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为切入点,准确把握朱仙镇木版年画自身的产品属性,力争在题材、艺术元素、功能交互等方面进行多维延展,引导当代朱仙镇木版年画从平面方向,拓宽到创意衍生品领域。在保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符号、精神品格的基础上,整体提升木版年画的经济功能。旨在全面提升朱仙镇木版年画综合竞争力,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原经济区打造特色文化具有借鉴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是对中国 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分 析,探索植物景观景题造词方法及规律,提出了四字景题创作 “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的基本评价标准及景题 创作方式。认为在景题创作时可以借鉴诗词、楹联和古典园林 景名,收集与归纳景题常用字词等,运用诗性思维,使植物景 观具有“景面文心”的特点。以期在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方面对 风景园林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1)
上海小校场年画是中国年画中的佼佼者,以其新颖时尚的题材、清新雅致的色彩以及精致摩登的工艺,生动再现了清末民国初期上海城市的历史风貌,也是海派文化中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晓强 《大陆桥视野》2016,(12):335-335
随着乡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风景园林规划也由城市逐渐向农村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特色,然后分析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简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以期为合理的开发和规划乡村景观,对于维护乡村特色风俗和文化,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 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 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 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 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 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 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 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 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 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 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春节期间,贴年画、放鞭炮,人们以此增添佳节的氛围,表达对新生活的憧憬。年画,不仅是年节和民俗里的环境烘托、气氛渲染,也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的载体,更是民众美化生活、辞旧迎新、惩恶扬善、接福纳祥的一种理想寄托和特殊话语。年画源于民间贴门神的习俗。俗话说:"一门之神,财富盈盆。""家中无物穷不怕,只要门上贴年画。"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渲染过新年风习:"贴画鸡,或斫铸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相似文献   

7.
在风景园林工程绿化设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相关工作原则,根据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对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分析,在保证风景园林施工建设质量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外观设计体系,科学开展绿化管理工作,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发挥绿化设计工作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存在着自然气候、人文风貌以及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地域性景观风格.根据规划项目的地域性特征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并充分融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元素,才能做出与当地特色和谐相生的风景园林设计.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而忽略地域性特色在设计中的展现.其必须与地域性特征形成全面的融合,这样的园林景观规划才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本文根据笔者的日常工作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成为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是城市要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简单探讨下园林规划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的发展给中国传统造园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园艺学、建筑学和林学等相关专业学者在这样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开始研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课程与教育,并积极投身于风景园林实践中,为风景园林学的孕育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接触到先进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教育,将国外的风景园林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造园理念相融合,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11.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 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 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 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 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 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 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 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 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 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 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 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师对待遗存的态度、建筑的体量感及中心性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以及风景建筑的材料选择与建构逻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风景建筑设计的2种途径:哲学的途径和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比特摩尔庄园是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的2个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之一。系统分析了庄园营造的专业理论、实践及社会背景、建筑与山水格局特征、道路系统及植物景观特色,以及项目中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极具代表性的“自维持”森林经营理念。研究认为:在本案例中,风景园林在面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等多因素影响的景观规划实践中,可以成功统领各相关专业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多重价值的、“自维持”森林经营理念在遍及美国国土的实践中证实了当初的前瞻性考量。该案例不仅影响和决定120多年来美国风景园林、森林经营等专业实践的内涵和走向,也将对中国的城乡生态环境修复与保育实践、生态智慧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刘楠   《技术经济》2020,(5):53
20世纪80年代,瑞典农业科学大学风景园林系教 授罗朗·古斯塔文森在阿尔纳普校区创建风景实验室,融汇三 脉斯堪的纳维亚风景园林的历史源流,即农林、早期自然保护 与城市公园,系统性、全尺度地探索一片幼林地风景的创造性 管理。风景实验室将林地规划为多林分组合,作为营林、风景 园林设计与教学,以及公共游览的同一场所,因循植物景观的 自然形态与活态结构,善用林室氛围景观,实践一种协同营 林、生态保育和风景审美效用的管理式设计,为发展多用途城 市林地提供创新实验场所。在风景实验室教研组发表的项目论 文与报告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说明主要实验原则与方法, 解析创造性管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主线,简述由风景实验室延伸 出的设计概念与项目。  相似文献   

16.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中”旷奥原型——“凌阻峭”与“抵丘垤”的2类空间感受。研究发现:秉承“游所之往”“风景求中”的价值取向,借助空间形态与序列组织调节游-息节奏、实现意境塑造,正是风景旷奥思想的“初心”。在与后来的造园组景、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美之间,旷奥追求虽有间断但初心未变,对此“亭”功不可没。“亭”作为园林组景基本要素逐渐转化为中国园林典型的文化意象符号,作为实现风景旷奥初心的“结亭组景”,逐渐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建筑的主题母语,开启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序列的新天地。进一步以上海松江方塔园与湖北2019园博园灵犀园为例分析探讨了旷奥理论结“亭”组景结合现代条件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不忘初心,与古为新,弘扬优秀的中华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 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 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 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 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 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 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 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 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 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 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19世纪的西方还是20世纪初的中国,公共 园林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公共环境卫生问题 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城市 规模更大、人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更多样化的背景下发生 的。它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由 此,城市绿地系统的提升、郊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由联系 城郊的纽带系统提供的安全性、生态性、参与性的综合性生活 保障等人居公共环境建设策略都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热点话 题。未来的城市与郊区的发展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建设以 人行系统、自然系统为第一系统的复合型链接体系,满足未来 人们忘情于天然之趣的生活需求,为人居环境带来质的飞跃。 而面对转变,风景园林需要以竖向整合设计为核心技术进行跨 专业整合,创造未来新的风景园林核心技术体系,并前瞻性地 思考疫情推动下凸显的人类宏观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人居环境领域,传统园林景观的“实景”之外,“虚景”也逐步进入了研究视野,如声景观、光景观、气味景观等,其相关研究成果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以及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回顾了虚景的相关研究,陈述了景观要素与虚景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热景观”的概念。热景观是园林虚景的一部分,既有可度量的环境性能(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也包含了人的主观热舒适感觉,同时,还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诗画意境联系在一起,是住区热环境与风景园林学科的交叉领域。探讨了热景观与住区热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提出了热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成果应用。热景观的发展拓宽和丰富了景观的维度,也让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建设风景园林、评价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1980—2010年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建设全面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风景园林学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以恢复并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3个时期进行梳理,总结这一阶段学科发展的4个特征:1)风景园林行业体系逐步规范化;2)风景园林建设项目从传统到现代;3)风景园林设计单位由单一到多元;4)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蓬勃发展。该时期风景园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为2011年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