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取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度作为政府环境治理的代理指标,利用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治理体制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的原因,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财政收入分权和中央向下转移支付的对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变量间的交互效应后发现,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但过度分权降低了转移支付效率,造成环境治理投入偏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缺少制度框架对各级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制度变迁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财政分权和政府行政垂直集权之间隐藏着尖锐的矛盾,且财政分权制度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财政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通过立法相对固定;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设计必须和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实行预算硬约束,并调节好财政分权和行政集权之间的矛盾;在财政纵向分权的同时。横向财权必须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研究了我国政府问转移支付政策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乔宝云等(2006)利用我国1994年-2002年各省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刺激是不成功的,它抑制了地方的财政努力程度。该项研究的缺陷是仅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总量的影响效果,而没有对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在实现财政均等化的同时,不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然而本文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财政努力的新测算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200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税收返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均存在明显的负效应,只有专项性质的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存在激励作用.本文认为,抑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的负效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建立按人口分配的税收返还制度、分离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专项转移支付和改进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式.  相似文献   

5.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制度规范,不仅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而且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高财政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和地方财政密切相关并受其影响和制约的。从地方财政的角度来看,只有使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规范化和其它各项财政改革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实现转移支付制度应有的经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维坦模型是分析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关系的理论起点,但现实财政分权实践与该理论中的分权假设有很大差异。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力来源,这极大地削弱了财政分权的效应,容易造成政府间的"串谋"、"公共池"不良竞争、财政幻觉和财政依赖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政府规模膨胀的重要因素。在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结果都不支持利维坦模型。  相似文献   

7.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辽宁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果缺失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地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做到: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突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重点,建立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经分税制改革而建立、完善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业已实施了近20年,在发挥一系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挑战。文章以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实践的兴起为出发点,总结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特点,结合目前对我国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质疑,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受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进程的制约和影响,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仅处于雏形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与转轨国家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的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解决确定转移支付目标、确定合理的转移支付模式,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公式、完善法律保证体系的内容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财政分权的决定因素入手,实证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省以下财政分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维持关系,即当地方出现财政风险时,中央不会坐视不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放任预算外资金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转移支付(特别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来援助地方。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没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竞争、区域差距、财政分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是尚未理顺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应从立法、组织结构上确认市场竞争的优先地位,把政府竞争限制在制度框架内;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调节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使地方政府能公平地竞争;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规范政府竞争以及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巴西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巴西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的开展及其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巴西的实践表明,通过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及其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琳 《地方财政研究》2008,(7):13-17,28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对均衡地方财力具有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均衡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推行和实施应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财政能力强的地方改府自己选择适宜的转移支付对象,中央政府只须研究制定有利于地方政府关注长期“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竞争、区域差距、财政分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是尚未理顺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应从立法、组织结构上确认市场竞争的优先地位,把政府竞争限制在制度框架内;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调节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使地方政府能公平地竞争;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规范政府竞争以及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间横向不平衡的矛盾,需要进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等进一步加以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义务教育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提高财政分权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财政分权对我国公共义务教育产生了“性别效应”。我国在维持现有“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出体制的基础上,应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开拓县级财政收入源泉、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等措施来降低财政分权对部分省份义务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全面考察了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与责任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财政包干制时期还是分税制时期,地方政府的收入留成比例对于其财政努力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只是在分税制时期这种影响有所降低。支出责任的分配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对地方政府征集收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却很明显地抑制了这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省以下分权改革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与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省内财政体制的安排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利用中国的县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 "双重援助依赖"的地方财政制度显著扩张了地方政府规模,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官员的"横财效应"机制和转移支付存在的严重"粘蝇纸效应".因此,想要约束政府规模的膨胀,一个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制度安排消除省内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格局,通过县级政府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