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发布,2012年两融业务将有望继续获得显著突破,并成为未来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建议关注证券行业业绩继续转好带来的估值修复和创新业务推出等事件因素带来的阶段性交易机会。  相似文献   

2.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9):121-122
上半年14家上市券商共实现两融收入9.92亿元,占两融业务总收入45.92%。全行业有10家券商两融业务净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5家为上市券商。券商业作为金融上市公司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向来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板块。由于券商具有的行业特殊性,其股票走势往往先于大盘,也被部分投资者看作市场"风向标"。今年作为转融通等创新业务最直接受益者的券商们,陆续交出的上半年业绩答卷却有些未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转融通业务的开展是融资融券业务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转融业务相关的会计处理我国尚未有明确的相关规定。笔者结合我国转融通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对转融通业务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的会计选择及会计实务处理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陈伙铸 《证券导刊》2012,(33):35-35
8月18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登公司、沪深交易所、25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进行最后一次转融通业务通关测试。转融通业务推出已经迫在眉睫,针对转融通业务对A股造成的影响,私募人士表示,这意味着A股市场卖空时代将正式到来。此前浑水、香橼等海外机构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战,让国内投资者真实体验到了做空的威力和赚钱效应。而...  相似文献   

5.
转融通业务的开展是融资融券业务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转融业务相关的会计处理我国尚未有明确的相关规定.笔者结合我国转融通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对转融通业务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的会计选择及会计实务处理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主要通过由法规政策设定各类风控指标体系和业务操作标准,券商在业务开展中落实监管要求来实现的.监管部门的风险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会阻碍创新业务的发展,是否影响到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需要不断论证和实践.本文针对转融通对股市影响的作用机制,简要介绍了我国转融通业务模式、市场影响及现阶段业务状况,结合其他市场经验提出我国转融通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莉 《证券导刊》2015,(1):9-11
两融通道收紧“突击开户”遭禁 一张针对券商两融业务的重磅罚单,让杠杆资金撬动的“疯牛”市场遭遇滑铁卢。据了解,此前正是由于券商为争抢两融客户私自大幅降低两融门槛、放宽客户标准并大肆开展营销大战来扩充业务量的激进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瓶颈制约,引入转融通机制克服信用交易局限性,将极大地推动信用交易市场发展今年8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信用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从本质上讲,转融通业务是融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28日我国证券金融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转融通业务从理论构想到真正的实施,证券金融公司的成立对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转融通业务所涉及的会计处理若干问题尚未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参考。笔者结合我国目前转融业务实际,对我国转融通会计处理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券商变相融资融券的滋生和漫延曾给证券行业带来灾难。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足、风险控制手段不足是造成灾难的主因。综合治理对变相融资融券进行了彻底的割舍与矫正,为融资融券业务合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审慎监管原则指导下,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完成基本制度设计后,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转常规,并推出了日本式转融通业务模式。纵观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历程,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是基础、有效监管是防范风险的保证、现行业务模式只是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国内市场动态】 两融年内有望为券商增收1.2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已满3个月,两融规模逼近15亿。业内估计,融资融券全年有望为券商行业带来1.2亿元收入。但目前整个行业两融业务基本处在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12.
张悦 《证券市场导报》2012,(7):62-65,77
转融通实质上就是证券金融公司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证券金融公司是转融通业务的唯一主体,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但证券金融公司在开展转融通业务时,与证券公司是交易对手,处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证券金融公司不应定位为交易的中央对手方或者市场组织者。在《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框架下,证券金融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出不同的业务操作模式,但效率与安全应当是考虑设计转融通操作模式的两大基本出发点。从长远看,比照现有的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模式构建证券金融公司的转融通业务操作模式,是一种可取的选择,值得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融资融券交易是证券信用交易的一种,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二是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即券商的转融通。融资融券制度是国外证券市场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4.
易飞 《中国金融家》2012,(9):134-135
当市场还在对转融通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争论不下时,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庆平说出的话是:"太好了!"8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正式试点转融通业务。随后,该公司网站公布了资本市场转融通业务将于第2天即8月30日正式启动,转融资业务先行办理。转融通试点有望提振市场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两年多之后,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转融通业务正式试点。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2,(9):86
转融资业务试点8月30日正式启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于30日正式启动转融通业务试点。国内1 1家证券公司将作为首批借人人,向证金公司融人资金,为融资融券业务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满足证券投资领域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刘家伟 《证券导刊》2011,(32):14-15
8月19日下午,证监会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草案)》和《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此利好刺激,上周券商板块集体雄起。  相似文献   

17.
现在,方方面面有可能受益于转融通的势力仿佛设了一个圈套,就等着基金去钻。转融通如果迫不及待地破冰而出,并不让人奇怪。因为对于融资融券来说,没有转融通,仅凭目前券商手头的那些券,犹如杯水车薪,根本就满足不了做空机制对融券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转融通不仅是融资  相似文献   

18.
转融通 8月30日,转融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请问,转融通对A股是利好还是利空?普通投资者能受益吗?(浙江省钱军)  相似文献   

19.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中国证券行业创新业务的代表,为整个证券市场注入了鲜活动力.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两融业务存在着高于普通证券业务的风险.昌九生化的持续暴跌,给投资者和券商同时敲响了警钟,务必要做好两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融资融券实现52.60亿元收入,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固有的门槛还是阻扰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自今年3月监管层取消了开设"两融"账户资产规模下限50万元后,安信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数家券商纷纷降低融资融券门槛.门槛降低后,"两融"业务的开户数量确实出现了快速增长,但融资余额贡献十分有限.对此有券商人士认为,"两融"余额更多受限于市场行情,与开户数量无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