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有着鲜明“本土化”色彩的新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国际视野来看,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也利用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论文回顾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总结了“保险+期货”模式在业务分工、风险管理功能、财政补贴与金融联动等方面的运作特征,从期货市场的功能运用、定价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比较了“保险+期货”模式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运作机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定位、“保险+期货”模式与农业收入保险的协同发展、“保险+期货”模式的保费补贴、“保险+期货”模式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威胁“,保险+期货”作为分散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的金融手段受到高度重视。为完善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发展模式,本文总结借鉴美国使用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阶段性发展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将该模式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工具手段,纳入以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的管理体系当中,促进保险和期货的结合,提升金融赋能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4.
“保险+期货”模式是缓解农产品市场风险、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广西开展的糖料蔗“保险+期货”与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项目,归纳总结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模式存在制度供给与配套设施不健全、地方财政支持压力大、保险公司参与内生动力不强、产品设计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促进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借鉴国内典型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经验基础上,文章提出完善跨领域的制度环境与风险监管机制,优化“保险+期货”政策支持体系,改进保险和期权产品方案设计,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相关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收入保险作为农业国内支持主要政策工具,受到许多农业强国的重视。美国自1996年推出收入保险产品以来,经过不断完善法律基础,形成了目前以普通作物、特色作物、全农场收入和区域收入为保障对象,基础产品和增强产品相结合,层次清晰、保障有力的收入保险产品体系,具有保险产品丰富性、保险标的有限性、保险选项创新性、收入确定市场性、保费补贴统一性、保险费率灵活性等特征。我国收入保险起步较晚,存在产品单一、覆盖有限、弹性不足等问题。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有必要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完善我国收入保险产品,增加保险品种、优化保险单元、取消标的限制、提高产品弹性,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收入保险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两个核心原则分析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与农作物期货价格保险的一致性;提出通过“保险+期货”农作物价格保险产品创新,建立小规模分散农户与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稳定农户预期收益,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是推动农作物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本文结合农作物价格保险的作用机制和初步实践,梳理了当前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蕴含的风险隐患及主要问题,并从保险期间、保险价格、保障水平、有效市场风险转移机制、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和监督、构建多部门协作监管机制与创新财务制度等角度给出了农作物价格保险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情形下,养殖户受粮食价格波动制约,面临较大的养殖成本风险,其中"保险+期货"模式能够有效防范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以2019年在海口市开展的养殖类"价格保险+期货"试点为例,围绕试点项目运行机制、项目运行效果、项目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项目成效明显,成功为养殖户规避了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有利于推动海南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但试点项目依然存在保费过高、"基差风险"难以避免等不足.最后,针对养殖类"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特有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较好对接了农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迫切需求与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在该模式下,农户并不直接参与期货交易,保险公司也提前锁定了价格风险,而由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复制期权的形式入场对冲交易,交易风险低、可操作性强、市场接受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保险+期货"模式主要依托期货交易所采取专项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在资金支持、品种研发、持续经营等方面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境外经验来看,一方面政府补贴力度较大,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更高,包括农业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均可广泛地利用期货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其专业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鉴于此,有必要引入保险公司等各类市场主体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更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产品价格机制逐渐形成,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分散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农产品价格指数推出、农产品指数期货产品的丰富为通过期货市场分散风险和套期保值创造了适宜条件,本文在总结借鉴美国、加拿大发展经验基础上,得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度供给、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期货与保险的监管协同、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提高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风险分散能力,将有助于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各地陆续试点推出,正逐渐成为我国小微农业主体主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新型优质工具。本文考察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原理、运行情况、服务功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一是期货价格保险相较于传统目标价格保险,其在目标价格和结算价格厘定、风险对冲机制、价格透明度和历史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二是"保险+期货"模式具有有效整合分散型小微农业主体、实现跨市场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金字塔型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设想,并从政策环境、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三个方面阐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媛媛  崔小年  王聪  张硕 《保险研究》2022,(7):69-84+95
“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已连续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多种农产品的产品谱系。本文以“保险+期货”模式的定价机制与风险敞口为切入点,结合现有试点品种,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风险管理效应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波动率是影响“保险+期货”成本的关键变量,其中价差期权与障碍期权费率随波动率增幅趋减,是极端行情中的“保守型”选择;第二,针对不同波动率的期货品种,采用梯度保障水平和差异化定价策略,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第三,“保险+期货”存在对冲与基差风险,在波动率低、标准程度高的承保品种上更可能实现风险管理闭环。本文研究以期为优化保险合约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保险+期货”对标降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弥补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分散途径方面的缺陷,规范农产品保险的承保及理赔标准。但期货价格对个别试点地区现货价格代表性不高、期现价格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参保农户时常会面临赔付不足或赔付过度的情况。本文采用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据,分析了“保险+期货”的赔付情况及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对“保险+期货”赔付合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套期保值效果越好,“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偏差越小,套期保值效果的提高能显著增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合理性,但影响效果在不同实施模式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建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更为合理的赔付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以改善赔付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中日农业保险体系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西南金融》2013,(2):44-48
日本农业保险在分担灾害风险、提高农户御灾力和稳定农村社会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中日农业保险运营体系、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统计与补偿制度、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五个方面的比较,提出日本经验可供中国借鉴的六个建议,即赋予农业合作保险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实施有条件的强制保险、建立巨灾分担机制、优化保费补贴政策、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和农业保险产品向“菜单式”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财政支农方式,农业保险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运用。不少研究认为,农业保险补贴属于WTO“绿箱”工具,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WTO关于农业保险补贴“归箱”的规则并不完备,简单将农业保险补贴视作“绿箱”工具并不准确。本文系统梳理了WTO关于农业保险补贴的现行规则框架,总结了WTO相关规则的主要特征和不完备之处,并基于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实践,从保费补贴以及农业再保险支持两方面评估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合规风险。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我国农业保险补贴要受到WTO《农业协定》及我国入世承诺协议的共同约束,其中的核心约束是8.5%的微量允许政策;第二,保费补贴中的收入保险和自然灾害保险被视作“绿箱”工具,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否则仍存在被视作“黄箱”工具的可能性;第三,现行WTO关于农业保险补贴的规则存在不完备之处,滞后于全球农业保险发展实践,迫切需要完善;第四,我国种植业收入保险保费补贴的WTO合规风险总体有限并且可控,而再保险支持并无合规风险。论文最后就WTO规则框架下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合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保险特殊经营模式使保险公司呈现固定资产占比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保险产品"场景化、碎片化"、渠道成本低廉等财务特征,也使保险公司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财务风险,如对股东的权益性资金依赖性较强、定价风险加大、盈利空间不定以及骗赔套保和洗钱风险等.鉴此,应拓宽筹资渠道,优化保险产品定价,提高保费收入持续增长能力,降低运营和合作成本,构建第三方保单认证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资金规范化管理,强化外部监管等.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实现金融服务三农,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振兴乡村经济的目标,本文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探索将银行信贷、粮食银行、订单农业、互联网、天气衍生品和巨突债券等六种工具与"保险+期货"模式相结合,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这一体系面临期货市场存在过度投机、发展深度不足、违约风险过度积累、监管盲区等问题,对此提出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双向承保、适当风险自留、安排中央清算、协调统一监管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的优势和缺陷分析,从合理确定财政补贴保费的农业保险险种范围、合理确定保费补贴比例和补贴对象、对保险企业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构建广西农业保险巨灾风险有效分担机制等角度,提出了改进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渔业保险,是新时期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国际来看,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渔业保险的业务品种、运作模式、财政支持、大灾风险分散、监管体系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将渔业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并在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性、拓宽保险标的、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等方面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猪价格保险可行性分析与方案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价格风险的系统性和非完全随机性特点,使得生猪价格保险的实施遇到很大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猪价格风险不可保,通过建立政府保费补贴和巨灾风险分散制度以及科学设计保险产品等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够使传统不可保的生猪价格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生猪价格保险相对于传统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很多优势,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保险赔付指标、保障价格、保险期限、保险金额和赔付等要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张宁 《保险研究》2015,(1):62-70
生猪价格风险的系统性和非完全随机性特点,使得生猪价格保险的实施遇到很大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猪价格风险不可保,通过建立政府保费补贴和巨灾风险分散制度以及科学设计保险产品等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够使传统不可保的生猪价格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生猪价格保险相对于传统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很多优势,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保险赔付指标、保障价格、保险期限、保险金额和赔付等要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