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显,传统的“以能源换产量”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外商直接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西藏与港澳台地区除外)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的角度,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方面,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特征分解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投资比重越大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农业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价格、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农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6.
技术空间溢出对省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DEA模型对全国29个省份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当期和前一期的能源效率空间正效应显著;技术进步不仅对本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还对相邻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加强地区间的节能技术研发合作、促进节能技术的区域推广和共享、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另外,人均GDP与能源效率正相关;第二产业占比高以及煤炭消费占比大会降低地区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厘清指数下降分解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变化、能源替代等因素作为地区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子,推导出适宜的分解式,解构各因素对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次之,同时发现能源强度下降有回弹效应。该结论对于确定地区节能减排关键要素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型C-D函数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就业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是形成区域就业差异的长期原因。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对区域就业量的短期影响在四大经济区中又是不稳定的。因此,准确把握不同区域特点,以就业优先为指导,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方向,才是实现就业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与我国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认为,依靠技术进步可以减少能源的相对消费,但不会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相反会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因而,技术进步在致力于降低能源密度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有两个途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本文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测算了1996 ~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碳排放强度降低贡献最大的部门是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因此,将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何凤霞 《全国商情》2007,(2):20-21,59
随着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逐渐好转。但是,在近几年的投资热潮中,低水平重复建设日益严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再次出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造成经济生活的低效率,如何避免产业结构趋同,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的条件下,运用共同前沿法,对我国工业基于区域随机前沿的技术效率、基于共同前沿的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比进行了实证性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工业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可以用同一共同前沿包络,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比;支持文献中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工业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不断下降的结论;通过三大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比的变化趋势发现,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工业技术效率的落差上,而且这种落差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扩大化的倾向,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在工业经济效率上也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差异还不断扩大;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仍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1995—2014年面板数据,测算各省空间相关性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运用LMDI方法将能源强度分解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效应,从能源回弹效应的定义及机理出发,研究中国能源回弹效应现象.结果表明:中国1996—2014年回弹效应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部分回弹效应阶段(1996—1999年)、逆反效应阶段(2000—2008年)、部分回弹效应阶段(2008—2014年);整体来说,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平均值为64.77%,处于部分回弹阶段,表明达到一定的节能的效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优化结构来提高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选用随机前沿分析,对三类所有制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09年,私营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国有企业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率呈现递减的趋势;(2)2003~2009年,私营企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其次为国有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低;(3)三类所有制企业间技术效率的集聚在省域的分布上是有差异的,省份之间技术效率集聚的所有制类型既有相似性,又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SFA的方法计算了我国35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将35个行业分为7类分别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998~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表现为负增长,而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表现为正增长;从总体上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效率提高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以技术竞争为主的行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技术效率改进对于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行业的能源效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影响区域技术效率的路径进行分析,运用SFA构建产业结构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测度模型。以辽宁省经济发展数据为例对产业结构的具体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对区域技术效率有阻碍作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对区域技术效率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用方差分解法和回归分析法来对辽宁省各城市技术效率差异变动的趋同、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全省和三大区域均存在着趋同、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现象。加入控制因素后,趋同速度发生了变化,其中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政府行为却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