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服务业分工的特点在于分工后各任务单元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导致协调费用过高,容易出现分工的不经济,寻求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解决服务业分工演进困境的关键.交易效率改进是经济组织变动的目的,服务外包组织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工出现了能直接定价的中间产品,服务外包组织通过契约规定双方的关系降低了交易费用,发包后使企业所有权结构得到优化,并且缓解了企业代理问题的压力,最终改进了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于劳动力分工、贸易效率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初步实证研究认为,劳动力分工、贸易效率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以往文献研究中所说的“倒U”型关系.也不是单调的增减关系,而是随着二元结构的出现和消失呈现震荡关系。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实与其相对应的二元结构是相符的。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分工演进视角,探讨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内生化转型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1978-2009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村交易效率,促进农村分工演进,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而实证分析也表明,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化转型是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Granger原因,且无论在短期或长期均对其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加快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化转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并增强非农户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层面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理及路径,得出如下结论及启示:中国工业行业1995~2010年间的出口技术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其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FDI资本要素的积累与进步。但随着这些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制和路径也发生了动态变化:2001年前,物质资本是影响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首要要素,但2001年以后,物质资本对出口技术结构的提升效应明显减弱,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且呈现出边际贡献动态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本要素培育和创新将会成为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劳动分工深化的结果,也是某种特定交易制度安排的结果。信任的扩展是集群分工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网络以它特有的信息、规范功能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分工不仅受市场规模或范围的限制,实际上也受制度安排中交易效率的限制。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注重经济制度的建构,对基于普遍性信任的交易进行规范,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南北贸易决堤般发展,贸易流动中中间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屡创新高、工序贸易痕迹日益清晰,贸易本质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当前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实质内涵,成为国际经济学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然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形势的猛烈冲击下愈显乏力,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与程式化事实不符。于是,不断涌现出新的分工理论,差异化分工理论应用高分位贸易流动数据修正了传统认识,工序分工理论更是在理论建模和定量研究两方面提出全新阐释。本文试图梳理归纳这些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二十世纪70's以来与货币相关的微观经济模型的分析,可知专业化和分工对货币产生及演化的重要性是一个被现代金融研究所忽略的问题,货币演化与分工演进有密切的联系,不同货币形态交易效率的差异并非影响货币演化的唯一因素,专业化报酬递增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及专业化经济与分工合作可靠性之间的两难冲突,决定了实物货币,金融货币,可兑换纸币,不可兑换纸币,电子货币等与分工演进不同阶段相适应的货币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9.
要素分工、贸易顺差及贸易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贸易顺差和贸易收益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日益盛行,古典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今的贸易现象和贸易收益分配问题.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的角度,短期内,高储蓄率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长期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国的垂直专业化份额较低,巨额的贸易顺差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福利的改进,反而使得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现了福利净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通过实证观察提出交易效率经常发生变化而分工水平具有短期刚性,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分工水平_由交易效率决定的基本原理,提出在交易一方或双方行为失范的情况下,由于交易效率大幅下降而导致现有较高的分工水平却导致较低经济效率的结论,即交易失范下出现分工不经济;然后结合中国乳业危机的实例,论证了交易失范的出现与分工不经济的形成,预测了中国乳企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指出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分工演进与经济组织变迁,尤其是在解释中间商的出现上的无力,并表明超边际及新兴古典框架能够弥补新古典的不足。本文介绍了笔者使用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探索中间商在经济中存在的理由以及中间商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笔者完成的研究结果显示,专业中间商是交易效率充分改进所导致的分工演进的产物;迂回交易与中间商的出现和盛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虽然说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从中获取的实际利益却相对较少。本文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定义和利益分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利益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服务贸易至今在全球价值链上仍旧处于低端位置,为改变这一局面,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进而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两个角度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服务贸易利益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链是旅游企业间长期稳定合作的一种形式,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该文以分工专业化和交易费用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演进做出了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引入分工和交易效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可以证明两个地区之间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导致地区之间人均真实收入差距发展和变化的主要根源之一,这为进一步揭示区域差距背后的经济规律,缩小区域差距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传统的基于要素积累的静态贸易理论(H-O模型)动态化,提出基于技术进步的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模型,分析了贸易模式动态演进的深层决定因素,并指出政府政策在贸易模式动态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以贸易模式动态演进较为成功的日本为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6.
交易效率是杨小凯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正式提出的概念,它的产生基础在于分工演进,同时又对分工演进有着解释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分工演进的水平。在此分析框架之下,交易效率的关联性研究多见于贸易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领域,其提升对于分工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作用。就我国而言,交易效率提升问题基本可以从统一市场体系、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全面理解"信息化"这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化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2008年数据对我国文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对文化贸易总体及文化商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方向过于集中,文化贸易的经济动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高附加值的创意型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文化贸易的区域范围以及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萍 《全国商情》2010,(13):91-9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和产业内贸易角度出发,对中关两国的高新技术贸易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还不发达,并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且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贸易发展极不均衡,仍以劳动力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生产阶段。文章最后结合产品内分工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有关结论对高新技术产业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分工演进视角,探讨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内生化转型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 1978—2009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村交易效率,促进农村分工演进,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而实证分析也表明,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化转型是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 Granger原因,且无论在短期或长期均对其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加快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化转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并增强非农户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