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江传统的稻田养鱼一直以自给自足为主,产量低,难以供应市场,百姓无法从中增收。2014年起,三江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2个绿色生态品牌,使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对全县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打造了"田  相似文献   

2.
休稻养鱼析     
稻田养鱼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耕作上经历了稻鱼兼作、稻鱼轮作、稻鱼笋、稻鱼果、稻鱼藕、稻鱼蔬、稻鱼鸭等多种形式。在水体空间的利用上经历了平板式、沟垅式、沟厢式、沟凼式等。这些稻田养鱼模式,都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基础,以稳粮增收为前提,本着稻鱼共栖共生、互惠互利、致富农民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稻田养鱼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二是稻鱼轮作为了探索稻田养鱼新的模式,2007年6月至9月笔者进行"稻—灯—鱼"技术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与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生产习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由于产量低,一般用来自给自足,很少形成商品。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稻鱼沟凼模式,使得当地乡民经济条件明显改善。稻鱼沟凼模式是通过在稻田进行开沟建凼,对传统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升级。开沟建凼对鱼来说,稻田的空间丰富了,浅水区利于鱼苗的生长,而到了高温季节,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渔业部门在当地传统稻鱼共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稻鱼共生系统项目,探索出一套"千斤稻百斤鱼"的沟坑式稻田养鱼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鱼共生、稻鱼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将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增粮、增肥、增鱼、增收和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稻田综合种养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增肥、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稻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3600多万亩,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四川坚持生态优先、稻渔互促、稳粮增收的发展思路,积极指导各地利用高标准农田、冬囤水田等资源,依托新技术新模式向传统稻田资源要效益,大力发展继承传统稻田养鱼优势并推陈出新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为渔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动能、开辟了新空间。2018年,四川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是近年发展稻田养鱼新耕作体系,为提高我县山区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绿色无公害、低碳环保种养业。现就在海拔500米的新桥乡岭下村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养鱼或稻田养鱼、虾(蟹),是近年来兴起并在广大水稻种植区大力推广的一种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效显著,为了进一步完善鱼虾稻模式,2012年,我们在浠水县文成养殖场开展了合缘牌酵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县自50年代以来就有稻田养殖鱼类的模式,到80年代我县已成功大面积推广"田塘式"稻田养殖模式,使原始的稻田养鱼有了质与量的变化。新改造后的稻田养鱼,不但面积宽、水体深,而且单产也高,"千斤稻千斤鱼"模式十分普遍,湘云鲫即为稻田养殖的品种之一。现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在连城县隔川乡松洋村罗某5亩的稻田养殖湘云鲫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田半旱种稻养鱼经济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开江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分布很广。近几年来,稻田养鱼有较大发展,全县养鱼稻田面积至1984年达5,025亩,占宜养鱼稻田的10.0%以上。利用潜力很大。但从稻田养鱼的产量来看,大面积亩产仅20斤左右。因此,在发展稻田养鱼的技术方面需要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引进适用技术,以提高稻、鱼的单产和总产。为此,自1983年起,开展水田半旱种稻养鱼,实现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采取池塘"鱼+螺"混养、稻田"稻+螺"套养、荷田"荷+螺"套养、稻田轮作种养、固化鱼池和低产田主养螺蛳等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螺蛳养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为抢抓柳州市打造100亿元螺蛳粉产业的机遇,鹿寨县于去年下半年起开展螺蛳养殖工作,组织养殖户和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螺蛳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教学。"合作社负责向养殖户发放  相似文献   

13.
<正>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4.
<正> 为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提高稻田效益,增加稻农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倡采用本技术。本技术将流水养鱼、稻田养鱼和冬闲田养鱼三项先进养鱼技术融合为一体,简化稻养工艺,妥善处理了稻鱼矛盾,亩净产鲜鱼200公斤以上,不影响粮食产量而略有增产,节约了使用农药成本,节省种稻劳力,亩增收纯利在2200元以上。其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全州禾花鱼的历史渊源全州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桂东北地区就有了稻田养鱼的记载,到唐末五代利用稻田进行稻鱼生产已较普遍,清代乾隆盛世时曾把全州县的"禾花鱼"列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有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1984年开始在绥化市进行稻田养鱼试点,到1994年仅仅用了10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40万亩.预计1994年全省养鱼稻田可产鱼1.54万吨,增产水稻5万吨,鱼稻两项纯收入1.2亿元,全省11.5万户养鱼稻农可实现户均增收超千元.发展稻田养鱼已经成为本省振兴稻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稻田养鱼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我市稻田水面,发展稻田养殖事业,是稻农增收致富一个新的亮点。一、发展现状稻田养殖是一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稻鱼两利,既可增加水产品产量,又可使水稻增产5%-15%。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我国南方的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已发展到相当  相似文献   

18.
<正> 墒沟式稻田养鱼技术是墒稻沟鱼式稻田养鱼技术的简称。该技术是结合水稻条栽管理技术发展形成的稻田养鱼新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稻鱼产量高等特点,是保山地区目前主要推广的稻田养鱼新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养鱼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陕西的汉中、四川成都就已盛行此种养模式。而自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稻田养鱼又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解决"吃鱼难"问题的传统稻田养鱼技术改造;上世纪90年代从半精养到精养模式的转变;以及2005年  相似文献   

20.
农户稻田养鱼经营行为受历史习惯、耕作制度、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水利设施以及自身劳力强弱、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上述因素外,更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及销售网络、政府行为、科技发展等因素影响。一、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农户稻田养鱼的杠杆。近年来,随着稻田养鱼模式的更新改造,特别是搞了规范化“稻鱼工程”,使稻田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稻田养鱼集种稻、养鱼、蓄水、培肥土壤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节地、节肥、省工、增粮、增鱼、增收等效益,被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誉为‘叫\粮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