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理论,构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衡量指标,选取青海省2008年-2021年数据分析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演进趋势不明显,其中科技创新是掣肘二者融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青海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现状,给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和建议,对于青海省的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协同演化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显示:西方学者对协同演化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协同演化的涵义、特征和类型等方面,而对协同演化的应用研究则从生物学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重点是组织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个体与制度的协同演化等。协同演化理论独特的分析范式和广泛的包容性使其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但同时,协同演化的理论框架还不够精炼,对实证研究也提出了种种苛刻的条件,因此,协同演化的实证研究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协同理论方法研究了徐州1995-2006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计算出12年来徐州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有序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度.通过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系统有序发展而言,环境系统有序度一直是有序度不断波动状态,而二者的协同度也处于不断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开展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文章分析了科技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以及京津冀科技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的设计思路,同时给出了通过建立相关法律体系、拓展银行网络、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搭建融资互助联盟等方式构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5.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四川和重庆产业子系统有序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两地间产业协同水平低,且波动较大。运用区位熵分析成渝地区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及竞合情况发现:尽管存在一定竞争,四川与重庆仍在工业上具有较强互补性;成都与重庆在高技术产业上的竞争较强;毗邻地区城市与重庆、成都在工业上可形成优势互补;四川部分由毗邻城市组成的区域整体上在某些行业具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合理分工;更好发挥双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毗邻地区合作,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产业政策协同,完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总量和结构数据入手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科技进步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金融系统中银行信贷的扩张对科技创新存在抑制作用,而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则有利于科技创新.应增强我国科技创新中金融支持,在不断完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的同时,继续发挥风险投资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股市发展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根本路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都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一的财政手段或单一的金融手段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财政工具与金融工具互相取长补短、协调配合,共同支持科技创新,成为科技政策的主流范式.江苏在财政协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系统探索财政协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基本路径与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探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路径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回顾五次技术革命浪潮所带来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制度效应,分析了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周期性机理,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并通过构筑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后经济危机背景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制度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筛选出科创板的573家科技型企业,并选取了2011~2021年的企业财务、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宏观经济等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多期DID模型,不仅对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还比较了财政协同金融两种模式对处不同成长时期企业和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协同金融的信贷模式和投资模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模式对促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创新效果更好,信贷模式对促进处于成长稳定期的企业创新效果更好。投资模式和信贷模式对东部地区的企业创新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更多依赖于投资模式,西部地区则更多依赖于信贷模式。为此,一方面应提高财政协同金融两种模式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应发展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投资模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和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相互作用关系要求区域科技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运用我国西部省区统计数据,对协调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协调度省区差异显著,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相对于科技创新水平来说,西部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实力不足,制约科技创新投入与转化,是科技-经济系统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1.
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从政产学研角度出发,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三对博弈主体,并分别对每一对博弈主体进行协同创新演化稳定性分析,找出影响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稳定合作的因素。分析发现: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非常强的敏感性;产学研之间有效的信任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双方能够长期合作的重要保障;政府积极引导并增强学研方之间的信任度及彼此之间的约束,是提高协同创新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京冀最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与北京的协同程度最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视角和京津冀三地的个体视角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协同网络,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据此梳理了现有风险。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结合"三角结构"与网络特征指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风险的形成过程,并运用案例对比验证了因果关系回路。进而结合案例揭示了创新密集型集群的风险易发缺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协同理论中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中基层政府组织治理子系统和自治组织治理子系统的测量指标体系,依据山东省12个地市内的36家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对农村社区的协同治理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并且依据协同治理的测量数值和农村社区信息化评价问卷获取的调查数据,采用截尾回归(Tobit)模型分析了社区信息化对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两个信息化指标对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信息化业务应用和信息化服务支持两个信息化指标对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和政策激励等方面给出了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推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引入破坏性创新是推动本土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与模块化分析范式局限性基础上,对协同演化理论的提出及意义进行了阐释,并以协同演化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破坏性创新与本土产业升级的协同演化过程,总结归纳出破坏性创新推动本土产业升级的机理。破坏性创新通过与产业环境中诸多要素的互动来推动本土产业升级,而产业市场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行为,迫使在位企业接受产业市场环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金融是驱动微观主体创新的重要动力。本文聚焦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事实,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非试点地区相比,科技金融结合政策对试点地区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对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
许珂  卢海 《西部金融》2014,(7):66-70
不同区域金融结构在资本供给、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率方面也就存在不同。本文运用DEA分析法比较了江苏沿江八市金融结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并通过建立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验证了金融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其相互结合的科技金融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点.本文以科技金融内涵本质为渊源,以企业生命周期、金融成长周期和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等理论为研究基点,依据中国科技金融实践,阐述并构建了科技金融体系,且以企业为核心、以金融成长周期为逻辑论证主线,探索了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特征及融资渠道.最后通过对科技金融创新、科技金融环境建设以及科技金融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演化趋势进行研判,以期对中国目前科技金融系统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当今中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命题。在构建城市创新质量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创新质量,并能通过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城市科技投入水平和吸引研发人员流入三个渠道促进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协同集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有促进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能促进城市创新质量提升。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够推动新企业注册量的递增,进而提升城市的创业积极性与创业活跃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具有促进城市创新质量和创业活力两大功能,可以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增长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复合型、专家型的科技金融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文章阐述了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机制,作为地方政府要对科技金融人才的协同培养进行引导,人才培养单位要与相关行业紧密结合,要吸纳行业人才组建专家智库,人才培养中采取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严把人才培养质量,为科技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