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仁寿县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现状与问题、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提出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培训;完善政策,营造环境;面向市场,搞好服务等农村营务开发与转移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就是20多年里有1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占农村总从业人员的30%左右,使乡镇工业成为我国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人以上,其中有1.2亿人进城务工。面对我国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必须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正对农村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峨山县自发性、民间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来已久,而有组织的规模化转移则始于本世纪初。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由此引发的农村“劳务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关于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三农”工作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了农村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现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美娟 《山西农经》2020,(2):69-69,71
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及县域经济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晔 《农业经济》2006,(2):35-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蓬勃的发展。然而,随着以往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又面临一次新的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宁夏固原市的劳动力转移,被誉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亦成为促进当地农村发展的一大产业.从其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非农收入在农民家庭中所占比例亦越来越大.从我国农村的长远发展看,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因此,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的适度和有序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元经济理论,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但因受制于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大面积土地因劳动力转移引发其所承包土地的低效利用(包括闲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作为劳劳务输出集中区的四川省南部县升钟区所常试推行的土地流转管理举措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碰撞理论和中间过渡状态理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所需具备的条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进一步指出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由于农民本身所具备的能量太低,同时又由于受自身的知识水平,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得其再次获取转移能量有限,只有小部分农村剩余劳动者才能与城市发生“有效碰撞”,进而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玉溪农业人口171.7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7.48万人,其中:自发和有组织地转移到二、三产业24.46万人,比上年增0.45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2.75%;从事第一产业83.02万人,若按每人每年耕种2.5亩计算,玉溪农业只需65.54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7.48万人。有39个基地承担了培训任务,7个县区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当年共培训农民14000人,经培训实现就业13379人,占培训人数的95.56%。  相似文献   

13.
楚雄市辖19个乡(镇),154个村委会,2859个村(居)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484283人,其中农业人口348216人;农村劳动力223947人,占农业人口的64.31%。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73926人,从事畜牧业的15390人,从事渔业的1178人,从事林业的100人。  相似文献   

14.
扬武镇是山区民族农业乡镇,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农村劳动力资源效益整体表现为“两多三低”的特点:一是农民数量多。二是富余劳动力多。三是农村就业率低。四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五是农民工资性收入低。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念的界定,并构造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贡献的计算办法,分析过程结合了34年间陕西省相关经济数据,同时,结合该项目调研进展,得出结论如下:(1)2003~2007年由于劳动力转移贡献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上升占到的比率为14.4%,而2008~2012年这一指标上升到44.9%。由于2007~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陕西省颁布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导致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向陕西省内流动速度加快,劳动力在产业间的移动加剧,进而导致其贡献大幅上升;(2)2008~2012年劳动力转移对GDP增长贡献百分比最高为42.2%,增长幅度也最大,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结合问卷调查结论,待机而出的比例最高约为52.25%,说明陕西省长期对农村劳动力吸引力不足。鉴于此,从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发挥政府力量、改变企业观念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成都市下属区县三镇调查获得的资料,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等有较高的满意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这项工作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劳动力转移条件下农业发展模型表明:劳动力转移→现代要素替代→农业生产率提高→部门收入均等化→现代农业实现,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实践。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刚好与二元经济提出、兴起时期相一致,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且其二元经济转换过程的特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头号难题的提出 笔者几年前曾同几位同事合作出过一本书,书名叫《破解现代化头号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的非农转移,农村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对农村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投资效应并不相同,就地转移有一定的负效应,异地转移投资效应显著为正。就地转移的负投资效应源于农村就业层次过低,异地转移尽管具有总的正投资效应,但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类别,因此对生产性投资仍可能具有负投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提高农村就业层次及拓展农村投资空间以提高劳动力转移投资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