还是能够避免产值能耗比较法所引起的误差大、波动大的问题,因而更加可靠。本文通过中国各部门产品单耗与日本同指标的比较,对中国的节能潜力做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转换部门有25%的节能潜力,终端消费部门有26%的节能潜力,综合平均能源转换部门和最终能源消费部门的节能潜力,得出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节能潜力是26%。由于本文没有计算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完善所能带来的节能潜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实际的节能潜力将会更高。虽然本文得出的中国节能潜力数据很保守,但这也相当于3亿吨的石油消费量,它不仅对于能源本身,而且对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 相似文献
11.
"入世"周年看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入世”一年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概括表现为:中国加入WTO时有关石油石化行业的承诺开始兑现;政府监管进一步得到强化、完善和规范;外国产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石油石化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思想观念显著转变;国内三大石油石化公司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WTO。中国加入WTO把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带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整个行业体制机制的改革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企业中长期的战略调整还跟不上新的变化,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的培育还做得不够,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重复投资、缺乏全局观念、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依然存在;国内石油石化市场的建设还跟不上“入世”后过渡期市场开放进程的需要;人才流失现象有加剧之势。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应再接再厉,抓住机遇,战胜新挑战,为使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能源安全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9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及其制品的大量进口,中国能源安全开始从国内空间层次迅速跨入到国际空间层次,成为国家安全一个日趋敏感的问题。从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看,品种齐全,总量可观,以产定销、结构落后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征。这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从国内外的实践看,通过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消费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减缓一能源整体消费水平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在资源保障、供需平衡、生产与石油进出口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家能源安全的定位应该从以往的供需总量平衡转变为供需总量平衡+生态环境改善;能源供应保障模式从传统的以“煤为主+本土为本”转变以为“油气为主的能源多元化+资源国际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WTO规则下的中国工业经济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拥有21%世界人口的中国,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产生许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所构造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是合法的,而阻碍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则是不合法,这迫使中国只得依赖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是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际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而且,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巨大国家之内的地区差异成为导致“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拥有巨大人口,国土和地区差异,使得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工作量”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所不可相比的,WTO的规则首先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而规范政府行为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缔约方的政府承诺遵守WTO规则,并且在实践中履行所作的承诺;二是缔约方的(中央)政府要能够保土本国的各经济行为人(包括地方政府)都遵守WTO规则。这是对中国政策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16~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国际研讨会--"能源战略和改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及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己内酰胺产业背景 己内酰胺是锦纶6纤维(尼龙6纤维)和工程塑料尼龙6的原料.锦纶6纤维广泛用于毛纺、针织、机织、渔业和轮胎行业,在军事和体育领域的应用量也不断扩大.目前全世界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约为440万吨,但总需求仅为390万吨左右,实际开工率不足90%.目前我国己内酰胺实际产量远低于需求量,国内有一半以上的市场需求要通过进口解决.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己内酰胺发展速度高于全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据测算世界己内酰胺平均需求增长为2%~3%,而国内己内酰胺需求增长在10%以上,因此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