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产业化领域始终存在着农业产业化到底是一体化还是市场化的争论。本文试图参与这场争论,通过对劣市场、准市场和制度收益分割的分析,认为农业产业化既不是一体化,也不是市场化,而是准市场对劣市场的替代,是对劣代市场功能缺陷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促进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农业按市场导向组织生产的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 ,这种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农民增收困难 ,其根源既不是单一的 ,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现实原因 ,但农业结构长期不合理是其基本原因之一。农产品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造成农产品总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 ,尤其是粮棉等主要大宗农产品普遍出现卖难而引发价格下降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认为,就农业抓农业,不能跳出传统农业的框框,必须从更高层次上寻找发展农业的新思路,那就是农业的出路在工业。因为——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现在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普遍出现结构性过剩,在国际市场上又缺乏竞争能力,农民增产不增收。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下大力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绝大多数是初级农产品,没有通过工业实行转化增值,没有走工业强农之路。经济学家最近指出,中国农业不是价格太低,而是农民生产资料太少;不是生产太多,而是城市消费太少;不是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一直以来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企业化却一直重视不够。 可以说,目前中国农业属于一个政策主导型的产业,从政府到农户对农业的发展都缺乏市场的运作和企业化的经  相似文献   

5.
试点阶段采取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确定目标价格水平。之所以采用这一方法,是要立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统筹兼顾保护农民利益和更多发挥市场作用。一是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可以较好地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的实际情况。无论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如何变动,都可以保障农民种植不亏本、有收益,防止生产大幅滑坡。二是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活动天然有风险。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通过市场获得收益的同时,必然也要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在大多数行业,市场风险都是由市场主体全部承担的,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国家应该对少数重要农产品生产给予适当保护,但也不能由国家承担全部市场风险。因此,目标价格只保证农民获得基本收益而不是全部收益,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农民也要承担部分收益下降风险。这也是为了真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工业反哺农业是由农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业是弱质产业,不仅因为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也面临市场风险,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从而导致农业利润难以实现。从社会角度分析,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仅为社会提供生活必需品,而且农业的外部性使之发挥着生态功能、就业功能以及农业文化的传承等功能,这就决定了农业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必须把农业作为公共产品予以支持。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目湖效应     
品牌经济,是近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甚至有人断言中国巳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现在的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有识之士指出,如何整合、挖掘、利用地域优势,缔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备独有市场生存空间的品牌产品,是在市场中取胜的捷径之一。中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品牌、名牌大国。现在是品牌觉醒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农业订单对化解市场风险,减少农民种、销农作物的后顾之忧,引导农民发展市场需要的高效农业项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有许多农民认为只要有订单在手,种、销都不愁了.需要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的是,这种盲目依赖订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农业订单并不是一张保障农产品进入市场一路畅销的保险单.  相似文献   

9.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思之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 ,而不是政府 企业和农户是市场经济中独立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如果对谁是主体的问题认识不清 ,有可能造成主次颠倒 ,导致政府职能的错位和操作上的混乱 ,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变成政府的一厢情愿 ,从而影响真正的主体———企业和农户积极性的发挥。反思之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龙头”是市场 ,而不是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的“龙头”应该是市场 ,或者说 ,市场才是龙头企业的“龙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 ,只有紧紧围绕市场 ,抓住市场这个关键 ,农业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外向型农业的概念 什么是外向型农业?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外向型农业即是为出口而生产的农业;另一种认为,“外向”与封闭是相对的,即为市场而生产的农业,这里的市场,既包括国内市场,又包括国际市场,因此在他们看来,外向型农业就是商品农业。 我基本赞同前一种看法。因为,这里的“外向”是特有所指的,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而言的,是说一个国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参加国际市场。外向型农业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三大粮食定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粮食定价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市场定价、政府统筹定价、宏观调控定价。 市场定价机制市场定价制的代表国家是美国及欧盟。美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具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和配套的金融制度。在美国,粮食价格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以产业提升为特征的深层次调整,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并不是浅层次的“应急式”的调整,或者各地产业的“同构”化。根据21世纪初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对农业的新要求,以及加入WTO以后的上海农业的新特点,未来上海农业必须实现重大的战略转变:提升产业结构,实施知识资本替代,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变国内一个市场为国内外两个市场,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3.
外向型农业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再生产的农业。其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国际市场,同国际市场进行广泛的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的双向交流,借助于国际市场完成再生产的循环活动。本文针对抚顺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抚顺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加强农业技术市场的政府干预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市场体系,通过技术市场有效地把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是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由于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因此,政府对农业技术市场活动的干预成...  相似文献   

15.
调整农业结构过去我们曾提出过,但这次调整农业结构与以前相比,意义更加深远,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八十年代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情况下提出的,主要是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从广度、深度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二是运用的手段不同。前次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这次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适应性调整,而是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指导和帮助农民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上次结构调整主要解决温饱和吃饭问题,这次结构调整着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特色经挤在农村经济中表现为特色农业。通俗地说,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资源,开发出特有的产品,并将其转化为走出区域,进入广阔市场的优质品牌、特色商品,以"特"自立于市场之林。特色农业是一个动态概念,也是一个区域概念,特色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此时是特色,彼时可能不是特色;此地为特色,彼地又可能不为特色;小区域中具有特色,而在大区域中又可能不具有特色;开始是特色,大量发展了就可能失去特色;特色发展为规模化、产业化,就有可能把小化为大,把少化为多,把特殊化为一般,特色也就"化"进了平常之中。"物以稀为贵",货以少而价高,"大"和"化"的结果必然是物多而价廉,先价廉而卖难。  相似文献   

17.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组织成本视角分析了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会带来"得"和"失",通过组织成本可以看出"得"、"失"各是什么,进而解释了基本制度的存在理由。在基本制度基础上的创新使农业合作社保持了生命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不同类型客户作为所有者引入合作社,改变了基本制度,也就失去了合作社最主要的优势。中国面临着大多数农户不是合约农业市场主体、农业要素市场交易成本高等合作社发展障碍,农业不平等发展观念和农业新自由主义观念没有积极去克服这些障碍,但不克服这些障碍农业合作社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治本之策。但由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民不同,他们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这反映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我们以往的农民培训是有本质上区别,他们要接受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而不是片面的专题教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农业贸易市场的稳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双循环"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稳定,发挥好市场自主性的同时利用好宏观调控,通过政策杠杆、市场杠杆、价格杠杆实现对农业贸易的引导与调控,促进我国农业贸易市场的稳定,使农业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布权 《农业经济》2007,(11):27-29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