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韶隐 《企业导报》2009,(9):140-141
对两岸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大陆和台湾地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确定方式、确定原则、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直受到法律学界的质疑。许多学者都在研究诉讼范受案围扩大问题。但是,多数人是从行政行为的角度研究受案范围的扩大。本文拟从一个全新角度,即实质行政来分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质行政与形式行政的区别及两种行政类型下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重点讲述实质行政下受案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王梓瑶 《活力》2011,(14):80-81
为了完善和发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两种制度本身的缺陷,依法妥善化解行政争议,进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在地位上的相互独立和紧密联系。并随着法治实践的深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制度和实践衔接上。如在受案范围;追加第三人等问题上暴露出一些冲突与不足,由于二者在制度适用,及...  相似文献   

4.
田琪雅 《企业导报》2014,(7):130-131
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呼声就从未间断,但立法机关迟迟未对强烈的呼声做出回应,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项制度面临的诸如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排斥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诸多困境。尽管如此,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趋势是不容质疑的,因为该行为有接受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呼声就从未间断,但立法机关迟迟未对强烈的呼声做出回应,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项制度面临的诸如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排斥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诸多困境。尽管如此,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趋势是不容质疑的,因为该行为有接受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以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纳入宪法,要求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不能囿于1989年颁布的、并不十分成熟的《行政诉讼法》的樊篱之中裹足不前.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对于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依法行政、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无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宝东 《活力》2005,(11):145-145
一、在我国,抽象性行政行为不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内 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对于因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而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一规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引起了很多争论。从国外的立法现状看,在英国,无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还是抽象行为,只要超越法定权限,法院都可以行使审查权;美国从三权分立的根本原则出发,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在司法审查范围之内,而且把法院对立法是否违宪的审查原则和制度运用到了对行政或执行机关的立法审查活动中;法国的行政诉讼范围由判例而不是成文法来确定。根据有关判例,未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法国的最高法院对撤销总统和部长会议命令的诉讼,以及对撤销部门制定的行政条例的诉讼享有初审管辖权。  相似文献   

8.
刘峰铭 《上海房地》2022,(12):13-18
住房保障事业的公益属性以及目前住房保障领域存在的公益损害乱象、住房保障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使构建住房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现实需要。而我国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不断拓展的趋势、域外公益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及本土已有的住房保障公益诉讼探索实践,为这一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可行基础。住房保障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从受案范围、案件来源、诉前程序等方面进行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9.
王达 《中国房地产》2015,(10):10-14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本文称2015年《行政诉讼法》)解决了原《行政诉讼法》的诸多缺陷,例如,受案范围狭小,起诉要件过于严格或不明确,无法满足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需求,行政诉讼参加人范围狭小,对当事人行使起诉权、申请撤诉权、和解权和上诉权有诸多限制等,对行政诉讼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行政诉讼案件重要类型的征收拆迁案件会因此次修订而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个既颇有争议又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关于行政诉讼法第三人制度我国立法的规定不多,在行政诉讼法没有出台之前,一直参照民事诉讼法的制度,因此在第三人制度上,仍有很多准用民事诉讼的地方,但两大纠纷解决机制是相互独立的,行政诉讼法不同于其他的法规体系。笔者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与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做对比,分析行政诉讼第三人和民事诉讼第三人在参诉的目的、时间、参诉方式、权利义务和提高诉讼效率上的共同点与两者之间范围、类型和诉讼地位上的不同,以期能更好的把握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和解,但近年来主张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践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案外和解。在这一背景下,从概念出发,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从必要性角度对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进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郝婷 《价值工程》2011,30(20):288-289
通过对西部某基层法院2006到2009年上半年行政诉讼立案审查数据的分析,可得知,其受案总数在上升中有回落,其驳回起诉比例保持激增势头,在审理中,原告撤诉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些年排前的受案类型是拆迁与劳保案件。  相似文献   

13.
李瑛  王巍 《中外企业家》2009,(7X):22-2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而现行的环境纠纷诉讼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应当在借鉴国外立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应该通过立法为环境公益诉讼立身正名;其次应该在受案范围和诉讼主体等方面明确化清晰化合法化;同时还应该在立法价值取向上积极体现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以唤起广大国民对环境保护的真正责任感和热情。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修改在即,而其规定除赔偿诉讼外均禁止适用调解。为解决行政争议,缓和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对立与紧张关系,有些学者主张从立法上增设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但是调解制度本身追求解决纠纷,有时甚至以牺牲法律原则为代价。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无论从适用背景、范围、程序还是整个理念、发展历程都与域外相类似的和解制度不同,在我国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不仅会弱化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权,降低司法权威,而且还会破坏权力制衡机制,不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因此我国当前不适宜增设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梁山林 《中外企业家》2009,(2X):170-171
我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除了赔偿诉讼之外,原则上不适用调解。然而,审判实践中大量出现的以"和解"、"协调"为表现形式的行政诉讼调解却有效地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推动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关于行政诉讼调解的立法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试从行政诉讼调解的性质、行政诉讼调解适用的前提和范围出发,重构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5年5月1日执行。新的《行政诉讼法》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法律关系作出了进一步调整,其第十二条第十一款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再作为民事案件受理,从根本上理顺了房屋征收关系,纠正了以往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定位偏差,既向上对应《宪法》、《物权法》对房屋征收行为的定性,又向下与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衔接,至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涉及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5年5月1日执行。新的《行政诉讼法》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法律关系作出了进一步调整,其第十二条第十一款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再作为民事案件受理,从根本上理顺了房屋征收关系,纠正了以往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定位偏差,既向上对应《宪法》、《物权法》对房屋征收行为的定性,又向下与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衔接,至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涉及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作为行政体系内部重要的监督、纠错机制,因其时间短、时效快、不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的特点而有别于行政诉讼程序,一度成为行政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第一选择,行政复议机关受案一度呈现出暴涨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行政复议受案开始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袁青 《活力》2005,(10):107-107
检察建议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民行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及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又不宜或不必通过抗诉程序纠正,而以书面方式建议其自行纠正的一种检察监督方式,它在强化民行检察监督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这一制度因为立法的不完善,不仅实际执行不尽人意,而且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因此,规范检察建议就显得十分必要。本人认为,应从立法上对民行检察建议的权限、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 《政诉讼法》 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了原告、 被告、 第三人的权利义务要求,对于行政诉讼的立法完善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通过行政诉当事人制度的内涵以及当事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对其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以上分析出现的问题,论述了行政诉讼原告制度、 被告制度和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