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曙霞 《新金融》2009,(5):30-34
经济危机发生前,国际货币体系表现为中心--外围格局,这种格局使全球国际收支产生了严重的失衡.一方面是美国经济项目逆差和财政的严重双赤字,另一方面是资源性输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累积.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这种格局能否持续产生担忧.但至目前来看,人们尚未对美元汇率失去信心,美元本位仍没有动摇,这种失衡的格局短期内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2.
从美元霸权到美元危机的历史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让美元成为了当时唯一的国际货币,使其走上了霸权之路.而且,后来该体系的崩溃也拯救了当时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创了黄金非货币化时代.从此,美国开始了长期大规模的经常项目逆差,通过不断输出美元来换回境外的商品、资源和服务,同时通过金融项目顺差使美元回流.这种循环大幅提高了境外对美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加速了其实体经济的持续衰退,引发了境外市场对美元信心的崩溃.这将大幅削弱美元在同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引发全面的美元危机.  相似文献   

3.
张明 《金融博览》2005,(7):47-47
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这集中表现为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国家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了6659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超过6%;2004年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为3132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累积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各种分析均表明,这种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换个角度对待外汇储备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炳才 《中国金融》2007,(21):50-50
外汇储备越多,我国拥有的双重金融资产就越多,国际竞争能力就越强 各国拥有美元,意味着美国是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他国家需要拿资源、产品等去获得一纸符号,拥有的这些符号越多,给美国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从国际金融来说,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在境外发行货币,导致世界各国大量持有美元外汇储备,并且这些储备又不得不回到美国资本市场。通过资本项目的顺差,美国平衡了国际收支。美元的过量境外发行以及各国出于各种目的和需要对外汇储备的持有,不仅造成全球的美元流动性过剩,也导致相关国家本币流动性过度扩张乃至过剩(因为外汇需要结汇为本币)。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2015,(1):42-45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增长。2014年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同比增长79%,经常项目顺差与当季GDP之比为2.9%。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533亿美元,增长77%;服务贸易逆差623亿美元,增长46%;收益逆差109亿美元,增长3.3倍;经常转移逆差80亿美元,增长5.3倍(见图1)。前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与当期GDP之比为2.2%。资本和金融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顺差805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资本全球化,美元霸权在其国际信用货币背景下得以确立。全球经常项目逆差逐渐集中于美国,而经常项目顺差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中东、亚洲新兴经济体等国家和地区,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开始形成。这是美元霸权的直接体现,等同于美元绑架了世界。中国、亚洲新兴经济体等被动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使得中国货币政策丧失了部分独立性,造成了中国M2增长过快和以存贷差为指标的流动性过剩,形成了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泡沫。  相似文献   

7.
肖崎林媛 《新金融》2013,(11):32-35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建立一个顺畅、平衡的国际循环机制,即本国货币具体怎么走出去和流回来,并且促使境外本国货币存量达到一定规模,最终实现体外的自我循环。考虑到未来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将成为我国国际收支新的常态,本文认为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循环的着力点应放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上,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货币输出和回流来丰富人民币国际循环。  相似文献   

8.
王宇 《金融博览》2006,(8):22-23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2000年为4160亿美元,2005年达到8065亿美元;二是亚洲经济体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2000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为2057亿美元,2005年达到3557亿美元。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近年来这一倾  相似文献   

9.
国外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导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和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大幅增长先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增长,美国充当国际商品“最后需求人”的角色是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1971年开始,美国进入长期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时期,今后还将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巨额财政赤字、储蓄过低、美元特权的存在、新兴经济体的汇率选择、全球储蓄过剩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需要适时调整,其最根本出路是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制。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不平衡与中国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永定 《中国金融》2007,(12):28-31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这些国家和国家集团的经常项目顺差分别为1840亿美元、1670亿美元、1200亿美元和39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自1994年至2004年11年间,除1998年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该两项目均为顺差(表1).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此后J曲线效应显现,经常项目顺差经过1995年的短暂逆差后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运行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不但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一、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本轮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结构性失衡1990-2006年的17年间,我国国际收支有14年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时出现顺差。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规模变动趋势看,经常项目顺差自2002年开始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势,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明显加快,2006年继续向上达到2499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自2005年开始明显攀升,到2006年达到96%的近年新高。2007年1-8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达16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预计经常项目顺差仍将继续增长。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2004年达到1107亿美元的高点之后,2005年、2006年呈持续下行态势,2006年其顺差额仅有100亿美元,在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降到了4%。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与我国本轮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关。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经济周期的后期,前期形成的生产能力往往形成大幅出口...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不断加剧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学家和国际机构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泡沫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追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主要是美元泛滥导致的美国投资一储蓄缺口不断放大,以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为表现的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在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他国家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货币泛滥,加上各种金融创新推波助浪,全球流动性过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和欧元逐渐替换美元、英镑赶超日元的结构变化是1999—2007期间世界储备货币变化的两大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国际经济交易规模的不断上升导致国际储备货币规模的上升,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汇率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结构变化。世界储备货币过度增长带来诸多负面后果,短期内控制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项目逆差和货币发行规模、非储备货币国家适度持有和合理利用储备货币,长期内构建与经济实力结构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储备货币的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资本流动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美国资本账户的顺差是对应的,资本账户顺差的背后是外国资本流入了美国。从全球视角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有扩大的趋势,但流入美国的外国资本也有增加的趋势。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增加的原因是“全球储蓄过剩”。过剩的资本要寻找投资出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表现等因素造成了美国成为全球投资最理想的目的地,世界众多国家的资本都大量涌入美国。只要世界继续对美国进行投资,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是可以维持的,并且对大家都有利。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美国经济高度发展结合而产生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日益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最直接的表现,它给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长期内无法持续下去.作为纠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美元贬值是一个中长期趋势.随着美元的贬值、欧元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多样化,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会下降,欧元地位将会上升.尽管欧元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构成潜在的威胁,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元不会构成对美元的根本性冲击,美元在国际金融架构中的地位不会受到实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美元与国际资本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美国依靠资本项目顺差业弥补经常项目赤穿,维持了美元在国陆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这一现象用传统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元;90年代,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流入美国的资金增加,同时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使美元强势地位继续维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日元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东亚货币合作的兴起,欧元进入流通领域,美元的脆弱性不断加深,美元将向其真实价值回归,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产业结构差异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日美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日本、中国都先后发生了大规模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并存的情况,而美国则长期处于资本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逆差的状态中.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差异带来的资本回报率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美国更为先进的产业结构导致美国可以提供更高的资本回报率,从而可以长期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支撑其经常项目的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