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得到迅猛发展:欧盟东扩的成功;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紧密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等等。为何许多国家正在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经济一体化到底会给成员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文章旨在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3-4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凯悦莱温泉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高校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了论坛。现将主要观点及政策建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房价上涨与我国居民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斌  高波 《当代财经》2008,(1):15-18,22
从一个社会整体来看,房价上涨一方面可以给拥有住房的家庭带来财富效应.增加其家庭福利;但另一方面,又给没有住房的家庭增加购房负担,带来预算约束效应,造成家庭福利损失.因此,房价上涨对居民总福利的影响.关键是看财富效应和预算约束效应孰大孰小.实证研究表明,1999-2006年我国房价上涨造成城镇居民户均福利净损失为216元/年,占同期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2.24%.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充分说明了京津冀地区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出现“南快北慢”的状况,与这一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考虑,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中确定的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其中心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目标层水平及综合水平进行了测评,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各目标层来看,不同城市的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总趋势。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与到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一体化组织。由于一体化组织对内、对外的政策取向有很大的不同,使它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文章对两者的关系做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增长极理论,以北京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内容和影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分析了创新投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房价影响创新投入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房价上涨的趋势下,创新投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房价水平下的作用机制差异,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以及我国200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创新经费投入与创新人力投入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房价的提高会抑制创新经费投入及创新人力投入的增长,且房价对创新人力投入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房价的上涨,创新人力投入受到的抑制效果逐步增强。(2)创新人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房价单门槛效应,随着房价门槛的跨越,创新人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显著。(3)根据3个门槛值对各省份的房价进行四阶段划分发现,截至2019年,所有省份已经跨越第一门槛值,此时创新人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此外,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已跨越第三门槛值,即房价最大程度抑制了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4)分区域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全国样本的结果大体一致,但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不同,表现为该地区创新人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地区的房价上涨没有减少创新经费投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西欧经济一体化迅疾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此,深刻认识和认真分析西欧经济区域化的问题,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形成我国区域经济的科学格局,加强区域经济内部的联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一、西欧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在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也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缩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实进行分析,在深入探求非均衡现实形成的政策因素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非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经济》2005,(1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心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各中心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的同时,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中心城市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新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发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构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在“量”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在“质”上抑制了高质量发展;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创新而非资源配置实现。关注房价上涨在“质”方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坚持“房住不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有助于推动新常态、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建强 《经济纵横》2001,(8):42-43,50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区域内规模的扩张。但随着跨国公司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跨国公司一体化将可能导致垄断,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提倡竞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化的背景下,利用1995—2011年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11项经济指标的数据,测算了其经济规模化发展指数,并运用泰尔指标和ER极化指数测量了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效应。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水平具有波浪式变化特征,2010年极化效应开始加剧;发达区8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规模化的极化水平呈倒W型减弱趋势。指出:二、三产业协同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助于弱化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住房特征价格模型,通过IVQR和空间计量分析,对中国全域性房价上涨现象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出现的全域性房价上涨,主要源于需求驱动和价格变化的自身惯性及其涟漪效应,但同一因素在不同分位点上驱动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较高分位点上,通胀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涟漪效应则会减弱。研究认为,中国全域性房价变化主要是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发挥,政府行政干预虽会收到短暂控价效果,但并不能真正阻断市场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不断加剧和放大,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问题.为此,如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与进步,成为当前思考的热点议题.要探索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路径,要从制度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构高效率的制度,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集聚,使之与转型经济的改革内在逻辑相吻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生产要素流动程度的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京津冀的一体化不仅能够促进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更好更快发展,而且对周边地区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都会有巨大而持续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雨  张京祥 《经济地理》2022,42(1):28-36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如果非均衡发展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必将出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由于基数不同,在同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文章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