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拥有4亿用户量的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社交新选择。刷朋友圈,也成为很多人平时的喜好。来自北京的聂小姐也是一位微信的"深度用户"。"我平时喜欢在微信上发发状态,与朋友们互动。有些朋友不光在朋友圈发布心情状态,还做起了‘小生意’。"聂小姐称,她的朋友会在朋友圈里叫卖自己代购的外贸箱包。"因为我们互相都熟悉,我信赖她们代购商品的品质,而且款式我也很喜欢,所以从去年年底以来,我很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一女士在视频中通过水洗和点燃等方法,断定面包中的肉松为棉花制作,该视频再次疯传微信朋友圈,上榜由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梳理的5月份十大网络谣言。这让人联想到今年2月同样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转发的一段视频,主人公通过泡发紫菜撕不烂就断定说"紫菜是塑料做的"。该信息一度对紫菜产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高原雪莲",倍受关注。随着自媒体平台的  相似文献   

3.
正新做的米豆腐出锅了,养了一年的年猪出栏了,跑山鸡要物色买家了,红薯迎来大丰收了……微信朋友里有一位重庆忠县的农民兄弟,他的朋友圈分外热闹,图文直播、扫码下单,生意还挺不错。农民做微商,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羊圈顶上安装摄像头,实时直播羊的"生活";跑山鸡脚上缠着二维码,生长过程全程追溯。以前只种土豆、红薯、玉米"老三样"的农民,现在不  相似文献   

4.
<正>在主题教育的这段时间里,有加班加点的忙业务工作,有下班之后的集中学习;有集体讨论时的思维碰撞,也有个人自学时的自省自律,收获颇丰。记得参加公务员面试时,主考官问我,你为什么要考公务员?去我原单位政审的领导得知我当时的薪酬后也问我,你为什么要考公务员?当我加班后,拖着疲惫身躯走在回家路上,看着朋友圈里同学潇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一条"雪花啤酒含多菌灵"的消息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刷屏。该消息称,"雪花啤酒、果粒橙、可口可乐等含有日本禁用农药多菌灵,对脑部影响最大,会导致癌症",还被冠以"这是要慢性毒杀中国人,有点良心的就转发吧!"等耸人听闻的话语。实际上,这条已经被媒体证伪的谣言,是4年前"可口乐乐果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临近,在永福县街头巷尾,村民忙着洒扫、制作腊肉、舂糍粑,准备各种年货。日前,记者走进永福县堡里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感受到这里浓浓的年味。刚走进小区,只见一辆崭新农用车停在小区路边,两个后视镜上系着红布带。"这是脱贫户赶在年前提回来的新车,庆祝脱贫、喜迎新年。"住在这里的一位姓李的老奶奶告诉记者。天气晴好,李奶奶与小区里的几位老人一同晒太阳聊家常,手里拿着一块红布,穿针引线忙个不停。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微信朋友圈里不少网友都在转发一则名为"这13种食物都易致癌"的帖子。帖子称"以后葵花籽还是少嗑,牛奶也别天天喝了,因为这些食物都容易致癌。"这种说法究竟靠谱吗?对此,甘肃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甄颖认为,葵花籽致癌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葵花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因为其富含油脂,所以每日食用一小把为好。对于牛奶致癌说,目前  相似文献   

8.
网晒心理学     
<正>晒恩爱、晒宝贝、晒心情、晒想法、晒发型、晒晚饭……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我们的时间线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将这种现象称为"网晒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网上晒秘密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同时也满足了自己"被接纳"和"亲密感"的需求。社交网络的独特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篇由南开大学"农梦成真"组织发布的《紧急救助大山老农》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革命老区山西吕梁市临县遭遇大面积红枣滞销,百万斤红枣无人收购。这篇文章瞬间引发社会关注,也牵动着本刊编辑记者们的心。所幸的是,许多爱心市民纷纷下单购买红枣,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临县红枣的燃眉之急也得到了缓解。但要真正改变临县红枣的命运,还有更多的工作去做。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古方红糖刷屏:"传承千年,古法熬制,零化学,零添加。"这种古方红糖据称有不少功效。有人说,喝了古方红糖后,脸色变好了,整个人容光焕发,痛经也消失了。甚至有多年不孕的女性说,自己才喝了一个月,气血大有改善,终于怀上宝宝了。古方红糖真的这么神奇?古方红糖市场良莠不齐"我的朋友圈里有三四个人每天都刷屏,卖的都是古方红糖,说的各种好啊,身边不少朋友也都下单了。"家住北京管庄的宫女士抱怨说,她每天都不堪其扰。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微信朋友圈里热传一段苹果打蜡视频,"打蜡苹果致癌"的老生常谈又被炒热了一把。视频中,有人用小刀刮苹果皮,刮出很多白色果蜡,说苹果打蜡有毒,是食品安全问题。部分都市媒体还以《苹果卖相好原来被美容》、《打蜡苹果致癌?揭秘苹果鲜为人知的4个真相》为题发布相关报道。这令不少朋友心存疑惑:苹果真的打蜡了吗?苹果皮还能不能吃?对此,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有关工作人员特地进行了科普。苹  相似文献   

12.
<正>精致的竹制工艺品、惹人垂涎的泡酸笋……在广西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楼上,有一个麻竹特色农业文化展示厅,这一雅一俗的东西摆在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别小看这麻竹,它收益可不小。"龙溪村村委副主任李四林带着记者在竹林里转悠,半个多小时下来,他说"竹林只走了一部分"。龙溪村旁边就是洛清江,地势较低,村里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常见的小龙虾都是身着红"盔甲",可是,日前,家住奉化尚田镇的胡先生在购买小龙虾时,发现了3只通体蓝色小龙虾,当晚他将三个可爱的小家伙拍了视频发上了微信朋友圈,引来了朋友们的啧啧称奇。这三只蓝色小龙虾,大小与普通小龙虾无异,但颜色有很大区别,通体蓝色,连胡须也是蓝色的。由于独树一帜的颜色,显得尤为可爱。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农业风生水起,资本纷纷下乡务农。然而除了褚橙柳桃等少数巨头借东风"火"了一把,更多的人则铩羽而归。淘金农业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在北京清原天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及"额谷"品牌创始人刘达看来,同质化是农产品营销大忌,只有做别人没做过的才能深度拥抱这个市场。遭碰壁好产品也愁没销路朋友圈里大家都喜欢管他叫"达哥",作为一名混迹"媒体圈"、"公关圈"数十年的老江湖,刘达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1年在微博出现微商的雏形,到2012年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之后微商蓬勃发展,短短几年,微商这一经营形态已被大众熟知。而农产品因为生活必需品、复购率高、单价低等特点,与"高频购买的低价产品"微商产品特征吻合,因此虽然起步较晚,但迅速成为微商的主力军。由于低门槛、轻资产,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就能入门,十分适合农民和经销商创业,入行农产品的微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这个行业又有超高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16.
广西第五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日前在永福县农科所"广西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永福县农科所"广西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为平台,展示全国最新的水稻品种151个,吸引了近千名当地农民、地方农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水稻销种商前来看禾选种。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回胶东农村老家,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新一届村委上任后,体察民情,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节前给村里1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200元的养老费。村里这破天荒的举动,令老人们奔走相告,感动万分。其中有个孙老汉竟感动得给村主任下了跪,泣不成声:"……没有村里给我这400元,我和老伴真不知来年日子咋过呀……"老汉的一番哭诉,说得村委办公室里一屋子人都潸然泪下。区区400元,也就是一般公务员月工资的1/4或1/3,就成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微信一经问世便凭借其强大而便利的功能拥有大批大学生粉丝,成为大部分大学生使用的一个软件。然而,作为"朋友"圈,它却愈来愈趋向商业化。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十所高校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用户对微信朋友圈商业化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商业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林老板,有软枝高产油茶苗木吗?我要1万株。"广西藤县天平斌华农庄经理林斌华最近特别忙,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来自贵州铜仁市的油茶种植户正向他求购苗木。"有,只是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哦。"林斌华赶紧回复。"好的,您给我预留1万株,我明天就过来。"对方即时向林斌华下了订单。林斌华是一位有着多年苗木栽植经验的老农民,现年60  相似文献   

20.
《南方农村》2020,(2):F0003-F0003
科研团队介绍Research Group"数字乡村"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三大科研团队之一。该团队目前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人。该科研团队下设"农村电商与信息管理"、"小微金融与供应链"和"数字金融" 3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