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 《青海金融》2021,(11):40-44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央行迅速采取了强力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资产购买、前瞻性管理、流动性和信贷支持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为迅速应对疫情危机提供了借鉴。国外央行应对疫情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及时缓解了疫情冲击,但我国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更加稳妥有效,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联储、日本央行、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纷纷启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证券来刺激经济复苏。在本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灵活主动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对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简单总结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并对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以期为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表的主动管理,前瞻性地做好应对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既是表示自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也是中央银行法定职责履行情况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正逐步成为公众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形成政策预期的重要渠道,同时,各国央行也更加关注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持续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2006年以来部分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变化,重点揭示了其防范和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期为央行更好地开展资产负债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会计》2014,(2):18-2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对央行履职形成的债权债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其规模与结构直接反映出央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取向。在应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中央银行实施了一系列救助措施,为提振实体经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加强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研究,探索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越来越重视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研究,尤其在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成为各国抵御危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和中国五个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研究总结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有益经验和手段,并提出优化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央行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体现了货币政策的效能提升、自主性增强和市场化进程。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相比较,我国央行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融合空间较大,同时,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理性克制的。未来,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层面,提升内生货币发行比重,增加体现货币政策中观属性的科目设置,适度扩容政府债券的持有品类和规模,值得期待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记录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结构与一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原因与内在逻辑及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应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调控转型和完善金融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肖崎  王迪 《济南金融》2014,(4):44-48
2007年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都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救助金融机构,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不断恶化,引发对中央银行资本金的关注。央行在履行维持物价稳定和一些"准财政"职能时,资本金可能遭受损失,资本金的损失会影响到央行的公信力和独立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充足的央行资本金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2007年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都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救助金融机构,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不断恶化,引发对中央银行资本金的关注。央行在履行维持物价稳定和一些“准财政”职能时,资本金可能遭受损失,资本金的损失会影响到央行的公信力和独立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充足的央行资本金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0-2008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并得出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多个重要科目都有显著影响的结论.研究表明,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传导渠道基本畅通,近年来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卓有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完善当前货币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0-2008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并得出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多个重要科目都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也表明,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传导渠道基本畅通,近年来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卓有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完善当前货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维护资产负债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考量各国央行履职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兼具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项重要职能,其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作为人民银行开展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基础,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央行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体现了货币政策的效能提升、自主性增强和市场化进程。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相比较,我国央行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融合空间较大,同时,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理性克制的。未来,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层面,提升内生货币发行比重,增加体现货币政策中观属性的科目设置,适度扩容政府债券的持有品类和规模,值得期待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我们根据欧央行官方网站的资料,归纳总结了金融危机以来欧央行推出的货币政策措施,分析了其对欧央行资产负债表和欧元体系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分析发现,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受到限制,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制定上显得谨慎和保守,其资产负债规模随金融机构的行为被动扩张或收缩。但其不对称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保持较强的财务实力,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央行业务中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分录,其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本文基于解读2014年到2016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分析当前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与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自2013年初,央行陆续推出SLO、SLF、MLF、PSL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冲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收缩、优化了资产负债表结构、提升了央行资产质量,应通过丰富资产负债表科目、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完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朱剑飞 《济南金融》2012,(11):39-42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是公众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和形成政策预期的重要渠道。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健康性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也逐渐成为央行内审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开展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意义,着眼于基层央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三项标准,明确了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方法,初步构建了资产负债表审计框架。  相似文献   

18.
曹辉  张士云 《海南金融》2010,(11):10-1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货币冲销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应对已成为当前各国货币政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中国货币政策已成为全球疫情应对的领跑者,盯着美联储研判中国央行政策操作已经不再有效。疫情年初在中国暴发,中国央行迅速行动,进入疫情应对模式。从迄今为止的操作看,中国央行可谓是有章有法、精准施策。在疫情应对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主要是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重点支持疫情防控;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恢复,货币政策迅速转向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在应对中,中国央行交替使用一揽子政策工具,既有数量工具又有价格手段,拓宽了政策空间;同时,还与其他政策充分协调,以进一步强化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对中央银行职能及其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集中概括。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为应对危机、救助金融体系和刺激实体经济,采取了大量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这对其资产负债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比较分析了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变化情况和特点,并简述了各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