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和Ⅲ的基本框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银行业监管新规。文章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比率及拨备比率四个方面介绍了监管新规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监管新规的中国特色及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从提升风险管控意识、调整经营战略、加强资本管理及制定资本补充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小商业银行实施监管新规的对策,以期对中小商业银行实施监管新规,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薄弱,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本文梳理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流程体系不健全、风险识别计量和缓释技术落后、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不扎实等问题,提出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开放、务实的态度,推动中小银行首先规范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并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夯实风险管理基础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包括风险预测和防范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为了改进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基础,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出台了被称为“贷款新规”的多项措施,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贷款操作等层面强化了全流程管理。旨在解决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贷款资金违规挪用、过度授信、合同管理缺失及贷后管理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银行家》2010,(6)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围绕此次危机的成因以及所暴露的监管弊端,国际及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新政。鉴于流动性风险危害之大,2009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框架》)。作为对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规则的补充,《框架》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跨国银行应对跨境流动性压力的能力,以及增强流动性风险跨  相似文献   

5.
资本充足率新规考验中小商业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增加资本金数量、积极处理不良资产、增加资本对资产的有效覆盖比率能从外部迅速的提高商业银行的报表资本充足率,是一种有效的“输血机制”,那么提高商业银行的持续“造血功能”则是商业银行能动地应对资本充足率所应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内控建设、拓展盈利渠道是新《办法》的根本目的之所在,也是保持资本持续充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监管新规下的银行理财业务:影响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清  孙碧 《新金融》2010,(3):33-35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业务之一。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在新规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将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有望回归稳健,银行理财业务也将向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看银行监管改革新趋势巴塞尔委员会的此次监管改革主要围绕资本质量和流动性风险两大主题展开。在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紧锣密鼓向前推进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银监会一方面大力参与国际监管新规的讨论制定  相似文献   

8.
论银保新规下的银保合作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0年11月银保新规推出后,在银保市场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文分析了银保新规出台后福建银保市场的变化和对银保合作的深层次影响,并对今后银保合作转型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表外业务,承担着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提高零售获客能力、改善资产配置效率的功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取得了高速增长,成为资管子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起,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统一监管标准、打破刚性兑付、加快净值化转型、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成为资管行业共同的监管导向,商业银行理财市场面临重大的调整和转型。本文在梳理资管新规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环境变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理财业务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下阶段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2015-2021年16家主要上市银行半年度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但该政策效果在规模不同的银行间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理财套利削弱了资管新规对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本文为资管新规对银行监管套利及系统性风险抑制提供了初步的微观证据,为强化系统性风险抑制,继续有效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2月,中国银监会先后制定出台《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统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这些贷款新规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不仅构建起我国银行业机构贷款业务基本监管规则框架,而且必将对促进银行业信贷...  相似文献   

12.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架构,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防控的核心运行机制,直接关乎风险防控和化解的实际效果。本文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以及当前金融风险防控的新要求、新背景,根据相关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治理架构的要求,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加拿大的相关银行架构的构建原则和主要类型,进一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组织架构,比较研究了国际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模式,梳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其组织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产品创新、日益繁复的交易结构,使得同业业务从沉睡在资产负债表一隅的小角色变成一个可以左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魔法师。这种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以127号文为核心的同业新规的落地,开启了同业业务转型的大幕。笔者认为,在新规的引领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将以非标业务的标准化及进一步结构化为切人点、以会计处理与风险计提规范化为着力点、以经营主体的专营化为支撑点、以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为关键点、以战略功能的科学化为落脚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不论愿意与否,不论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出击,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新时代已然来临。  相似文献   

14.
从巴塞尔协议Ⅰ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演变逻辑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拉美债务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而日本银行业的资本全球扩张也给欧美银行带来极大威胁。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出台巴塞尔协议Ⅰ,基本出发点就是用银行有限的资本限制其业务扩张,促进国际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前贷款新规条件下商业银行监管及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机构准入、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基层银行机构经营目标短期化等现象的分析,指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及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扎实有效实施贷款新规、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机构准入监管科学性、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监管、和完善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左志刚 《上海金融》2003,(12):26-28
跨国电子银行业务是一项增长潜力巨大的业务,但它的发展同时将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风险管理与监管问题。本文在合理界定跨国电子银行业务并识别其风险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与监管的问题作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资管新规落地一年多,在旧模式基础上野蛮生长的资管行业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新生态正在逐步成型。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也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转型方向,适应行业新生态的发展。本文通过提出思想、组织、产品、投资、系统、考核、队伍转型七大转型策略,助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站在新的起点上,顺应形势变革,打造价值创造新动能,实现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16日,一行三会、外管局联合发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简称"127号文"),规范同业业务。银监会同时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简称"140号文"),规范了"127号文"中关于银行同业业务组织结构、授权、授信的要求,明确各类同业业务的概念、分类、规范操作和会计核算,同时对管理体系、融资期限和集中度等进行了具体规定,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实行专营部门制,由法人总部建立或指定专营部门对同业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明确禁止分支机构独立开展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业务运作不够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问题。随着银保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在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表外资产负债收缩,短期险产品份额下降,同业存单配置比例提升。本文探讨了资管行业细则发布后的资管理财市场变化趋势,预计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进程将加快,理财产品将向非标倾斜,分析了过渡期内新老划断的执行问题和结构化平层拆除后的增信措施落实问题,并就设立资管子公司、增强投研能力、提高客户覆盖率、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对中小银行资管业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智华 《海南金融》2004,(1):26-27,33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非信贷资产作为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银行业应以非信贷资产的资产价值的安全程度为核心,参照贷款质量的风险分类标准对其风险进行识别、衡量、监测和管理。银行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对非信贷资产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提高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