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金融监管的制度模式从根本上决定着金融监管效果,因而对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研究必须要注重对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的研究,在金融监管制度模式选择及模式创新的决定因素中,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所包含的利益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金融监管力度应随宏观金融形势、金融市场风险程度、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随时予以调整,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必须符合国际规则,在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加强和入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混业监管将是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梁艳 《北方经济》2007,(12):78-79
进入我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多采取混业经营模式,对我国目前的监管政策具有一定规避性,给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带来了困难。同样,我国各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业务和品种创新,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业务相互融合和渗透,混业经营的趋势也逐步加强。而我国原有的以机构类型确定监管对象和领域的监管模式难以对混业经营进行有效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真空。  相似文献   

3.
4.
金融全球化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使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日渐形成,不仅推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而且使各国金融面临接受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形势。金融全球化的新内涵不仅使全球金融业加速发展,也使得全球化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入和加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监管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我国即将加入WTO并将参与到金融全球化进程中,中央银行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实施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已成为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我国正加快融入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在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通过监管理论创新进而达到监管制度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国际金融监管先进经验,在发展中加强监管,以监管促开放,促引进,促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金融监管的国际水平,为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昭  于承 《特区经济》2005,(5):198-199
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应是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3个层次的立体监管体系。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效率不高,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完善,行业自律能力极其薄弱。政府监管方面,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几大金融监管当局各自独立,实行分业经营下的分业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加入世贸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分业监管体制将受到混业经营世界大趋势的冲击,中资金融机构自律能力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8.
9.
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现代金融监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与影响是惨痛和深远的。金融业必须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这是由其高杠杆率、高关联度和高信息不对称性所决定的;市场约束不等于放任自流,越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越是需要与风险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严格监管;金融监管要适应创新和市场变化,不宜过分依赖具体规则的约束,而应采取更具灵活性的原则导向监管模式,注重加强同市场的沟通,处理好创新与稳定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对国际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然而,金融的全球化浪潮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推动促进作用,伴随这股浪潮而来的是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由此引致的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引致的严重后果迫使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融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金融业的主题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灵魂。但是 ,金融创新将给金融监管工作提出很多新的课题。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 ,必将对现行金融监管方式、方法和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挑战 ,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 ,甚至使原来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措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已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完善金融法规体系   随着《中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的相继颁布,我国金融监管一改过去那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唯上级命令是从的局面,为规范金融业务活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法律保障。但是为了对整个金融银行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监管的法规体系。首先,要充实金融监管中“真空”部分的法规。由于金融机构种类繁多,业务错综复杂,几部金融法规无法涵盖所有金融门类的业务,致使某些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依然缺乏法律约…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特区经济》2006,213(10):367-368
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应该在既尊重传统与现实的同时又考虑到理想和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符合经济学意义的成本——有效性原则。本文认为在设计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模式,或者对现行监管模式进行适当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应以从本国国情出发为原则,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坚持低成本与高效率、协调性与独立性、前瞻性与历史性的有机结合为前提条件,改革现行金融监管模式,通过金融监管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循序渐进地完善向混业监管过渡的演进路径:第一阶段,协调式金融监管委员会;第二阶段,牵头武金融监管委员会;第三阶段,金融监管局。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11):230-231
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业既要坚持开放,又要审慎性监管。然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诸如金融监管理念模糊、监管者角色定位不准等缺陷,不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完善我国金融监督法律制度必须确立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者角色的转变,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协调和完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建设形成微观监管主体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  相似文献   

18.
19.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具有极大的社会扩散性,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金融监管工作,一般都通过国家立法来保障金融监管行为的合法化。金融市场的发育成熟、金融业的发展壮大都依赖于各种金融创新活动,创新是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历来就是一对矛盾,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障碍,也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原因。只有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才能避免和分散金融风险,维护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促进一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创新与监管严重失调。本质上这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本文分析欧美监管体系监管缺位的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