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为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供新的解释。本文利用陕西8个苹果基地县的苹果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随着农户经营规模扩大,苹果单位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凸显,但尚未达到理论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苹果生产成本较高与农户要素投入不合理有关,尤其是化肥、有机肥两种要素。本文认为陕西苹果生产需持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依托农村农业信息网络,注重披露要素及其技术特性与使用方法,引导农户优化要素投入;以规模经营助推苹果生产成本下降、提升陕西苹果国际竞争力为契机,关注规模经营对苹果生产成本及其结构的影响,及时调整苹果生产与出口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阐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并运用直观分析法,测算河北省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目标值。测算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户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约为3.6-6.8公顷。在静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情形,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目标值会随着补贴、规模效益以及风险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收入的最佳途径,是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明晰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水平,并深入考察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7县428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各县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特征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它们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劳动力、土地、资金和其他因素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因素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劳动力和资金因素具有较大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小;(3)在引入模型的13个影响因素中,土地规模、土地流转和户主文化程度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劳动力人数、融资难易程度和非农收入比例次之,户主年龄、人均收入和区域经济水平也有影响,而家庭生命周期、粮食补贴、农业技术培训和购买农业保险则没有对规模经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户素质、破解融资瓶颈和分区分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认为要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适度规模经营前提条件;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户职业素养,培养适度规模经营职业队伍;扩大融资渠道,改善粮食补贴模式,克服适度规模经营资金瓶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区分不同的地域类型,分区分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粮食主产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四川省邛崃市依托"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担保"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在对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总结基础上,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其内在机理,表明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土地规模经济性和服务规模经济性,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户经营规模与效率水平不匹配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适度规模经营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培训以及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滞后于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进程,由小规模农户短期内数倍扩张土地规模而成的规模经营农户可能仍然遵循着从事小规模生产的理念与方式。成本效率水平能够综合反映具有特定管理能力的农户在特定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条件下,在特定的要素市场上的农业经营成效。本文基于江苏省稻农2015年和2016年成本收益微观面板数据,分别从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三个视角分析经营规模与效率水平不匹配对农户生产成本的影响。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结果显示,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相对较低的小规模农户在短期内从事更大规模经营时,由于效率水平与经营规模不匹配导致平均生产成本随规模扩张而下降的幅度降低,这将影响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预期效果。规模成本弹性结果显示,样本所处阶段的成本最小化规模大约在100~150亩之间。本文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2个省(区、市)134个村庄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分别从规模效益、产出水平和生产成本三个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水稻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农户更接近"理性经济人"假设,水稻规模经营在不同目标导向下存在差异化的适宜标准,现代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农业劳动力富余现象趋于消减,知识、经验和技能对水稻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稻种植利润和产出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应当权衡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取向,以不同目标导向产生的交集合理确定适度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高龄化对水稻生产短期无虞,但从长远看应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只能因地制宜探索,"齐步走"将出现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7.
实现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种多少地并不能完全由农户自己决定,而是要看整个经济社会环境有没有使生产经营者实现适度规模的条件的问题。如果这个“条件”不具备,规模经营也就谈不上。由于粮食专业户是粮食规模经营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而土地规模经营又是粮食规模经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本文打算结合雁北地区粮食专业户的历史变化情况,探讨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虞洪 《农村经济》2020,(4):10-16
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双重结构转型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散的小规模粮食经营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规模的粮食经营模式又受限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粮食生产只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两大路径,其中服务规模是比土地规模更为重要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路径。而且,中国地形地貌复杂、耕作条件、要素配置以及主体发育等情况差异极大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粮食生产经营不能"一刀切"地采取单一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模式。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粮食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最新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16年和2017年两期数据,考察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规模农户种粮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无论是纯粮食种植户还是粮食为主种植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皆显著扩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第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是通过促进规模农户转入更多土地来扩大粮食生产,对农户的种植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农业补贴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加大对农地经营者的补贴支持可成为解决当前农地流转不畅、促进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县和宁乡县402个农户稻谷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影响稻谷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因素主要有人工支出、农资支出、农机作业费、稻谷价格、稻谷生产规模等,要提高粮农收入,必须加大对稻谷生产的补贴,进一步提高稻谷的保护价,切实控制农资价格,发展稻谷的规模经营,推进稻谷生产的机械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结合平时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利用经济学原理,对在理论上如何确定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范围、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宏观政策层面如何引导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增加农户农业收入的必要举措,深入剖析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文章以兰州市榆中、永登、皋兰3县种植户为调研对象,基于638户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经济特征、耕地经营特征三方面拟选14个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自变量的sig.和exp(B)值判别影响3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 (1)研究区大多数被调查户(榆中75.00%、永登68.18%、皋兰72.82%)都愿意适度规模经营;(2)农业收入贡献、耕地面积、土壤质量、道路宽度对3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有效劳动力数量、非农业收入比重、耕地块数对3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学历结构对榆中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收入对榆中和皋兰2县农户适度规模经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有效劳动力数量、非农业收入比重、农业收入贡献、耕地面积、土壤质量、道路宽度对各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结论 完善农村“留才”“引才”机制,吸引高学历人才返乡从事规模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费需求和资源约束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当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面临土地规模、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种粮积极性等问题。对此,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分别从产出水平、产出利润以及生产成本3个方面研究了水稻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土地细碎化和耕地地力的影响后,目前生产模式下江汉平原水稻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且不存在规模经济现象,但经营规模大的农户"理性经济人"特征表现更明显。江汉平原现阶段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传统农业生产存在差异,其中劳动力生产要素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相对凸显,资本投入则过剩,土地产出弹性则变化不大,但土地细碎化会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单位面积成本,而耕地地力对产出和利润均存在正向影响。因此应适当扩大水稻规模经营,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在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耕地整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以田间管理环节为例,探究土地托管通过规模经营对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为更好地发挥出土地托管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得分倾向匹配模型与IV-Tobit模型等。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通过形成适度服务规模对技术效率产生影响:田间管理托管服务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服务规模在2~<13.33 hm2时,相比于农户自主经营具有提升技术效率的优势;使技术效率最大化的田间管理服务适度规模为7.5 hm2;托管中采纳绿色高效技术能够整体向上提升技术效率水平。(2)土地托管也会通过与农户土地规模相作用对技术效率产生影响:通过适度服务规模对技术效率的直接提升效用偏向于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通过土地流入对技术效率的间接提升效用在较小规模农户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1)发展土地托管应强调服务主体的适度服务规模,着力推进土地连片化;(2)运用绿色高效技术和机械有助于提升服务主体田间托管作业质量;(3)注重适度服务规模与适度土地规模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的过程中也要满足小农户土地流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区域土地规模种植效率比较视角,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区域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厘清不同禀赋区域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均存在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的门槛效应,表现为"负效应-正效应"的"U"型特征,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空间是存在的。进一步比较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生产规模扩张大大改善了生产效率,但粮食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呈现衰减态势,这主要源于土地规模禀赋与技术进步相匹配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需要强化粮食主产省县的土地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的匹配行为,以及粮食大户的生产激励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适度经营规模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多方妥协、多方权衡的结果。粮食作物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应考虑务农收入和土地生产效率两个方面,适度规模一般在100-400亩之间。我国每个农户持有的耕地过少且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加之农户严重分化,致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交易成本极高;同时,土地只能原址利用造成的垄断以及农户间的相互熟识与攀比,使出租方索要的地租向最高标准看齐,致使租地者的边际地租曲线随规模扩大而迅速提高,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大多被地租上涨所抵消。这两个成本困境使得直接从农户手里租地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非常困难。政府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对种粮家庭农场给予支持,同时借助中介机构降低土地流转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我国农业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研究兵团鲜食葡萄种植规模效率对推进兵团鲜食葡萄产业化及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DEA评价方法和Tobit模型对农户鲜食葡萄种植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鲜食葡萄种植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974、0.986、0.987,均接近1,说明现阶段土地得到较高的利用;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家庭人均收入、耕地投入、土地承包费用、葡萄树的树龄、加入社会养老保险的占比等变量对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大。为促进兵团鲜食葡萄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发展,应加大对中小规模鲜食葡萄种植户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中国粮食生产资本约束、成本约束和生态约束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粮农收益最大化(效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公平)的双重目标导向下,综合研究了农地经营权贷款定价、农地流转费用定价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表明: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当农地经营权的贷款周期约为25年时,金融机构(银行)与粮农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资本投入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176,土地权利资本化可以有效增加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本约束;农地适度规模随着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2010—2016年的中国农地适度规模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单个农民的最佳种植规模在2016年达到153.544亩,同期的每亩耕地流转费用为137.15元/亩,土地权利资本化比率为49.50%,亩均耕地的资本投入为577.04元/亩,实现一个职业粮农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释放31.057个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阶段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为背景,探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信贷约束对农业规模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没有降低农业规模经营的产出水平,其影响效应体现在生产成本上,种植户表现出了以牺牲成本为代价维持甚至提高亩均产出的生产特征。由于信贷约束的存在,种植户的要素配置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家庭劳动力投入,以弥补其他要素投入水平减少的问题。虽然单产水平没有出现显著变化,但是随着农地生产规模的扩大,受信贷约束种植户的单产生产成本却没有显著降低,说明信贷约束促使种植户的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因此,在未来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地深化改革中,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深入了解种植户的生产性融资特征,以完善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