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梳理,分别从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外包、绩效和竞争力,以及主体地位的视角介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支撑。利用投入产出系数从宏观上把握各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拉作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相关部门的网络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研究各部门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功能。研究表明,江苏省经济发展主要靠制造业带动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吸收资源能力较强,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它部门联系较广泛;政府政策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具有较大影响。最后,提出制造业应提高需求层次,生产性服务业应提升自身素质,政府应立足长远规划,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做支撑,研究简要分析了制造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讨论了无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支持、发展方式途径以及扩大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无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抑制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等方面,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关系可归纳为:“需求论”、“供给论”、“互动论”、“融合论”。学者们尝试用不同方法和视角思路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先对基于主导地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分别基于空间视角、生态共生视角以及投入产出视角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引致需求和企业服务外包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也表现出集聚快速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通过直接为东道国制造业提供服务,促进东道国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吸引制造业外资进入等多种途径促进东道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促进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制造业发展的两极分化。我国应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外资与制造业的空间和产业关联度,大力利用服务外包,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四种假说为理论基础,选取1995-2007年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内蒙古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装备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需求遵从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袁纯清的共生假说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并通过广东制造企业的大样本统计与分析,从制造业的角度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机制的实质是产业原有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在联动中找准产业发展特征,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基于价值链视角的联动发展,制造业自身要夯实基础、错位发展、集群发展。同时政府要发挥引导与服务作用,行业协会要发挥协调引领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经济区域老龄化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轨迹,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出现下降趋势。测算不同省份企业的最大社保缴费能力和缴费负担,发现我国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过重。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保缴费对不同省份、不同行业企业成立数量的影响,发现社保缴费能力对企业成立数量有正向影响,社保缴费负担则有负向影响,统计显著但影响力较小。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合理划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社保负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