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存在着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保护、完善的流转服务市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等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考察,为我国在政府支持、政策优惠、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创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从完善农地金融的相关立法,加大农地金融的政策扶持,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规范农地金融的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新型农地金融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磊 《海南金融》2005,(7):57-59
农地金融制度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信贷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效率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我国农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农业发展的合作与竞争之中,借鉴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地金融制度,推动我国农业制度的创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我国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给农村金融部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构建以农户土地承包权为抵押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充分吸收台湾地区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发展中国大陆农地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基本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并在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农地金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在农地金融抑制,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融资,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为此,应借鉴农地金融当前实践模式,设计出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并在农地产权制度、政府支持引导、农地流转市场、"期货农业"发展、评估与风险机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起配套制度,大力促进农地金融发展,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建设从1988年贵州湄潭县的农地金融制度试验开始,发展到目前遍地开花的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本文挑选浙江嘉兴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丽水的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案例,将它与贵州湄潭农地金融制度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地金融不仅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农地金融制度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政府支持下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路径选择方面应注意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相契合,次级制度优先、诱导基础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安排,探索构建一个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差异化金融产品提供能力的农村金融供给制度——中国特色的农地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掀起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将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二者的改革与创新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发展农地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地票交易、农地承包权证券化等多样化农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0.
农地金融:国际考察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比较美国、德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地区)农地金融制度的设立背景、运作模式与成功经验,借鉴性地提出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初步方案设想,即借鉴并揉合德国"自下而上"逐步发展及美国"从上到下"迅速铺开的强制式与诱致性相结合的创设模式,采取"分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最终在我国形成上层为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土地金融机构,下层为土地抵押合作社的专业性土地金融机构的复合型农地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