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金周转期(Cash Conversion Cycle,CCC)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衡量公司管理效率及其外部融资需求的指标.来自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显示,公司现金周转期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买入公司现金周转期较低的股票、卖出公司现金周转期较高的股票的套利组合具有显著的正异常收益率,即存在现金周转期异象.本文采用组合价差法和Fama-MacBeth回归考察了中国A股市场中现金周转期异象的存在性及其成因解释.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股市场存在与美国股市不同的现金周转期异象,公司现金周转期指标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买入公司现金周转期最高的10%股票并卖出公司现金周转期最低的10%股票的市值加权组合,每月可获得1.035%的超额收益和0.307%的异常收益;中国A股市场中现金周转期异象可以用公司的融资风险和股票错误定价两个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随机抽取2009年11月30日至2012年11月30日期间上海A股100只股票来探究上海资本市场交易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在这一期间,上海资本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基本不符合CAPM;非系统风险因素对模型的解释力度较大。最后,笔者结合中国股市,作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深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数据,研究信息披露质量在股票投资中的作用。根据深交所的考评结果,将深市A股上市公司构造成高信息披露质量投资组合和低信息披露质量投资组合。利用Fama-French alpha来代表超额收益,结果发现:持有高信息披露质量股票组合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而持有低信息披露质量股票组合的超额收益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6年及以前上市的A股股票自1997年1月到2004年12月的月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就牛市和熊市对中国股市中期惯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牛市,惯性策略无法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原因在于输家组合的价格表现为显著的反转现象;在熊市,惯性策略在排序期较长、持有期较短时可以获得显著超额收益,且主要来自对输家组合的卖空。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大盘指数与股票市场IPO抑价程度相关。“市场气氛”这一指标可用来刻画大盘指数的状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6年至2008年在沪市上市的41只A股新股,就上证综指与沪市A股市场IPO抑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6年至2008年上海A股市场平均IPO初始收益率为81.72%,股改后的上证A股市场仍存在着较高的发行抑价。上证综指与IPO抑价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沪市市场气氛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同时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规模等几个变量也表现出较高的显著性,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是新股IPO抑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深证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序列回归方法对CAPM在深证A股市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深证A股所需要面对的主要是非系统风险,而系统风险对股票收益的解释力很低。因此CAPM并不适合深证A股市场,深证A股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ST股票的收益研究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选取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样本,对其股价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发现,尽管总体上ST股票总体上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不同子样本之间差别很大;分析发现资产重组是ST股票超额收益的最大动力,而ST公司的持续时间和上市地点也相当显著地影响公司的超额收益,此外,ST公司中存在显著的市值效应,但不存在显著的市净率乘数效应,而公司的财务基本面、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通比例均不能有效地对ST公司超额收益的截面差异做出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A股市场上分析师评级数据,基于券商分析师投资评级建立量化投资策略,以构造零成本投资组合的形式对中国市场券商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进行实证检验。根据量化分析结果,不论是否考虑交易成本,投资组合均可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亦即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但受市场状况影响较大。就分析师评级信息含量的来源而言,对于低账面市值比、小市值和低换手率的公司,分析师评级的准确性和信息含量更高。说明分析师对于基本面和价值层面的分析能力较强,同时具备通过各种途径对小公司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的现象,即过度反应。本文通过对深圳A股股票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形成后八个月开始到一年的检验期内,原先的输家组合的平均累计收益率高于原先的赢家组合,最高差值为1.81%。此研究结果表明。深圳A股股票市场在短期内不存在过度反应效应,而在中长期内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因此可以在中长期内通过反转策略来获取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0.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是被全球多个股票市场证实存在的金融异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研究,得到了我国A股市场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反转效应,而在中长期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均能获得显著的超额累积收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我国A股市场制度,规模效应等多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投资者潜在账面收益衡量投资者回报,实证研究收益率的非对称性表现如何影响投资者回报,并从交易制度视角进行解释,研究表明,投资者在日内盈利而在隔夜亏损,这一收益结构的失衡与中国股市日夜期间收益率的不对称分布密切相关;无论在个股还是资产组合层面,隔夜期间产生的负收益无法由日内期间的正收益弥补,尤其是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隔夜收益对投资者回报的边际影响显著高于处于盈利状态时;T+1交易制度造成的股票隔夜收益折价降低了投资者的总回报,是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客观原因.因此,监管层在构建和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时,应考虑制度对投资者和资产价格的阶段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A股市场数据,运用非资产定价模型分解法将个股风险分解为市场风险、行业层面风险和公司特质风险,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从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平均公司特质风险经历了下降和上升的U型趋势,并且时间序列平稳;(2)公司特质风险在个股波动中的比例不断升高,逐渐成为个股风险的主要来源;(3)在三个层面风险中,只有市场风险具有市场收益的预测能力,公司特质风险和行业层面风险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特质风险没有被市场收益定价,也就是说,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特质风险只是反映了公司层面信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债务风险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并对资产定价产生重要影响。综合使用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股票价格数据,参考Moody's KMV方法构造违约概率指标,研究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关系。实证分析显示,在2014年之前,我国A股市场出现过"高违约风险—低股票收益"的"违约异象"。但在2014年之后,随着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事件出现,违约风险—股票收益的关系逐步扭转,上述异象消失。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是否为国企,会显著影响股票收益对违约风险的敏感性。具体而言,在2014年之后,非国企背景股票的收益率对违约风险变化的敏感性要比国企背景股票高出1倍多。  相似文献   

14.
将事件研究法适用于中国股市并购绩效的研究作为前提,采用超额收益率法对并购后的市场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支付方式和资产置换方式会带来企业短期市场绩效的提高;股票支付方式和承债收购方式会产生负向超额收益,短期并购效果差;而债转股式支付方式不会带来企业短期市场绩效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的核心问题是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本文对沪、深两市的两类“极端”股票,即绩优股权和ST股的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收益类股票总体风险的平均水平远小于ST类股票的总体风险的平均水平;在总风险的构成方面,非系统风险均占主要部分(70%以上),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仍是投机性较强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利用VAR模型对上海A股市场2000年1月至2008年12 Yl的月度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结果表明,上海A股市场股票实际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股票实际收益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偏离能够在大约半年内得到修正,两者价格走势趋于一致,未来可以通过构建相关股票指数,发挥股票市场抵御通货膨胀的保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笔者所提出的TSWC模型,验证其在以价值投资为基础上的反向投资收益,以此证实该方法是否能够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更高的超额收益.笔者以实际操作发现,在国内A股市场,采用以TSWC模型进行价值投资,会比通常理解的买入持有策略(buy & hold)具有更大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优势.  相似文献   

18.
风险平价模型作为资产配置的分支,在国内应用仍然不够广泛,主要原因在于普遍认为大类资产对风险的定价仍不合理。通过跨越两轮经济中周期时间段分别构建由股债构成的简单风险平价模型以及加入商品后的风险平价模型,发现在收益率和股票类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并能够提升收益风险率。通过质押式回购一次加杠杆和完全加杠杆后的增厚收益组合,不仅能满足中国投资者的收益率需求,而且收益风险比相较不加杠杆的风险平价组合进一步提高。因此综合来看,尽管风险平价模型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引起管理人和投资者的注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3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放现金股利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15日至公告日后15日为事件窗口期,运用事件研究法就现金股利的发放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公告发布前后股票产生持续的累计超额正收益。  相似文献   

20.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周内效应的研究对讨论市场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不同代表性的指数研究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同时借助经常解释金融异象的Fama-French风险因子来试图解释周内超额收益,结果表明市场因子和规模因子可以解释周内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