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生产销售优质葡萄为主导产品,兼营草莓、小皇冠西瓜、梨等多种水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年来,合作社以科技为引领,一是引进更新品种,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阳光玫瑰、红芭拉多、比昂扣等20多个葡萄新品种。二是改进种植方式,借鉴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和国内先进种植经验,结合常规的地方标准,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反光膜、数据化管理等一系类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力推品质提升。目前,合作社100多亩新品种种植基地,不仅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而且2019年又进入有机转换期,开启了有机食品认证。合作社各类产品质量享誉业界、享誉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农科院试种的圆叶葡萄因抗病性强,不用农药葡萄也能丰产丰收,达到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最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八桂学者"卢江在圆叶葡萄广西观摩交流会上,不无骄傲地向与会代表推介圆叶葡萄的优点。圆叶葡萄是广西葡萄家族的新成员,鲜食型的葡萄有粉紫色、浅绿色、深紫色、青铜色等品种,串串饱满圆润;酿酒型的葡萄个头稍小,但果型均匀有光泽。专家介绍,圆叶葡萄起源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礼嘉新南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5月,经过5年的发展,会员数由最初的68户增加到6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亩。2005年合作社葡萄销售量超过300万公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葡萄种植户的户均葡萄纯收入达4万多元,葡萄成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南葡萄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合作社的两大“法宝”:“法宝”之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是统一新品种引进、推广。合作社成立之前,种植的品种基本全是大路品种巨峰和藤稔,这两个品种上市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4.
正圆叶葡萄是被世界公认为抗病性最强的葡萄品种。圆叶葡萄果实具有特殊的芳香和风味,分为鲜食型的和酿酒型的,鲜食型的果实有粉紫色、浅绿色、深紫色、青铜色等品种,串串饱满圆润;酿酒型的葡萄个头稍小,但果型均匀有光泽。此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酱、果冻等。由于圆叶葡萄的生产栽培管理非常简单,比种植常规葡萄减少一半人力,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当下,可节约投入,产品价值高。圆叶葡萄由于商品性和产业化高,适合在广西大面积推广种植。据统计,广西圆叶葡萄目前亩产可达两吨。  相似文献   

5.
现年38岁的季伟平,种植葡萄已经整整20年。在创业成功的基础上,季伟平牵头成立浙江省云和县大田水果专业合作社,创办葡萄培训学校,将种植技术、个人经验传授给广大葡萄种植户。在他的带动下,丽水市推广葡萄新品种2000多亩,创经济效益300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葡萄王"。每一位成功者,从本质上说都是梦想家。季伟平的梦想,说起来很简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诗进葡萄种植股份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北碚区金刀峡镇150户农民进行葡萄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118亩,带动农民种植面积25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夏黑、巨玫瑰、白玫瑰等。据了解,诗进葡萄种植股份合作社种植规程与普通葡萄技术规程不同,该葡萄生产过程按"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葡萄技术种植,按照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以保持或增加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叫寒香蜜葡萄,是玫瑰味的早熟品种,6月15日左右就可提前上市;这是小如珍珠的火焰无核葡萄,是刚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这翠绿结球式成串的是醉金香,是一款中熟品种,这种葡萄经过梳果打理,一串一般不超过60粒,分量控制在600克左右,这样才有卖相。"最近,我们在金山区吕巷施泉葡萄园内,听着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对葡萄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一种对"乡土专家"的敬佩油然而生。卢玉金,这位看上去胖笃笃、黑黝黝的中年男人,他不仅是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还  相似文献   

8.
<正>立冬时节,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清泉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00亩"扶贫黄梨"喜获丰收,平均亩产4000多公斤。据介绍,这种晚秋黄梨是通过山东省扶贫计划引进栽培的高产林果新品种,由郯城县科协、农技、金融等单位帮扶种植推广。目前,基地内的200亩梨苗已到移栽期,合作社将廉价提供果苗,免费提供技术,帮助农民通过种植"扶贫黄梨"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9.
正走进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一块块闪亮的奖牌映入眼帘。"诺味优"葡萄荣获全国第18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及上海市评比四项金奖,并获得中国著名品牌殊荣。这是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上海农科院林果研究所及金山葡萄研发中心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圣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上海市金山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三江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的茶叶和葡萄立体种植基地迎来不少游客体验采摘。据介绍,归东村以"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发展立体种植,全村种植葡萄1330亩,其中葡萄和茶叶立体种植200亩,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从2008年开始做农民合作社业务工作的,期间有欣慰、有收获、有喜悦,也有付出、困惑和烦恼,总的感觉是:努力做到"四心"常在,助推合作社规范发展。一、多一点耐心,做好合作社政策的宣传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初,有不少农民打电话或直接到农办咨询如何成立合作社,但这个程序当时我也不是很有数。我就陪着一位葡萄种植大户,全程参与了合作社的组建和工商登记,事后专门合作社登记流程表,同时随营业执  相似文献   

12.
为延伸妇女工作触角,进一步发挥妇女组织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作用,近日,浙江省余姚市首个"女性专业合作社"在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52位从事葡萄种植和营销的女能人会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妇代会成立。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户许产娣当选为第一届妇代会主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他当过果园技术员,也担任过青浦葡萄园艺场场长,积累了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卢玉金的梦想是种出最好的葡萄,于是他脚踏实地,吃住在田头,一心扑在葡萄事业上,一干就是15年。2007年他带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施泉"葡萄品牌。目前"施泉"品牌葡萄面积1570多亩,产量1500吨,产值6000多万元,带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2010,(7):45-45
葡萄种植是巴城镇传统农业种植中的强项,已有30年的种植历史。围绕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要求,2006年10月,巴城镇在原有种植葡萄1500亩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万亩葡萄基地,计划建成十个葡萄特色基地,引进、培育百只品种,带动千家农户,建成万亩规模。基地以优质葡萄种植及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采取“龙头组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动态扫描     
北江: 无籽葡萄长势旺浙江省东阳市北江信用社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特色种植。歌山镇尚侃村村民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5万元,从日本引进无籽葡萄新品种。今年,30多亩葡萄已挂果,长势喜人,预计市场价每公斤5元,可获经济收入20多万元。图为信贷人员到葡萄种植基地了解葡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河北省枣强县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实施"合作社+农户"、"设施农业+旅游"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葡萄种植,开辟出一条脱贫创收新路径。目前,该县大棚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让50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省衢州全旺道米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8年2月,由王世良、何招福、汪松勤三人发起,联合衢江区全旺镇25家经营规模在100亩以上专业种粮的家庭农场组建而成,是浙江省工商登记的第一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其经营范围为组织采购、供应粮油种植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引进粮油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成员粮油种植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08,(1):F0002-F0002
享有“中国葡萄之乡”美誉的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通过科研促发展、品牌提优质、龙头企业带农户、办葡萄文化节推动农业旅游,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新路。目前,全镇种植葡萄4000多亩,引进新品种100多个,推广种植新品种12个,成为具有都市农业特征、马陆特色、致富农民的农业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路面湿滑,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刚下过的一场大雪给河北昌黎县葡萄沟增添了别样的味道。尽管不是葡萄生长的时节,从数十米的葡萄走廊、每家每户院子里密密麻麻的葡萄架子不难看出,这全国闻名的"葡萄之乡"并非浪得虚名。从最初的卖鲜食葡萄到现在采摘、卖葡萄酒、旅游,一个个葡萄种植合作社发展壮大,一个个农家乐生意火爆,现在还发展了农宅合作社。融合发展把葡萄沟的绿水青山"变现",让村民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20.
<正>6月4日,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大广良村华牛有机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在收获黑小麦。芒种将至,该合作社引进种植的200亩黑小麦喜获丰收,并以6元/公斤的价格被外地企业订购,每亩黑小麦比普通小麦多收入1300多元。据悉,黑小麦具有耐寒抗冻、抽穗整齐、抗病虫害等优点,其蛋白质质量优良、氨基酸种类齐全,明显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