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结合金融抑制和信贷配给理论,在分析我国银行业信贷资源错配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信贷资源错配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企业生产初期,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发放大量低廉贷款导致过度投资;在企业试图退出产能过剩行业阶段,银行与政府联手设置高退出壁垒,加剧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银行信贷资源错配是造成体制性过剩背后重要的金融诱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构建非平衡面板,研究了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信贷配置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效应,并分析了外部环境对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信贷配置和风险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抑制城商行的信贷配置效率,且将加剧其破产风险。同时,信贷配置在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风险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外部环境因素中较好区域环境和经济形势以及引入境外投资者少量持股能够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提高城商行的信贷配置能力并降低其破产风险;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则会放大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信贷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和对其破产风险的加剧效应。所以,监管部门应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稳定外部环境,从而降低利率风险对银行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利用银行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作是破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从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市场化运行状况、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工具特点及创新过程中对金融的有效选择等方面,特别研究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提出利用银行信贷工具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和途径,即建立创新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机构、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等。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改革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从企业治理这一市场化机制视角探索解决产能过剩的新途径,研究发现:良好的企业治理架构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投资和决策效率,进而通过减少投资失误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缓解产能过剩.进一步地,利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120个地级市共11211家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治理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并验证其理论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分权、薪酬激励及管理层更替等市场化治理机制有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这一结论在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和排除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稳健;(2)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市场扩张和增加创新两个途径实现;(3)在非国有企业、政企关系较弱的企业以及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中,企业治理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更突出.研究表明,通过市场化机制,即强化企业治理,可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支持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困难是:贷款在行业和企业集中度高,风险集中;当地银行规模小,授信有限;国家压缩产能过剩行业和加大节能减排带来的信用风险.本文建议:财政、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应配套支持经济转型,降低银行风险;应建立接续产业资本金拨付和扶持基金制度,处理好地方比较优势和产能过剩的关系,适当调整对转型城市的信贷政策;对转型城市的银行内部考核给予适当容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构建纳入所有制异质与官员激励的产能过剩成因DSGE框架,基于DSGE稳态进行扩展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产能过剩因过剩劳动力和出口需求而越发严重:过剩劳动力为扩产企业提供实际工资不变的劳动,出口需求则为官员激励下的居民消费挤出提供销路;官员激励下的土地财政与公共职能缺位,导致居民储蓄增加,为扩产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地方政府的补贴式竞争也为企业提供扩产资金。然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外部经济危机下的出口萎缩,表明产能过剩的有利环境正在发生改变,需要把经济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导出,优化资源配置。而这需要以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带动居民消费,从而化解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金融企业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参股非上市金融企业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参股非上市银行的公司在优化资本配置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融资通道,其直接证据是该行为导致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加剧,且该效应对于注册地位于东部及东北地区的公司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公司的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增强参股非上市银行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产能过剩的资金供应机制,挖掘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信贷资金成为吊帐,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不相适应。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既有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干预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信贷监督不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须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控制信贷总量,拓展银行业务等。  相似文献   

9.
信贷周期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贷周期是银行在内生和外生的机制或条件下行为集合所形成的一种信贷紧缩和信贷扩张的交替往复的现象.国外学术界对于信贷周期理论的探讨,可以分为三个角度:一是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角度阐述了经济波动的信贷观点:二是从银行信贷行为的角度,认为银行的行为具有内在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三是从银行业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10.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倒逼"激励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银行环境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利用2010年和2013年分别作为研究的前期和后期,对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表现及其财务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银行绿色信贷表现与财务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财务绩效的提高显著地促进银行改善绿色信贷表现,但绿色信贷表现的改善却并没有显著地促进银行提高财务绩效.尽管改善银行绿色信贷表现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正向效应短期内不显著,但其对银行信贷风险的下降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改善银行绿色信贷表现,政府需要完善绿色信贷金融法律法规、建立绿色信贷实施的监督与信息公开机制等政策来完善绿色信贷实施的外部环境;银行应该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措施来加强绿色信贷体系的内部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17年381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信贷行为周期性和监管有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普遍存在顺周期性,此特征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出现减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逆周期性监管是有效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银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应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管制,设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金昌市近5年间的信贷资源配置情况的分析,指出经济金融化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限制了信贷资源配置的总量和空间,同时信贷资源配置单一也难以满足社会资金的差异化需求。对此,文章提出信贷资源配置优化的对策:增加信贷资源配置的主客体;选择好信贷资源配置的产业范围;发挥好非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创造信贷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规范和引导非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利率与银行贷款之间Granger因果测试、研究利率对银行资产平衡表的影响、比较银行贷款对人均GDP的影响等来检验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效率。研究表明,银行信贷渠道的效率依赖于公司和银行的融资能力;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信贷渠道的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7年381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信贷行为周期性和监管有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普遍存在顺周期性,此特征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出现减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逆周期性监管是有效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银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应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管制,设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造成银行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防范信贷风险,已成为银行的一个重要课题。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已是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借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拟通过银行信贷决策中的现金流量分析,阐明借款企业的现金流量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以此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相似文献   

17.
信贷市场非均衡将改变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行为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企业与银行的经营成本。“超贷”与“惜贷”都是信贷市场非均衡现象 ,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导致“超贷”、“惜贷”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有效率的银行体系是保证利率市场化之后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效果更是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与效率标准相去甚远:市场结构集中;垄断者绩效难如人意;大部分资金流向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源配置欠佳。利率市场化将赋予、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定价权,其定价行为必然对市场化效果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个角度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银行信贷是银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业务,也是银行自身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银行的信贷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之间的作用非常重要,也是影响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经从局部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转变为全面性、长期性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持续恶化加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回顾与评述,文章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地区特征,并从市场和体制两个视角探讨了产能过剩的成因。中央政府应坚持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根本性力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通过市场机制来化解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