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血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仪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刚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建设新农村要引导农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鼓励农民办好自己的事情,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笔有以下四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后,各级政府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胡洋萍  李晋 《魅力中国》2010,(34):74-74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职业教育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从阐述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入手,深刻剖析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宏观调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专业重建、拓展学校服务职能等方面提供有切实意义的建议,以期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国栋 《魅力中国》2014,(18):48-4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如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艾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射阳县利用“新农民学校”这个有效载体,对农民和基层党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探索出一条培育新型农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欠缺的是“新农民”。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扶持,只有得到广大农民自上而下的响应,直接参与,成效方可期待。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农民“太多”、“太弱“、“偏散”的局面,培育造就具有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新型农民,使农民变成“农商”,才有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复强 《乡镇经济》2008,24(10):4-8
为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都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炜  董瑞华 《山东经济》2008,24(5):156-160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调查发现,乡镇企业浪费土地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垄断村庄资源、贿赂地方官员等弊端普遍存在,在发展中所遭遇的资金、技术、管理、政府服务等难题亟待解决。为使乡镇企业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不仅乡镇企业自身要在制度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完善自己,主动融入到村庄社区公共利益当中,政府也要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上加强指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9.
胡威 《魅力中国》2010,(33):27-2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重要内容,广播电视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要手段,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应切实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湘西州金融发展的现状调查,发现湘西州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金融发展不畅、结构矛盾突出、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问题。为此,应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使民族地区的金融更好地服务本地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和未来我国农村建设的主题内容,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协调政府和村庄的关系,农民和政府关系走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政策的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供给的数量、质量、方式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张力  阮怀堂 《西部大开发》2011,(2):10-10,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重点。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有力地解决了农民增产增收。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通远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提出了如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好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当前农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农民权利缺失的原因,寻求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要有财政支持,但决非是要政府大包大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起撬动大量社会奖金的杠杆作用,农民才是建设主体,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三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沛英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论点,值得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决策中予以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东  彭舸 《理论观察》2007,(5):135-136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说到底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据专家测算,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投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要达到平均每个农民5000元以上。以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宁都县为例,全县有61万农民,那么未来十几年内,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累计将超过3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需求,县级农信社必须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业务机制,争取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更大作为和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政府执政能力以及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政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等,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职能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7,(19):1-21
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层次、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培训就业脱节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型的财政补贴机制、市场化及多元化运作模式、部门之间乃至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协作机制等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