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议对我国现有违约金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区分补偿性和惩罚性违约金,分别加以规定,由当事人自主选择适用;同时对单纯的惩罚性的数额加以适当限制,防止其成为当事人滥用意思自治权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胡红  肖志雄 《时代经贸》2007,5(1X):30-30,32
建议对我国现有违约金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区分补偿性和惩罚性违约金,分别加以规定,由当事人自主选择适用;同时对单纯的惩罚性的数额加以适当限制,防止其成为当事人滥用意思自治权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4.
违约金是违约救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对合同的违约金条款采取了予以干预的态度。文章对违约金数额调整的争议问题背后的经济问题提炼出来,置于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之中,运用相关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整体权衡经济与法律双重因素,得出结论,使合同中违约金条款在"合理"与"合法"之间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5.
主观过错违约责任,是指由于当事人的主观过错造成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经济合同应承担经济责任等的法律制裁。没有这项条款的合同,就没有任何法律强制力的特征,也就不成其为经济合同。可将主观过错违约责任划分为三类。一、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的违约责任 1.支付违约金合同法第35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经济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可见,违约金是当由于主观过错而发生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就必须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和特点:其一,法定同损失不相联系的惩罚性。只要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不论对方是否因此受到损失,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约定的违约金。因此,它是一种经济制裁,带有惩罚性质。其二,实际上同损失相联系的补偿性。违约在一般情况下都给对方造成程度不同的经济损失,即使没给对方造成损失,但从整个社会生产来看,违约总是会影响到某个方面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以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越来越规范.但是在奕践中.关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约定却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现就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解析,并提出如何在实践中更有效的使用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作者试图突破现有法理学研究的局限性,以违约金的补偿性质为前提,通过违约金计算模型的建立,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对劳动者的违约金承担和劳动合同期限等问题进行本质上的分析和探讨,以从经济理论上证明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取消劳动者违约金和限制劳动合同期等规定的一般合理性,并进一步对培训费用分摊等法律问题和改善劳动者弱势地位的办法等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尚庆琛  覃正 《经济经纬》2008,(2):166-169
面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作者试图突破现有法理学研究的局限性,以违约金的补偿性质为前提,通过违约金计算模型的建立,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对劳动者的违约金承担和劳动合同期限等问题进行本质上的分析和探讨,以从经济理论上证明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取消劳动者违约金和限制劳动合同期等规定的一般合理性,并进一步对培训费用分摊等法律问题和改善劳动者弱势地位的办法等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前还贷违约金问题是目前引起广泛争议的热点,本文借助于经济学模型,通过构建借款人的效用函数和贷款人的期望利润函数,推导出提前还贷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同时得到了违约金的均衡解,并解释了现实的市场中非均衡解的出现及其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市场是低效率的,从而关于如何规范政府和银行行为等启示也从中一并得出。  相似文献   

10.
浅析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经济论坛》2003,(17):56-57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有很多单位在劳动合同条款中规定了违约金内容。如有的用工单位的劳动合同规定,新分配到单位的外地本科生需在本单位服务5年以上,对因个人原因调动者,需交纳违约金,每提前一年要交纳6000元。其目的是想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本单位人员流动,以维护生产秩序的相对稳定。对于这一做法是否合乎劳动法律要求,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劳动法及相关法规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该类条款的约定不合法。另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也没有禁止性规定。这就使得违约金…  相似文献   

11.
"公司+农户"经济组织模式的违约行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重要的组织模式之一,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双方主体均存在大量的违约现象.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公司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契约的形式,并重点对缔约环境及违约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的动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前还贷违约金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负面效应,并着重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了国外及其他地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提前还贷违约金制度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完善商业银行对提前还贷风险的管理,充分保障银行、客户双方利益,促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概述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违约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根据合同是否履行与履行状况,可以分为履行不能、履行迟延、履行不当和拒绝履行,在我国的合同法实践中,也可以做上述的分类。国际工程承包中承包商的违约行为亦可以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不履行(包括履行不能与拒绝履行)将导致合约的终止和损害赔偿责任的发生;不适当履行分履行不当与履行延迟。综观各类合同条款和相关的国际工程合同实践,笔者认为承包商履行不当的行为责任,将最终由工期延迟的违约责任来承担,…  相似文献   

14.
惩罚性赔偿是不同于补偿性赔偿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方式和机制,但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情况看,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我们对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与适用原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探讨,以期有效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功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高房价时代下按揭贷款成为了众多购房者的主要购房手段。然而,由于社会中经常出现的提前还款现象给资金贷出机构造成了相应的困扰,打破了其正常的贷款计划,有损其中长期预期收益。通过对于提前还款应偿付违约金这一情况建立相应的博弈论模型,作出合理性分析,得出其符合现实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提前还贷"违约金问题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  刘兵  黄琼 《时代经贸》2006,4(10):89-90
银行收取按揭贷款买房人提前还贷违约金的做法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国际惯例上来看都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贷款人提前还贷的行为符合《合同法》关于借款合同的规定,也不违背国际上的通行作法;银行方在选择提前还贷模式时,既要考虑单个贷款合同借贷双方利益的平衡,更要顾及作为整体的借贷双方共同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惩罚性赔偿机制的功能以及适用原则的考察,我们认为,在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损害赔偿领域,应该着手建立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机制.本文从建立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对这种赔偿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合同行为,合同的签订、履行经常会产生违约赔偿问题。合同违约赔偿,是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最重要的一种违约救济方法,是违约责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两个案列结合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赔偿问题作粗略的论析。  相似文献   

19.
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各项产权的归属、控制及其由此而导致的法律文件的演变和修正,对农地合约和法律演变的约因、缔约过程及由此导致的资源配置状态和共有资源流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领域里的一些观点:土地私有化、土地保障论等给予评述,提出了低成本维护农民产权和剥夺村委会经济权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蒋士成  费方域 《经济研究》2008,43(8):145-156
通过对不完全合同经典理论模型的组成要素的梳理和分类,本文首次将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模型分为四种类型:行动事前不可缔约而事后可缔约的事前效率问题模型,行动事前和事后都不可缔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问题模型,事前部分可缔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问题模型,收益事后不可证实的事前和事后效率问题模型。这些不同的理论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表述。传统的产权理论具有一些缺陷,而事后不可缔约的模型更适合研究权威、授权、科层等问题。相对于关于投资激励的事前效率问题,事后效率问题的来源要多得多。对事前与事后缔约性问题的探讨以及对事后效率问题的研究是丰富不完全合同理论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