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政府官员参与招商有很大的弊端。其一,政府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者往往就是看中了官员“权力资源”优势。“免征土地”、“免税”、“免费”等“政策优惠”,全凭政府官员的嘴一张,就可轻而易举地“倾斜”。然而,这些“倾斜政策”往往是“权力作主”,既是“惠法”,有悖于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有违有关法律法规。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执行中变形、走样、打折,不利于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发展》2004,(4)
建立普遍性的官员“问责制”,就是要使权责统一:有什么权力,负什么责任,有权力就有对等的责任,并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这个“权责对等”的实现。问责制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几个前提——第一是政府信息、官员工作的合理公开。要想把问责制落到实处,首先要知道“问”什么,知道被问责者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只有建立起信息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问责之下。第二是到底由谁来问。实际上,官员行政时,他对作为公共资源的人、财、物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此权力系公众把自己的资源授让于官员,交付其处分、使用。与…  相似文献   

3.
小燕 《珠江经济》2003,(9):23-25
义乌的发展是不是与当地政府的开明有关?我认为城市的发展不在于政府的开明,而是政府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深圳的迅猛发展就在于政府太小,而郑州市政府连卖馒头都要管起来,专门成立了个“馒头办”,权力深深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官员们可以捞的就太多了。  相似文献   

4.
于乐昆 《魅力中国》2011,(1):179-180
以引咎辞职为主要形式的问责制度即让掌握公共权力政府官员对其行动负责,体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宪政思想,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必须要求。在我国当前的政治形式之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权力问责制度,对于防止和治理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问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5.
消除寻租须自律□张安强西方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寻租学说”,这一学说的实质是,在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时期,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趁机进行政治权力与经济之间的交换,采用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谋取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或者更明确地说...  相似文献   

6.
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中国老百姓已不再忍气吞声,甘受欺辱,不再委屈求全逆来顺受,他们已经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的权利而争,敢于和政府官员对簿公堂,讨“说法”,讨公道。“民告官”胜诉多据某法院三年来的统计,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败诉比率高达60%。为什么“官”会败给民呢?一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执法不能依法,因而一旦被诉诸“公堂”,败诉就成为必然。当前,“民告官”的案例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百姓告政府。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是政府官员应守的责…  相似文献   

7.
《产权导刊》2009,(11):23-23
金融机构监管 计划将赋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权力,监管美国规模最大、最具系统关联性的公司,奥巴马政府将这些公司称为“一类金融控股公司”。一名政府高层官员表示,这些大型公司将面临更高的资本金要求和更加严格的监管,因为它们能够对整个系统构成威胁。该官员表示,  相似文献   

8.
林文静  姚远 《魅力中国》2011,(21):52-52
行政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监督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国外,为了限制和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许多国家都实行了行政问责制,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而在我国,“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还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了解并借鉴国外行政问责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责任政府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玉洁 《山东经济》2007,23(6):36-39
现代政府应是有限政府。相对于市场经济的自主运行,政府权力行使应是有限度的;相对于市民社会的权利自治,政府权力行使应是有限度的;相对于自身失灵现象的存在,政府权力行使应是有限度的。在实际操作中,有限政府的“有限”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在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限”政府的权力范围与职能规模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完全一致的,而只能由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正>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涉及政府和市场及企业两方面,而“主要矛盾方面”是在政府和官员,关键还是在于“权力不可任性”,重点是要解决“非经济因素”对营商环境的影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这个看起来再“软”不过的东西,已日趋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中最“硬”的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要素集聚的“磁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出现“走穴”两个字是指影视歌星们跑场子捞外快,而近几年来,另一种“走穴”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政府官员“走穴”。由于这种走穴披着合法的外衣,罩着眩目的光环,因而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  相似文献   

12.
刘金松 《东北之窗》2010,(19):34-35
近年来,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对官员实行“层层分指标,级级抓考核,个个有任务。人人忙招商”的硬性分配,出台相应的处罚和鼓励措施。调查发现。尽管招商引资促进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但这种片面追求政绩和对官员奖励的做法.也刺激一些官员冒险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5,(109):1-8
基于现实国情、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和目前国内人才市场状况,从近几年接近退休年龄或刚退休(不超过64岁)的优秀高管中选聘(包括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退休政府官员)国有大型企业董事会的“专职董事”,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目前存在的若干腐败现象,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与财政经费的支出密切相关。诸如公车腐败、公务接待腐败、出国考察腐败等等,无不是通过大手大脚花纳税人的钱来实现的。由于政府的钱袋子管得太松,官员们花公款太方便、太容易,出现奢侈之风和腐败就成了必然结果。因此“钱袋松”导致“腐败重”是个不争的严峻现实。借鉴国外经验,管好政府钱袋,预防官员腐败,是源头防腐的治本之策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流传很广的一句民谚。封建时代做官能够为民作主,已经算是难能可贵的清官了;老百姓期盼清官为自己作主,几乎是一种奢望。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员,应当把“为民作主”,改一个字,叫“让民作主”。因为,“为民作主”的“权力”还在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6.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学栋/山东省行政学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府只要下放了权力,就没事可管、可干了;认为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这是一种极其偏面的错误认识。事实上,在中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把政府当成企业,强调企业化运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党政官员有意或者无意地把自己当成企业“老板”并渐渐养成“老板式”思维方式。在老板式官员的背后,—方面是观念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完善,甚至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周倩 《发展》1997,(11)
轿子·车及人周倩轿子在中国曾经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在古代,官员坐轿出巡要鸣锣开道,以示威严。按规定,为县官开道时鸣锣七响,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府一级官员出巡为九响,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省级官员出巡就成了十一响,意为“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  相似文献   

19.
潘岳 《科学决策》2004,(6):13-16
新发展观所确立的新政绩观,要求我们对那些仅以单纯GDP增长为业绩而不惜破坏资源环境的政府官员,对那些只知道耗费财政和社会财富搞“形象政绩”、“窗口政绩”、“路边政绩”的政府官员,不能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20.
谢凌萍 《魅力中国》2014,(23):302-302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又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法治是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法治强调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政府与法人、自然人一样,都要置身于法律的框架之下,接受法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