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看病难“,是指人们在生老病死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能力不抵为这种消费所提供的服务及产品价格要求的现象.“看病难“,难在高昂的手术费用、虚高的药品价格、奢侈的器械检测费用及相关的医疗服务费用.在这贵族消费的医疗市场中,普通百姓力所不支,谈医色变,不惜抱病叹息,放弃就医.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已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将近五成(48.9%)的居民生了病不去医院看病.在去看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到了29.6%,这突出反映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所谓“看病难”,是指人们在生老病死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能力不抵为这种消费所提供的服务及产品价格要求的现象。“看病难”,难在高昂的手术费用、虚高的药品价格、奢侈的器械检测费用及相关的医疗服务费用。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国的医疗体制成为众矢之的,其中受到广泛批评的是所谓“看病贵”和“看病难”。所谓“看病贵”,意味着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目前,“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看病贵”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患病者没钱看病,也就是“看病难”。  相似文献   

4.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周刊》2009,(37):35-35
“中国医改对准‘看病难、看病贵’下药” “中国医改就是对准‘看病难、看病贵’下药”,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对媒体表示,“看病难”主要是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看病贵”,一是医疗费用的上涨明显高于人们收入的增长,二是个人支付比例过高。他还指出,当前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难点、也是热点,“它集中了看病就医的诸多矛盾,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37):35-35
“中国医改对准‘看病难、看病贵’下药” “中国医改就是对准‘看病难、看病贵’下药”,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对媒体表示,“看病难”主要是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看病贵”,一是医疗费用的上涨明显高于人们收入的增长,二是个人支付比例过高。他还指出,当前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难点、也是热点,“它集中了看病就医的诸多矛盾,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今年1—10月份铜陵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1884.4元,同比增长37.39%,比消费性支出的增幅高出15.1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也逐年提高,2004年为23.94%,2005年达24.65%,今年1—10月份达27.71%,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整个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教育、饮食、通信、交通、文化娱乐是服务性消费支出中的主流,据调查资料显示,1—10月份铜陵市居民教育费用、饮食服务、通信服务、交通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和分别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25.25%、24.01%、20.29%、15.19%、12.49%。其变化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细化深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沿着预期目标持续推进。实行药品零加成破解了“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难题,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药品集中采购和试点扩围、医疗医保配套等措施,打破了药品的恶意竞争和市场控制。加之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政策性控制,费用增长放缓是暂时性的,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医疗费用的增长仍将持续。本文就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院收入结构调整方面进行剖析,为医院合理控制费用增长、为病人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人的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以吃穿用为主,现在的主要消费支出是住房、医疗和教育。房价在过去五年平均上涨了6倍,也就是50%,使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上涨了7%。在教育方面,以前孩子读书家里是不需要拿钱的,或者拿的很少。现在随便一个大学生一年至少要一两万元的学费。我们知道,现在的农民家庭收入可能一年都不到两万元,这样的教育支出对农民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医疗费用对于老百姓来说压力更大,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贫穷落后地区没什么资源,大家都集中到大城市去看病,加上医疗保障的不完善,老百姓看病的成本非常高。高昂的消费支出加上通胀压力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2-2008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重点研究了老龄化对城乡医疗费用影响的差异,结果发现:首先,老龄化与实际人均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性,且老龄化的实际人均医疗支出弹性为0.268,在实际人均医疗支出变化中的贡献率为3.9%;其次,城乡老龄化与医疗支出的关系存在城乡差异,城镇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加医疗支出(支出弹性为0.207),而农村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不会增加医疗支出,甚至会导致自费医疗支出下降.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未来城乡融合、城乡医疗服务差异缩小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服务需求的释放,即存在农村老龄化将会引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郑晓燕 《中国经贸》2012,(18):125-125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相应提升。同时国家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培养专业的人才。但是“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光是挂号和付费等待时间就特别长,加之检查就医的环节、比较多,给整个看病过程增加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医院现在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大力推广门诊费用预存卡的服务模式,这样,既缩短了病人挂号等待的时间,又减少了相应的付费次数。本文旨在对医院门诊费用预存卡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其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亲戚生病住院十来天,治病费用总计为3000多元。虽有医疗保险,亲戚看病的实际支出仍近1000元。钱花哪去了?答案是:自费药.以及医保目录外的医疗项目!  相似文献   

12.
谈医院费用支出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费用支出是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范,文章介绍了上述费用支出项目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看病吃药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医疗费用支出逐年上涨问题,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自费看病与医保看病并存,支出渠道虽有不同,但对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反映同样十分强烈。为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对医疗支出的影响,我们以5家大医院为重点,涉及区级医院,以及医药站、药品批发经营公司、药店、大商场药品专柜,从批发、零售、医院处方配药、医疗收费等方面展开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两大块:一是药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0%略强;二是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职务消费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概念的提出职务消费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干部职工为完成政务、商务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及因其职位所享受的待遇,如住房、汽车、通讯、医疗乃至公务招待、考察、培训等费用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一定市场半径内,将原来医疗资源重组为有一定密度的、生存发展由市场决定的“企业”,是可以降低这类产品和服务存在的信息费用的,自然也能解决看病难问题。目前看来,政府如此组织市场比管制价格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医疗健康支出的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国际比较,论证了我国医疗费用近些年来的确存在上涨过快的势头。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本文最后从医疗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给出了一些如何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建议,包括在供给方面:实行医药分离,按病种收费,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在需求方面:建立医疗保险个人储蓄帐户,防范道德风险,以及引人商业医疗健康保险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我国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建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952011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确定我国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数、政府卫生支出、平均每所医院的业务收入、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是我国医疗费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得出结论:我国医疗费用控制路径应从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政府卫生投入、抑制医院业务收入、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的不合理增长这些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谭一华 《中国经贸》2014,(19):121-12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01-2006年间,我国住院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和医院门诊综合费用都呈现不合理的发展态势,年门诊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涨幅将近40%,住院医疗费用涨幅接近30%,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简要分析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与"以药养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医患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而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服务价格管制所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于评价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的分析框架。本文的分析表明,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会导致“以药养医”体制的形成,而且“以药养医”这一间接定价机制,通常无法使患者的效用水平达到只存在道德风险和有限责任约束时的次优水平。因此,改革目前备受非议的医疗体制,重点在于放松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  相似文献   

20.
看病不去医院,买东西不进商场,坐在家便知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在过去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重庆高交会上,有关专家不仅通过多媒体把“数字城市”展现在公众面前,甚至预言这些梦想将在不远的未来会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