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有着鲜明“本土化”色彩的新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国际视野来看,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也利用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论文回顾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总结了“保险+期货”模式在业务分工、风险管理功能、财政补贴与金融联动等方面的运作特征,从期货市场的功能运用、定价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比较了“保险+期货”模式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运作机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定位、“保险+期货”模式与农业收入保险的协同发展、“保险+期货”模式的保费补贴、“保险+期货”模式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威胁“,保险+期货”作为分散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的金融手段受到高度重视。为完善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发展模式,本文总结借鉴美国使用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阶段性发展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将该模式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工具手段,纳入以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的管理体系当中,促进保险和期货的结合,提升金融赋能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风险的特性及保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探索研究农业保险模式刻不容缓 ,根据农业产业遭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的特性、结合国际上通行的经验做法及我国经办农业保险的历史教训 ,我国应该选择“政府支持 +企业管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力量,了解这类群体的保险需求对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对1137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率不足50%,有近八成经营主体曾中断投保,可保品种少和保险获赔金额低是主要原因;农业保险赔付额仅占生产损失的30.67%,理赔不规范问题在种植业中更为明显;提高保额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迫切的需求,粮食主产省相比非主产省更希望提高查勘定损的公平程度。研究建议:稳步提升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点范围,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可以探索形成“以奖代补”的新财政支持范式,采用“政策险+商业险”的模式提高除三大主粮外其他品种的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全国农业保险查勘定损技术标准规范,同时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保险+期货”模式是缓解农产品市场风险、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广西开展的糖料蔗“保险+期货”与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项目,归纳总结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模式存在制度供给与配套设施不健全、地方财政支持压力大、保险公司参与内生动力不强、产品设计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促进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借鉴国内典型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经验基础上,文章提出完善跨领域的制度环境与风险监管机制,优化“保险+期货”政策支持体系,改进保险和期权产品方案设计,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相关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都是政府服务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战略的重要金融渠道。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进行了肯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稳步扩大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试点,国家通过市场化轨道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对于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实施背景以及理论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经验做法,梳理我国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为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且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秦敏花 《西南金融》2022,(12):69-80
我国“保险+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从运作机理看,其充分利用了期货和保险的优势,将保险与期货结合起来,是保险业和期货业之间的一种跨界创新。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发展迅速,试点品种日渐增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予以肯定和支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保险+期货”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险产品以价格保险产品为主,收入保险占比较低;保费补贴仍以交易所提供补贴为主;风险分散机制、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保险+期货”模式需从多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保险+期货”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推动保险产品由价格保险向收入保险转变;建立以政府为主的保费补贴机制;构建包括再保险、期货市场在内的风险分散体系,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以确保其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9.
徐媛媛  崔小年  王聪  张硕 《保险研究》2022,(7):69-84+95
“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已连续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多种农产品的产品谱系。本文以“保险+期货”模式的定价机制与风险敞口为切入点,结合现有试点品种,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风险管理效应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波动率是影响“保险+期货”成本的关键变量,其中价差期权与障碍期权费率随波动率增幅趋减,是极端行情中的“保守型”选择;第二,针对不同波动率的期货品种,采用梯度保障水平和差异化定价策略,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第三,“保险+期货”存在对冲与基差风险,在波动率低、标准程度高的承保品种上更可能实现风险管理闭环。本文研究以期为优化保险合约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保险+期货”对标降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宏观政策对保险参与乡村旅游机制建设的力度加大、保险功能的发挥为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保险产品的不断丰富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全面保障等方面总结了保险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乡村旅游管理机制中保险的风险规划体系还不够充分、乡村旅游市场不够成熟、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差,提出“保险资金+景区建设”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引入基础建设活水、“保险保障+产业普惠”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赋予农业产业活力、“保险增信+品牌建设”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田园独特味道、“保险救援+应急管理”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安全保障系数、“保险保障+公共卫生”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巩固绿水青山环境、“保险融资+质量保证”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安全放心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阶段,农业保险领域亟需突破传统农业保险模式,开拓农业保险稳定收入的新功能,从“保成本”向“保收入”高层次迈进。为了探寻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情的农业收入保险发展路径并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本文选取农业收入保险发展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跨区域对比。文章首先阐述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缘起和演变过程;其次,介绍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体系构成、路径选择,并系统归纳农业收入保险的典型成功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运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以及中、美两国农业收入保险之间的异同,就如何推进我国农业收入保险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7,(15):76-82
多年来,农业保险的低迷发展已经证明,单纯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难以持续,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已成共识。那么在实践中,政府如何主导、保险公司如何运营,才能实现政府、保险公司与农户的三方共赢,并以此保证农业保险发展的商业可持续,则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新的认识起点下面临的新课题。从2004年农业保险试点以来,一些颇有成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和做法不断涌现出来,例如浙江省的共保体模式、苏州市的委托代办模式、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相互制模式,以及福建省农房统保的做法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微观领域的实践智慧。我们希望关注这些实践发展,从中提取对未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在不断完善中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物资产融资拓宽了农、林、牧、渔业的融资渠道,契合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梳理生物资产融资从构想到实践的过程,“信贷+保险”生物资产融资模式与农村经济融资需求相符,连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三方,提高了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赋予了生物资产保险保障,降低了违约风险,精准解决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有效盘活了生物资产。以重庆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为例,探索生物资产“信贷+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融资创新模式成功运行的机理,为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模式的创新与推广提供参考思路,为持续优化生物资产融资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小额信贷保险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三农”紧密相连,是农村小额信贷的一种捆绑经营模式,其将个人信用与信贷额度、风险控制能力在实务操作中加以综合运用,有利于化解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户“贷款难”的痼疾,实现共赢格局。然而,目前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亟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涉农信贷”贷款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农业保险+涉农信贷"贷款模式下农业保险使得农村信贷机构相关资产组合免受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构建了"农业保险+信贷"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并利用MC模拟方法对该贷款模式下利率定价模型参数性质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下贷款利率是关于信贷机构的目标支付概率、资本融资成本等因素的递增函数,关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则呈现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农业保险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保险如何开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突出,农业保险业务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我国农业保险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客观环境和实际情况,农业保险市场也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制度模式选择、保险基金积累、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健康保险不仅要从单一的费用补偿扩展到包括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在内的整体健康维护,而且需要从“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思维出发,运用快捷的、信息化的手段创新保险产品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健康优+”项目通过保险产品的改造、搭建移动互联网结算平台、整合第三方资源,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结算服务、更加丰富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实现客户、第三方机构及保险公司等多方共赢,也为商业健康保险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李正强  赵亮 《中国金融》2023,(22):52-54
<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构建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根据农民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现实需求,相互协作、合力探索出了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保险+期货”模式。我国“保险+期货”是建立在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基础上,两个风险管理市场密切协作、有效管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重大创新。该模式自2015年8月以玉米价格险为开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算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构建医疗保险精算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增加财政支出,但是支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依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威胁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安全,因而不可持续,但是该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来解决;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该采用“个人缴费+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财政补助”的模式,且个人缴费最高不超过1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水平总体较低,财政有能力维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对此,我国应尽快正式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财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及保险业"新国十条"的颁布,政策性农业保险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本文在分析国内其他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有的经营模式"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的内涵,剖析了此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