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5年1月至2022年6月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数据,从投资风格漂移视角探寻了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我国基金市场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被动与主动投资风格漂移对该效应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影响,这解开了投资风格漂移无法解释基金规模效应的问题;机制分析表明,基金持仓成本的增加能够放大被动投资风格漂移对该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为监管部门对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为基金公司的基金规模管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投资风格作为基金投资策略与理念的重要体现,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作为其分支领域的投资风格漂移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从基金投资风格识别方法、基金投资风格实证检验、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原因和基金投资风格漂移与其业绩关系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以期该问题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投资风格作为基金投资策略与理念的重要体现,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作为其分支领域的投资风格漂移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从基金投资风格识别方法、基金投资风格实证检验、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原因和基金投资风格漂移与其业绩关系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以期该问题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选取一轮完整行情为研究期间,并将其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子期间,采用Sharp(1992)提出的基于收益率的投资风格分析法确定基金在两个子期间的实际投资风格,将动态的实际投资风格和宣称的投资风格进行比较,对整个研究期问的“风格漂移”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风格漂移”对整个研究期问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生明显“风格漂移”的基金绩效要优于未明显发生“风格漂移”基金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2006年到2008年的所有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考察基金在排名压力下投资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基金投资风格有集中的趋势,并且实际的投资风格与宣称的类别有较大的偏离.在风格漂移影响因素中,市场预期、前期的业绩排名是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业绩排名前后10%的基金风格漂移程度不同,排名靠前的基金表现出更为积极的风格漂移.在业绩排名压力下,排名在前的基金采取了积极的变换投资风格的行为,这对投资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修正EGARCH-M模型构建基金投资风格漂移识别模型,考量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实证发现,在较长时期内,中国基金投资风格不存在严重的漂移现象不明显,但在较短时期内,基金投资风格没有表现出较大的漂移度,相对于股市上涨阶段,股市下跌阶段基金投资风格发生漂移的概率更高。与现有的两种主要基金投资风格漂移识别方法相比较,模型具有四个方面的优越性,实证研究表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寇宗来  毕睿罡  陈晓波 《金融研究》2015,483(9):172-189
本文通过一个两期模型,刻画了基金业绩如何通过影响市场信念,进而影响基金风格漂移和基金公司的解雇行为。若上期基金业绩很好,基金经理就会在乐观的自我能力预期下,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选择基金投资风格;若上期业绩一般,基金经理会因为调整成本而不太愿意切换投资风格;而若上期业绩很差导致自我能力预期悲观,基金经理就宁愿模仿上期绩优基金的投资风格。综合起来,基金风格漂移将随上期基金业绩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因为业绩很差的基金经理会采取模仿策略,因此在市场风格发生切换时更有可能发生基金经理解雇事件。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季度数据,检验了风格漂移与滞后一期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稳健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的各种结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创新发行,投资风格已逐渐成为基金产品设计与投资者选择基金品种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基金投资风格方面的系统梳理,分析了有效市场理论线性研究范式下的基金投资风格理论的演进历程,从投资风格的概念厘定、投资风格的识别方法及改进、投资风格漂移成因分析及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等4个方面作了相应的评述.然后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严格假设不足与我国基金市场呈分形特征的现实背景下,提出有必要引入分形理论非线性科学来对基金投资风格理论体系进行修正探索,最后从7个方面为学术界与基金界提出了对现有基金投资风格理论体系修正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寇宗来  毕睿罡  陈晓波 《金融研究》2020,483(9):172-189
本文通过一个两期模型,刻画了基金业绩如何通过影响市场信念,进而影响基金风格漂移和基金公司的解雇行为。若上期基金业绩很好,基金经理就会在乐观的自我能力预期下,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选择基金投资风格;若上期业绩一般,基金经理会因为调整成本而不太愿意切换投资风格;而若上期业绩很差导致自我能力预期悲观,基金经理就宁愿模仿上期绩优基金的投资风格。综合起来,基金风格漂移将随上期基金业绩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因为业绩很差的基金经理会采取模仿策略,因此在市场风格发生切换时更有可能发生基金经理解雇事件。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季度数据,检验了风格漂移与滞后一期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稳健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的各种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金经常出现所谓"风格漂移",即风险收益风格发生变化,比如从风险较低的混合型基金漂移成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这就给投资者选择基金,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风格漂移对基金业绩有何影响?又给投资者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对研究型风格和市场型风格的股票基金进行合理的配置是基本的投资线索。从这一线索出发,我们对这两类风格的基金进行较为详细的点评,列出各种风格典型的基金品种,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南方、华夏、国泰、嘉实等一些老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中选取20只基金作为样本基金,运用Gruber回归模型对这些样本基金的收益率进行回归得到各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将实际投资风格与名义投资风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确实存在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现象并且投资风格具有趋同性。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0,(4):24-24
经历过2007—2008—2009年"牛—熊—牛"的快速市场转折之后,风格配置策略已经成基金投资的重要策略。大盘和中小盘市场风格轮动是股市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投资》2008,(2):61-63
在2008年,对研究型风格和市场型风格的股票基金进行合理的配遴是基本的投资线索。从这一线索出发,我们对这两类风格的基金进行较为详缨的点译,列出各种风格典型的基金品种,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敬  刘阳  杨典 《西南金融》2006,(8):49-50
本文从基金投资风格的种类及划分尺度、识别基金投资风格的方法、基金投资风格与基金业绩、基金投资风格的持续性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实证研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相关研究给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带来的启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反映基金经理行为因素的投资风格变量,探讨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并分别对牛市和熊市两种不同行情下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及投资风格与基金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基金极端业绩分布引入模型,对研究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经理的性别、学历背景等个人特征能够显著地影响投资风格,而这些个人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换手率、持股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等投资风格变量来传递;在牛市和熊市两种不同行情下,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及投资风格对基金绩效和极端业绩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丁宁 《理财》2011,(9):53
作为衡量基金持有证券平均时间长短和投资交易频率的参数,换手率是考察基金投资运作风格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国内基金的换手率普遍大幅度高于海外成熟市场,这也成为批评者对于基金操作快进快出,没有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现象的批驳论据。  相似文献   

18.
基金管理模式对基金业绩、风险及投资风格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团队基金管理模式和个人基金管理模式出发,在基金业绩方面,两者没有出现较大的差距,并且运用团队基金管理的模式所面临的风险更小,可以有效保障投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本文中通过不同基金管理模式和不同基金类型运用不同管理模式对基金业绩、风险及投资风格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无论运用哪一种基金管理模式对最终基金的业绩、投资风格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运用团队的基金管理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分散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0,(19):66-66
今年以来,A股市场宽幅震荡调整。在这种环境下,能否及时、准确地调整仓位是基金取胜的关键。这方面,小基金显然比"航母"级的大基金有优势。小规模基金凭借良好的流动性和灵活的操作风格,在波浪中游刃有余,因而在今年再次抢占业绩排行榜"制高点",吸引众多投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票基金投资风格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基金投资风格有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两种,本文阐述了这两种风格在我国股票基金中的运用及我国股票基金投资风格与证券市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