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存贫困地区大多基础条件薄弱、经济发展环境欠佳,脱贫难度大。精准扶贫已成为战胜贫困的良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资产收益扶贫"鱼渔兼授",对破解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难题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为例,探讨资产收益性扶贫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产收益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机制创新,已经在我国贫困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一批新做法和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和研究。本文基于对东部扶贫改革试验区Z市典型案例的深入考察,从资产收益扶贫的基本内涵和运作机制入手,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已有的实践,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的减贫机理与实践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农村可持续脱贫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资产收益扶贫正以其实践成效成为有价值的路径之一,并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中的资源收益扶贫模式、IPO扶贫模式、金融创新扶贫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条件和前景及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资产收益扶贫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溯源,分析了资产收益扶贫的主要特征。在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实践进行回顾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资产收益扶贫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理论支持和法律保障缺乏、经营实体经营效果影响资产收益扶贫的可持续性、收益分配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等方面。据此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保障;严格项目筛选,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产收益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新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对贫困程度深、林业资产丰富的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武陵山片区林业资产收益扶贫的动力来源于多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全面脱贫政策下的财政和金融创新扶持、成功模式的效仿。在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实施中,需要财政资金牵引林农自有资源、社会资本进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运行中,发挥多元资金合力,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被广泛试点。但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成为困扰该模式发展的主要瓶颈。"玖兴模式资产收益扶贫"利用了三级"链式"合作机制,通过"混合"治理方式实现对产业链上机会主义的纵向治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的产业组织垂直解体过程为着眼点,结合信任困境的博弈分析,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组织模式下的合作机制及条件。玖兴案例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三方参与+公司监督权"(显性契约机制)、"重复博弈+分配剩余控制权"(关系契约机制)和"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声誉"(隐性社会契约机制)是减少公司信任困境的合作机制,可以促进"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首次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就以"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扶贫,先行开展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及经验,近日,由山西省农业厅、财政厅、林业厅、扶贫办以及供销社等单位一行共7人组成的考察一组赴四川、重庆实地考察。考察组与两地财政、扶贫、农业等单位进行了研讨交流,实地考察了四川平昌县、重庆梁平县和石柱县围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金融信贷等方面开展资产收益扶贫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产业扶贫成为各级政府抓扶贫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很多地方探索了资产收益扶贫形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松懈、扶贫资产年收益率总体不高等问题也随之出现,需要引起重视。一、扶贫项目资产缺乏有效监管根据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省级统筹带动项目仅有带动增收协议,低收入农户脱贫以后,暂无扶贫资产的管理规定。经济薄弱村集体  相似文献   

9.
动态     
正甘肃: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近日,甘肃省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按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3种类型,分别建立县级扶贫项目资产台账、行业部门分类台账和乡村明细台账。探索股份合作、业务托管、合作经营及改制重组等方式,盘活扶贫项目资产,促进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让脱贫人口分享资产增值收益。村集体从资产收益中提取的公积公益金重点用于项目运营管护、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严禁采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的做法分配收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财务会计》2017,(8):36-36
日前,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财农[2017]52号),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通知》围绕当前资产收益扶贫工作中存在对贫困户带动作用小、获益少等问题,研究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细化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的印发,有助于地方进一步抓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确保  相似文献   

11.
资产收益扶贫是扶贫机制的重大创新,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实施主体、村集体及贫困户共赢发展。近年,长治市在全市范围进行了资产收益扶贫有益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近日,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资产管理的实践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区形成和沉淀了大量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产,而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持续发挥项目效益、巩固脱贫质量的重要抓手,试点地区实践情况亟待加以梳理与分析。[方法]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流程化管理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扶贫资产内涵及部分试点地区实施现状,在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扶贫资产"七步法"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结果]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收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而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难题,进一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结论]各地区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实施差异化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扶贫资产管理效率为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据此,各地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将国家投资、部门(单位)帮扶、个人捐赠的资产量化给贫困户(村),利用经营收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加快了脱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得出了经验与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扶贫工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牧原生猪养殖产业链为例,在分析“政银企+N”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运行机制基础上,揭示了基于金融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农户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机理.研究发现,“政银企+N”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由政府主导,依赖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利用合作社整合流转土地和贷款资源,联合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以形成“政府书银行+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专项扶贫资金资产投入,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了实惠和好处,但目前没有统一核算范例和管理规定作为参考,造成核算不规范、科目错用、资金性质不分等现象,所以规范财政扶贫资金资产业务处理很有必要。一、扶贫资金形成资产后产权界定扶贫资金投入到村集体形成的扶贫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性资产形成收益按股向贫困户分红,公益性资产由村集体统一管护,无偿为村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到贫困户归贫  相似文献   

20.
我国扶贫瞄准机制调整、演进的根本原因在于瞄准收益和成本的不断变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扶贫瞄准机制的演进。当瞄准成本高于瞄准收益时,精确瞄准就是不合算的,此时,扶贫瞄准存在漏出。扶贫瞄准漏出使得应是贫困人口的利益被置于公共领域,而公共领域面积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而变动。扶贫瞄准机制的公共领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技术层面的"公共领域I"、制度设计层面的"公共领域Ⅱ"和行政管理层面的"公共领域Ⅲ"。在不同瞄准机制下,其公共领域是不一样的。在由村到户的瞄准转变过程中,为了减少公共领域,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建议:一是扶贫瞄准定量化,二是瞄准机制复合化,三是瞄准机制扁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